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户联保贷款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和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联保贷款是信用社的一个重要信贷产品,随着国家把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做为“富民工程”来抓,农户联保贷款在信用社贷款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以A县联社为例,2003年农户联保贷款占总贷款的34%;2004年农户联保贷款占总贷款的49%;2005年农户联保贷款占总贷款的66%,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户联保贷款在操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隐患。一、贷款介绍信只给了推荐人权利,而没有约定推荐人应  相似文献   

2.
<正> 罗源是我省17个贫困县之一,1986年由省、市定9个贫困村,12969户贫困户,占农户总数的31.5%。全县现有11个信用社,5个信用分社。1986年开展信贷扶贫以来,六年来放扶贫贷款1655.72万元(其中扶贫贴息贷款271.08万元,一般扶贫贷款1384.64万元),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在大力支持脱贫致富的  相似文献   

3.
我县历年积欠贷款比较多,1978年底银行、信用社积欠贷款合计1,292.8万元。从1980年农业银行恢复以来,我们狠抓了旧贷的清收工作,四年内共收回1978年以前的旧贷672.8万元,占全部积欠贷款的52.8%。其中收回银行贷款345.6万元,占银行积欠贷款的52.4%;收回信用社贷款327万元,占信用社积欠贷款的50.6%。这一工作对增加农业资金,促进信贷收支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严冰 《西安金融》2001,(6):43-44
为进一步改进信贷支农工作,最近,我们对西安市所辖六县及闫良区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贷款发放、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在了解农村信用社为改进支农所做的大量工作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市农信社的支农工作与广大农民和各级党政的期望还有差距,一是农户贷款投放比例总体偏低,难以满足农户需求,在所走访的信用社中,使用小额农户贷款的农户平均只占农户总数的10%左右,二是各县区、各信用社之间农户贷款投放量严重不平衡,郊县十个联社中,农户贷款占比超过60%的有5个,低于20%的有3个,比例最高的为90.32%,最低的仅为3.78%。考虑到经济结构的差异,城郊三区联社农户贷款占比较低有其合理性,但平均仅7.5%的比例显然太低;即使同为农业比重较大的县域联社,最高与最低也有40多个百分点的差距,总体看,农户贷款难仍然是当前农村金融工作中突出的矛盾之一,农户贷款管理工作亟等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5.
<正>农行和信用社在前两年的“清非”攻坚仗中,清理出大量的呆帐、呆滞贷款,以光泽和政和农行为例,光泽农行1991年底“两呆”贷款占贷款余额的25.6%;信用社占35.4%。政和农行1991年底“两呆”贷款占贷款余额的12.39%;信用社占32.02%。“清非”攻坚仗战果甚大,但补救措施滞后。相当普遍的情况是:各行社填写“两呆”贷款挂帐呈报表,逐级上报后就“束之高阁”,从此无人问津。“两呆”贷款实际上都超过了诉讼  相似文献   

6.
扶贫贷款经营情况   近年来,农行平凉市分行扶贫贷款重点投向了农户日光温室、家庭养殖业以及农业支柱产业,对扶贫到户贷款,采取“公司加农户、大户带小户“的运作模式,努力支持区域经济规模发展.截至2003年6月底,农行平凉市分行扶贫贴息贷款余额为30340万元,其中:正常贷款27436.2万元,占90.43%,不良贷款2903.3万元,占9.57%,剔除公路、华陇项目贷款21734万元,不良贷款占比高达33.7%;扶贫贴息到户贷款6282万元,不良贷款934万元,占14.87%,法人客户项目贷款24058万元,不良贷款2050万元,占8.52%,剔除项目贷款,不良贷款占比高达23.8%;接收农发行移交扶贫贷款2524万元,不良贷款1974万元,占78.21%,自营扶贫贷款27816万元,不良贷款928万元,占3.33%.   ……  相似文献   

