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目前,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新亮点。但是,学者们忽视了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而把它隐含于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问题就变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2.
胡竹枝  邹帆 《特区经济》2005,(6):171-172
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始发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经历了一个矛盾性改革的过程,真正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来考虑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开始于80年代。学者们真正关注和关心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则始于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而对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关注使得近几年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议题不仅成为金融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农业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焦点之一。一、关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定位其它商业银行收缩网点和经营业务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足鼎立,构成了当前农村金融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农村资金供需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薇 《黑河学刊》2003,(5):41-41,43
目前农村资金供需存在着信贷支农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缺乏应用的制度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自身问题,阻碍了农村资金供给的增长;改善金融服务,增加信贷投入的金融制约因素较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五点政策建议:一是净化农村金融环境,增加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三是加大货币政策操作力度,引导农村信用社增加信贷投入;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五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逐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农业的先天弱质性特征及农村金融活动属性限制了农村商业性金融的有效供给,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决定了财政支持农村金融的规模和方式,财政分权通过影响财政支农规模和财政支农结构进而决定和影响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并使用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财政分权水平对农村金融供给具有明显影响。协调农村金融服务的公共品属性与财政分权度的动态关系,有助于加大地方财政在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环境领域的支出力度。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中国的人口80%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解决好“三农”问题。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生了重大变革,部分地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但仍然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资金大量分流,农村经济严重“贫血”,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农村金融的困境严重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要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6.
李栋 《中国经贸》2013,(22):109-109
十八大以来,中央再一次重申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方面协调发展的新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农村金融体系能否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政策配合。然而,在我国金融抑制这一现象十分普遍,文章首先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表现形式,进而分析造成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出现的诱因,最后简要阐述了解决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晓青  李涛 《特区经济》2010,(11):111-112
"三农"弱势性决定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难题。本文基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理论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分析转型经济国家波兰的农村合作金融实践,对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家军 《乡镇经济》2008,24(2):119-122
安徽是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安徽经济的腾飞起着很大的作用。借鉴C—D生产函数,选取农村贷款余额和农村劳动力人口等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文章认为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并且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6,(9):26-2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的要求非常高,绝对要求更好、更强的农村金融来支持,因为金融资金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方面的作用和支持力度,远远高于财政或其他资金。在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公共财政向农村地区倾斜、金融支农力度加大的新形势下.一定要明确区分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各自不同的职能定位,把金融资金更多地投向具有商业收益的项目,从而使资金的运用发挥出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利用市场手段配置资金的能力相对于较发达的城市而言明显缺乏竞争力.因此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加需要金融的有效支持,无论是"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离不开金融这个经济核心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力度,针对"三农"特点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重新构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民营金融等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以实现农村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刘达  贺李  王政 《中国经贸》2014,(17):167-167
农村合作金融投资组织是农村金融投资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它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经历了近16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农村金融投资体系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分支,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为世界农村地区面貌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投资发展之路,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和社会现状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投资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合作金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成为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助力器。在农村经济呈多元化,发展农业经济呈现工业化格局的背景下,作为城市工业补充的集散型企业在各地招商引资重抓主体经济的气候条件下蓬勃兴起。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舞台上的一大“主角”。如何扶持中小企业这支有生力量的壮大。使之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社会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更进一步地发挥催化、粘合作用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所谓农业政策性金融就是政府集中提供的政策金融。农业政策性金融最大的优势是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效地达到某些政策目标。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政策性金融如何将金融资源进行有效合理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率,这对继续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有力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根据福建省相关经济金融统计指标的实证分析,福建省正规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农村金融总体上存在供给和需求双重抑制的问题.面对农村不同地域不同主体迥异的金融需求,作为农村正规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其改革必须改变原先"为农村服务"的模糊定位,要对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进行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增长.缓解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的对策是: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并完善其服务功能;建立农村资金回流和良性循环机制;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型金融机构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依赖非正规金融支持的状况正在发生着变化,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适应,农村金融改革的成效开始显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通过测估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总量,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结构的变化规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30个省(市、区)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静态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②财政支农、机械化总动力和人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也不同程度的提升了农业技术创新水平,但农业经济增长不是农业技术创新显著的影响因素。因此,应不断加大农村金融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助推效应,挖掘农村金融支持新的着力点,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8.
李超 《中国经贸》2010,(16):89-9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西南地区也不例外,而农村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完善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的关键环节,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农村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加以解决。相关研究表明,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效应。在本文中,我们以西南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现状为主线,对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西南农村金融发展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支农金融服务体系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几经改革 ,目前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农村金融体系在整体功能上已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力度 ,建立以农村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体 ,以商业性和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保障 ,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竞争的多元化的、统筹协调的支农金融服务体系 ,更好地为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 ,支持“三农”  相似文献   

20.
范川琪 《中国经贸》2010,(20):145-146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资金短缺,农民融资难等问题成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在政府金融制度安排不完善的情况下,主要建立在亲情、乡情等血缘、地缘关系基础上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和融资活动得以生存并迅速发展。客观地来说,非正规金融组织在扩大农村生产经营资金、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效率、尤其是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发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运行极不规范,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非正规金融的特点出发,主张因势利导,为非正规金融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合适的制度和社会环境,通过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扩大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