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方法,对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波动、进出口贸易总额波动、汇率波动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揭示其三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波动、汇率波动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波动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长期内,汇率波动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波动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货币供应量波动对其具有反向促进作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波动是汇率波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同时也是货币供应量波动单向Granger原因;汇率波动在是货币供应量波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函数结果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波动对来自其自身冲击的响应在三种变量冲击中最为明显;货币供应量对来自其自身及其他变量的脉冲均有较为明显的响应;汇率对来自其自身冲击的响应在三种变量冲击中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自2009年7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启动跨进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至今,其初衷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规避汇率风险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商务部自2007年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但在实际中人民币结算的规模与最初预期存在差距。本文在跨境人民币结算现状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黎科  金超 《中国外资》2010,(24):30-30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于理办法出台后,在先遭受冷遇的情况下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结算重要货币之一,标志看人民币已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本文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琏来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于理办法出台后,在先遭受冷遇的情况下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结算重要货币之一,标志看人民币已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本文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带来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为视角,基于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对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现实必然性和历史可考性,且须在遵循国际货币职能递进的假设下分阶段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现实考察亦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动了人民币的跨境和国际使用,拓展了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渠道,促进了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实证分析进一步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显著的影响,人民币互换和离岸人民币存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宏观政策、金融环境和企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从2009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五个城市成功试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随之逐步扩大,商业银行代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加速扩张并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本文从现状出发,在介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作用之后,指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及实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投资渠道拓宽、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风险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汪飘 《云南金融》2011,(8Z):9-10
自从2009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五个城市成功试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随之逐步扩大,商业银行代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加速扩张并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本文从现状出发,在介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作用之后,指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及实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投资渠道拓宽、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风险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在长期的边境商贸交往中,人民币以其稳定的币值和较高的信誉,得到了境内外边民、商人等的信赖,人民币不仅成为边境贸易中的主要支付流通手段,也往往成为边民、商人等的储备资产。自2010年云南成为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人民币结算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在分析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其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自2009年7月正式开展以来,经过三年多的试点已在全国铺开,无论是结算总量还是业务范围都实现了重大的突破。有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研究也纷纷开展,主要围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运行发展状况、影响、遇到的障碍和对策、流通循环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跨境贸易结算的背景、国际经验以及我国开展跨境业务结算的现状,着重从商业银行、国内外企业、国家宏观政策制度设计以及国际经济金融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约束因素,最后从跨境结算的监管服务、支付体系建设、人民币回流以及出口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国际收支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运用2009~2012年的月度数据从贸易和金融双视角出发,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得出:其中四个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职能产生冲击效应,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均GDP增长率、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占比、我国与东盟贸易额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且证实汇率波动冲击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有动态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0年6月,新疆被确定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区域,霍尔果斯口岸跨境人民币结算取得突破性进展。新疆边境口岸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制约因素是:双边本币结算仍不活跃、依靠汇率套算、市场需求测定难、政策发挥实效难、制度安排上存在矛盾、跨境划转基础条件不完备等。本文设想了新疆边境口岸地区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路径:选择哈萨克斯坦为重点推进国、增加新疆地区境外人民币存量、探索建立边贸本币汇率协调机制、准确定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目标交易主体和客体范围。  相似文献   

13.
贸易产品是影响跨境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因素之一,不同产品特性对其影响也不相同.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将此影响归纳为产品同质性、异质性及替代性与跨境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关联,并据此形成相应的选择标准.基于选择标准测度可以发现,中国与中亚五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优劣势并存,面临着三大困境,即买方谈判优势与进口产品同质性的困境;出口产品...  相似文献   

14.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与港澳人民币业务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香港、澳门与内地间的经贸往来和人员流动日趋紧密,在有关政策推动下,香港和澳门的人民币业务不断拓展.但由于人民币在港澳与内地之间的单向交易性等原因,近几年港澳地区的人民币业务发展速度不断放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将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香港和澳门将一如既往在其中发挥重要的窗口作用;同时它也将进一步促进香港、澳门经济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进一步加快港澳人民币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贸易结算有利于缓解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冲击。但是,人民币贸易结算更重要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经济高度的外向性和人民币良好的国际信誉确立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条件,全球金融危机给人民币国际化打开了有利的时间窗口。因此,要抓住全球金融危机提供的机遇,利用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王晓东 《西安金融》2011,(10):27-28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喀什与中亚、南亚国家的投资与贸易往来日益增进。但从全疆第一扇中巴边贸人民币结算试点窗口看,受货币合作滞后等因素影响,喀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缓慢,本文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析人民币跨境问题上的五大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误区。文章就境外人民币存放境外、境外人民币具有外汇性质、人民币对外负债等同于外债、人民币跨境就是资本账户可兑换、人民币跨境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对正确认识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边境贸易与人民币结算关系,然后对广西的经济和对外贸易情况做了梳理,得出在边境贸易和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在边境贸易及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俄间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促进中俄两国贸易投资便利化、方便涉外企业走出去为目标,从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相关理论入手,在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货币计价、货币替代、最优货币区等学说的基础上,给出了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定性分析;再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中俄间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因素进行了相关性测度,并做出了相应的定量分析;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结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推进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