7.
一、“一户多贷”现象的基本情况自2009年以来,包商银行、扎兰屯邮政储蓄银行、内蒙银行先后进入阿荣旗发放贷款,这虽然改变了过去农信社一统天下的格局,但并没有改变其支农主力军的定位。目前在信用社贷款的农户已达到49960户,占全旗农户的78.8%,农户贷款余额10.71亿元,占全旗农户贷款余额的89%。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肇东县农业银行和信用社根据当地耕地较多、粮食生产基础较好的特点,在支持农业联产承包中,有重点地支持粮食专业户,促进了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去年上半年,该县累计发放粮食专业户贷款727万元,占农户贷款总额的25%。其中万斤商品粮户占粮食专业户总数的86%,两万斤商品粮户占13%。  相似文献   

9.
为加大支农信贷投入,解决农业信贷服务范围广、贷款数额小且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状况,解决农民因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和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将乐县从1999年起率先在万全乡进行试点、并在全县逐步推广了“农户联保贷款”模式。到2000年8月止,全县成立了3000多个联保小组,1.5万多户农民参加联保贷款,占全辖农户的45%,与140多个行政村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种烟户、食用菌栽培户建立了信贷关系。2000年1—8月,全县累计发放农户联保贷款1565万元,占农户贷款累放额的98.06%,占全县信用社贷款累放额的29.83%,深受农民的欢迎。  一、…  相似文献   

10.
农民贷款难是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金融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农户固定调查点进行的抽样调查,2000年至2003年,农民每人每年从银行和信用社借入资金65元,通过民间借贷借入190元,分别占借入资金总量的25%和75%;据江西省农调队对全省245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2003年有574户有借贷行为,占23.4%,其中从银行或信用社得到贷款的有120户,占被调查农户的4.9%;从2001年至2003年,从银行或信用社得到的贷款仅占农户总借贷收入的13%~23%左右,而民间贷款所占比重为76%~86%.  相似文献   

11.
周伟忠 《上海金融》2002,(10):50-51
从舟山市的实践情况,推进小额农贷工作存在着四大难点,即:农户信息信用社难了解;信用社贷款手续农户难办齐;信用社金融服务难到位;社会信用环境难完美。要解决这些难题,切实做好小额农贷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到“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山西省襄垣县古韩农村信用社积极推广农户小额贷款,2001年末至2005年末累计向9824户农户发放小额农贷15512万元,小额农贷户数占各项贷款总户数的845%0,农户人均纯收入由2787元增加到4088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韩信用社累计收回小额农贷利息1192万元,小额农贷不良率由2001年末的64%下降到2005年末的13%,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政府满意的“三赢”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信用社信贷资金紧张,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制约着信用社的资金运筹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笔者对南宁地区信用社的调查和有关资料综合分析,这种局面,主要是非正常贷款占用过大,周转不灵造成的,其具体表现:一是非正常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大。从清理金融资产的结果情况看,1987年全地区信用社非正常贷款占81%;1988年底非正常贷款占83%。形成倒“二八”的畸形局面。二是增长幅度大、上升快。1988年底各项贷款余额比1987年底增长6%;而同期非正常贷款增长8.7%。非正常贷款增长额及增长幅度均比总贷款额大,而且这种趋势仍在进一步加剧。三是贷款资金的占用结构不合理,“两呆”贷款多,沉淀时间长。1987年在总的非正常贷款中,呆滞贷款、呆帐贷款占15.23%;1988年在总的非正常贷款总额中,呆滞贷款呆帐贷款占17.22%。这些“两呆”贷款沉淀时间都在四年以上,有的长达十到二十年,绝大部分收回难度非常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龙胜县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情况,笔者走访了12个基层信用社及部分农户. 一、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现状及分析 至7月末龙胜县农信社农业贷款占比60%,但真正用于农业种养方面的仅占比为34%左右.为什么支农贷款投放少,分析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15.
四川隆昌县有不少信用社採取了以下的做法与高利贷展开斗争。一、积极主动帮助需要贷款的困难户。在社区内,通过村理事和社员小组,经常地深入群众了解经济情况,发觉群众有困难,信用社就及时地主动帮助解决。如乐只乡信用社了解到永新村贫农葉计氏,因缺乏劳动力揰不下秧子,要把青苗卖掉时,(?)主动地贷给她五万元款。  相似文献   

