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经济》2004,(14):1-1
有人说家族企业造就了不朽的辉煌,也有人说家族企业是让人不能自拔的泥潭;有人说家族企业可以长盛不衰,也有人说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而事实上,就在人们的争论声中,家族企业正在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爱上治愈系     
魏浩浩 《走向世界》2012,(17):70-71
“治愈系”,一个现代人都不陌生的词汇。在伤心的城市里,人们时不时的需要一些温暖人心的东西:在浮躁的城市里,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是需要“被治愈”的。于是,治愈系的电影、美食、音乐、摄影,甚至治愈系心理学也出现了。在“治愈系”的家族里,分分钟都在“上演”着沁人心田的温存,它虽不能替你“根治”受伤的心灵,但却能为你抚平忧伤。人们无法抗拒“治愈系”的不断出现,因为即使是一分钟的“治愈心灵”,在这个充斥了竞争、压力、效率的城市里,也是弥足珍贵的。  相似文献   

3.
从“汶川地震”发生到现在,地震局就一直处于舆论的漩涡之中,有人作对联“地震专家不学无术,震前鸦雀无声;防震部门急功近利,震后屁话连天”以泄心中之气,也有人基于目前地震还无法准确预报,呼吁人们“时地震科学多一点理解”。  相似文献   

4.
黄文杰 《宁波通讯》2013,(21):52-53
人们常常从人存在意义的解释能力来观察一个文明的内涵。质量。由奇异的双鸟舁日、长眠时头朝太阳升落的方向等。我们猜想这种膜拜太阳的风俗曾给予河姆渡人的心灵以无限的慰藉。有人还从河姆渡文化中发现的“风”形图样,  相似文献   

5.
最近,江西省南昌市地铁建设确定今年开工的消息,颇受人们关注。长期遭受“冷落”的“人防经济”,凸显在人们面前。有人认为,人防经济只有在大城市才能搞得有声有色。而江西新余市人防办主任黄华磊表示,“大地方有大做法,小地方也有巧做法。”  相似文献   

6.
对于这些年“发”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人们的态度多少有点复杂。有些人羡慕他们拥有的巨额财富,想仿效发家致富;也有人指他们“为富不仁”,认为他们的钱财“来路不正”;当他们想为社会做些什么的对蔟,人们又往往把这一切看作是“富人作秀”。带几多悬念,我们走近了几位普通的民营企业家,听听他们讲述自己创富之后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7.
马桂霞 《发展》2006,(5):79-7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讨厌个别差学生,但当和学生贴近后,有了心灵的沟通,情感也就随之改变了。名教育家斯普郎格曾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常常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可能是未找到教育契机和突破口,未曾“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相似文献   

8.
王爱敏  王爱世 《山东经济》1995,(6):17-19,28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王爱敏,王爱世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道德水准的提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带来的客观后果是道德的“滑坡”;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之间出现了“二律背反”。笔者认为,这些观点虽有...  相似文献   

9.
铁道部推出网上购票,初衷是方便人们出行。软件开发商推出刷票软件。目的在抢占商战高地,客观上也使得网民能够更快捷有效地购票。不承想,这一刷却刷出一道公平的难题来。有人称之为“插队”、有损公平或者“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新春大吉,刚好碰着情人节。香港的年轻人很喜欢“爱”的感觉。因为爱,一个小妮子能在24小时内变成收入百万的“名模”,一个天王巨星“风水师”转眼又变回路人甲,无人问津。在资本社会里,爱情不但能挽救人们的心灵,更能振兴经济。有见各种影视文学作品,也得拿爱情说事才有市场。情人节更是将所有花店、餐厅及旅馆变成“爱之店”的大日子。  相似文献   

11.
如果有人胆敢对“重庆性格”有半点不尊,就会遭到重庆网民密集的砖头打击,且不说这其中骂得是否有理,单就事情本身,倒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重庆人一边尚武,一边尚文的双重性格。这恐怕也是人们经常在一些场合上看到一群在喝酒谈诗文的人,却忽然打起架来的原因。人们也不难理解,为何一向“干燥的”重庆人却总是对自身形象那么敏感。  相似文献   

