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20,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但我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的资源错配问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选取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错配会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体区分金融资源分配情况后发现,上述效应在金融资源分配不足时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金融资源错配会通过降低内部控制质量、加大非效率投资和抑制创新能力三条路径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拓展性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非效率投资与企业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会因企业产权性质、规模大小以及所在区域的银行竞争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也因此在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以及所在地区银行竞争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结论为深化金融体系创新性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以及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3.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将2011—2018年省级层面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匹配,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理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区域内企业的金融错配越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越高.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主要降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错配,缓解了信贷市场存在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数字金融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越大,该地区更应该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研究结论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供可靠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15,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琳 《中国外汇》2013,(16):38-43
"金十条"无疑是未来金融改革的纲领性兼操作性文件,方向性意义很强,然而对其思路和步骤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6月,一场"钱荒"暴露的金融资源错配,将今年"实体冷、融资热"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中央《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金十条")的落地再次表明,金融业和金融改革的关键落脚点仍要放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上。  相似文献   

6.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金融工作的着力点,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应在"新常态"下积极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目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造成商业银行服务意识弱化,"脱实向虚"、资源错配、合规经营文化弱化等现象渐显。结合目前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做法及成绩,商业银行亟需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引导资金回归本源;加大金融科技的研发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及信贷服务机制;实现供需均衡,筑牢风险防控体系;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实体企业竞争激烈,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供求错配,导致利润下降、主营投资回报率低,大量实体企业纷纷把资金投入金融领域,出现了实体企业“脱实入虚”的金融化态势。研究实体企业的金融化现状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将实体企业的金融资产占比3年及以上连续增加界定为金融化,应用卡方检验验证该界定方法的合理性,进而从总体层面、地区层面和所有制层面分析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现状。建议实体企业做好战略规划、规范经营管理,通过建立合理机制进行投资决策;企业应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企业的最优生产力;非国有企业应加强风险防范,控制好自身的金融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最根本体现.广东实体经济发展受制的金融根源在于金融供给与需求的严重错配.广东应在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核心主线下,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从制度供给与完善角度切入,着力推进金融向实体经济回归,逐步构建广东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金融业一直被标签化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完全对立。特别是当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下滑的新常态,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步伐出现较大程度的背离和冲突,金融业也变成众矢之的。本文认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概念并不明确,金融业具有实体和虚拟双重属性,金融业中的实体部分直接参与价值创造,是实体经济循环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应划分为虚拟经济。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金融过度虚拟化的五大表现,并总结了金融的虚拟性与实体经济状态和政策的关系,认为实体经济疲弱和政策失当都会导致金融虚拟化加重,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实体经济发展和优化政策配置是解决金融虚拟性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时代金融》2014,(1):14-14
<正>据2013年12月16日《财经》报道,央行行长周小川向外界说:"我们希望通过竞争,促使金融机构为全社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我们也特别强调金融业主要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不要搞自我发财之类的东西。"点评:金融作为第三产业本来是在实体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是在产业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地与金融资本融合,从而产生金融服务业。金融企业从服务实体经济中获得报酬利润,这种报酬利润是实体经济实现的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特殊背景下,与以往三次会议强调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基调不同,本次会议着重突出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总方针。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严厉打击民间借贷领域的投机行为,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2.
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资金的需要是金融业的本分。近年来,在新常态下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系列困难,而造成实体经济发展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却来自金融方面,即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挤压,出现了企业弃实投虚,社会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产业空心化,去工业化现象。为解决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我们要采取相应政策措施,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唯宁 《时代金融》2015,(5):112+114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金融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传统业务领域,各上市银行每年依旧贡献着超过万亿的利润,而信托、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以及各种网络金融平台、P2P平台都相继引来了自己的黄金期。金融的标签,无论是对于吸引资金和资本,还是人才,都展现出了空前的魅力。因此,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资本回报方式,把注意力都投向了各种投机和套利为目的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忽略了支持金融业繁荣的根本——实体经济。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要深化金融改革,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7月,总理再次重申了加强对实体经济金融支持的态度,并相继推出了十项措施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中央也提出了要发挥好金融资源效力,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积极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的新要求,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心可见一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就像鱼和水。我国能迎来近十多年来金融业的繁荣,与过去几十年实体经济的成长、过去几代人孜孜不倦的艰苦奋斗密不可分。同样,在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和渠道的条件下,实体经济也依赖于金融的更好服务。财务公司作为集团企业的金融平台,是最贴近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理应成为贯彻国家"金融扶持实体"方针的先锋,成为推动"产融结合"的发起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聚焦我国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信贷资源多维度错配为切入点,选取2006-2020年省(区、市)际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表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表现为“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信贷资源企业所有制、规模和活性三类错配对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正>金融发展的根源在实体经济,金融展业的使命是服务实体经济。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同呼吸共命运,金融业坚定不移地支持实体经济并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未来,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金融业将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开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2013,(1):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关乎经济增长以及金融业自身的质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理所当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实际上,无论是间接金融还是直接金融都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基本原则。看一看我国银行信贷投向,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向了实体经济部门。金融为我国长期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金融业始终保持充足的融资能力,足以说明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问题备受关注,并多次写入文件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营改增"是目前正在推进的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按照这次改革推进的计划表,2015年很可能将出台金融业"营改增"方案。现在大家对人民银行正在推进的改革,比如说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汇率制度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等都比较关注和重视。但是对"营改增"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金融业"营改增"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税负水平、经营绩效和经营行为,更会通过金融企业行为模式的变化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社会收入分配和再分配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国民经济要平稳健康地发展,那么金融业必须稳健地运行,这是基本条件.金融业如果发生风险,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所以,研究金融风险并且对其计量控制是金融业的重中之重.金融业和金融商品都在快速发展,国内外各界越来越重视和关注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金融企业主要通过金融会计进行金融活动,资金运动是由金融会计直接操纵的.因此,研究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首先得进行对金融会计风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锋华 《西南金融》2012,(10):68-70
实体经济既是金融业繁荣发展的根基,更是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基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本文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巴中市为例,对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情况以及金融服务与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探索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李京阳 《银行家》2020,(1):40-42
2017年开始,内蒙古金融业出现了几个重要特征:一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增速加速下降;二是实体部门新增贷款创历年新低;三是同业拆借市场相较于全国逆势上行。这些明显的金融特征表明内蒙古金融业出现了"流动性下降"的问题,与之对应是内蒙古经济活力下降、实体经济融资难加剧和金融业经营状况欠佳,这对于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融资和发展制约影响会显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