16.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及上级行交办的扶贫信贷工作任务,切实抓好扶贫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农行麻江支行于4月上旬组织工作组对辖内4个基层营业所和全县9个乡镇的小额扶贫贷款发放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调研,并深入农户认真听取了贫困户对小额扶贫贷款发放的反映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们组织了对西北农村金融的问卷调查,发现:(1)影响农民致富的因素除资金外,主要是缺乏技术、信息和产品;(2)农户资金需求的主要用途仍主要集中在生产用途上,其他用途需求较小;(3)农户与涉农企业、种养大户筹资的主要途径仍为信用社,其中农户筹资首选农信社和亲戚朋友的占90%以上,涉农企业从农信社贷款的约占70%;(4)农户之间的小额借贷以零利息居多,资金量大时利息大多以同期存贷款利率为标准;涉农企业及种养大户的民间借贷利率相对较高,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对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5)无论是农户还是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对金融机构的服务需求集中体现在对贷款的服务需求上,这可能与农村强烈的资金需求和贷款服务相对薄弱有关;(6)从提供的贷款服务来看,信用社服务相对较好,而农行相对较差;农户和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对信用社提供贷款的服务总体满意程度也较高;(7)农户和涉农企业、种养大户总体信用状况较好,农户主要依靠种养殖业收入还款。而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等客观因素是其无法及时还款的主要原因;(8)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太小、期限太短,农行抵押、公证等额外费用太高、审批效率较低,信用社贷款利率偏高、手续较为繁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金山联社亭林信用社积极推进零售银行建设,把小额农户贷款作为支持“三农”的突破口,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又拓展了农信社业务,取到了双赢的效果。2004年末,亭林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余额为1058万元,较初办此项业务时的1999年末增加1821万元,5年间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978笔,金额为6795万元,累计收回农户小额贷款854笔,金额为5978万元,其中累计发生逾期9笔,金额64万元,占贷款累计发放额的0.94%,并均在当月内收回,未发生一笔损失,累计收回农户小额贷款利息362万元。  相似文献   

19.
农业银行将大部分农贷资金由信用社转放给农户,而农行直接放给农户的资金较小.如罗城县支行83年农贷发放244万元中放给信用社的有153万元,达66%.因此,放好信用社贷款,不仅是农行农贷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而且直接影响信用社资金营运.农行如何做好对信用社贷款呢?本文仅根据贷款方面,略抒探讨性意见.农行对信用社贷款现行做法的弊端:有些营业所对信用社贷款往往偏松,对信贷原则不严肃,表现有:信用社要多少,就给多少,贷完为止,他们认为:营业所信用社也是贷,不如给信用社贷省事;而信用社也乐意向营业所贷款.营业所有多少,要多少,动员农户存一元,不如向营业所贷两元省事.这样,所、社借贷之间,自发地成了“两相情愿”.行、社之间的存、收、放相互关系上是不够正常的,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信用社是在农村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它的任务就是筹集资金支援农业,发展农业,几十年来确实为农业、为农民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近几年来,信用社在信贷投放上出现偏离了农业的倾向。从贵港市1989年1—9月份信用社信贷计划实际执行情况看,全市信用社投放于农业生产的贷款为3558万元,占各项贷款发放总额的48.41%,比去年同期减少431万元,下降10.8%;投放于非农业的贷款为3792万元,占各项贷款发放总额的51.59%,比去年同期增加350万元,增加10.17%。从各项贷款余额看,9月底总余额为10029万元,其中承包户农业贷款余额为5372万元,占总余额的53.56%,比去年底减少2.6个百分点;非农业贷款余额4547万元,占总余额的45.34%,比去年底增加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