12.
认识诚信     
有人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有人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前者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而后者则着重突出了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比如说,“欠钱要还”是个制度问题,至于到期后愿不愿还则是个诚信问题。换句话说,制度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人们应该采取的行动,而诚信则最终决定了这种行动能否被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诚信才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它左右着制度层面的“应然”能否转向行为层面的“实然”。  相似文献   

13.
杨威 《理论观察》2009,(4):157-158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接受信息时也往往更加注重迅捷,于是有人提出新闻媒介传播正在进入“读题时代”——拿过报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题,如果标题引人人胜,则会吸引受众进一步去阅读新闻内容。新闻标题的“首因效应”在这里就显得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14.
乔亚兰 《新西部(上)》2007,(7X):153-153,150
《大长今》在我国的热播让人们看到一种新的艺术创作路径,疲惫而浮躁的当代中国人看着这来自韩国的电视剧,为那至情至美的故事而深深打动,其实真正打动我们的是自己民族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本身所具有的、回归人性本源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韩剧《大长今》坚持高尚的审美情趣,却同样能获得极高的收视率,原因是它不只是在形式上,更主要的是从心灵里贴近电视观众,让人在娱乐中提升精神品格,升华心灵境界。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广大民众,都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和人生教益。  相似文献   

15.
拯救中医     
当中医在国外声誉日隆时,而国内却每况愈下。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场万人网上签名要求废止中医的活动竟也甚嚣尘上,来势汹汹。难道我们的中医果真“落后”、“丑陋”到如此不堪的地步,非得将之赶尽杀绝不可?虽然政府的表态可让这一片“杀”声无疾而终,但有人“喊杀”的本身已使中医以及深受其惠的人们、蒙垢。  相似文献   

16.
黄文杰 《宁波通讯》2013,(19):54-55
故事是人们理解世界、把握世界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站在双鸟舁日的巨石塑像下,七千年前的神秘情境仿佛就在眼前:古老姚江渡边,靠近干栏茅屋的树林下,一群先民虔诚地听着老人讲故事,而故事的主题正是这“鸟”与“日”。他们目光专注,神情凝重,但或许谁也没有意识到在故事的讲述中,他们的心灵变得轻捷。是因为种种“你是谁”、“你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17.
《首都经济》2007,(1):12-13
在当今的国际市场,谈论一场金融战争再也不会被人们视为危言耸听。甚至有人将之形容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人类从“野蛮”残杀转变为“文明”博弈时代的蜕变。  相似文献   

18.
“感动中国”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这12年来,她无时不以她充满正义与善良的能量激荡着人们的心灵,对于烟台人来说,  相似文献   

19.
姚远 《沪港经济》2008,(4):76-77
一个难以破解的怪圈 城市化是今日中国的热门词汇。城市化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中国的同时,由大马路、玻璃幕墙等枯燥形象带来的“千城一面”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在日益趋同的新城之外,虽显衰败但依然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老城,正在“旧城改造”中迅速消失。甚至有人认为,旧城改造下的“老城新城化”与“新城郊区化”相伴,正在形成一个难以破解的怪圈。  相似文献   

20.
李聪慧 《魅力中国》2013,(17):190-190
今天研究儿童心灵教育不得不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他留给人类的古典名著《理想国》可以被视为心灵教育的经典。柏拉图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主张,都是针对现实的弊病而设计的关于世界、人和国家的理想:人应当是怎样的,国家社会应是怎样的,教育应当是怎样的,等等。应当也就是“应有之义”.这也是“正义”的含义。他所描绘的理想国家是正义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民是正义的公民。他认为正义是最大的美德,美德是一种心灵的健康。对儿童进行心灵教育就是为了使其获得正义的心灵。即心灵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