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产业分工新趋势与我国经济国际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佩倩 《江苏商论》2004,(10):115-117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出现了新变化,分工层次进一步细化,分工内涵进一步深化,分工方式进一步多样化,知识性要素已成为国际产业分工的核心,知识性要素的拥有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中国应积极适应国际分工的新趋势,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扩展经济国际化的领域,深化经济国际化的程度,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一、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最新发展 新世纪之初,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国际生产网络不断深化,中国成为首选之地。国际生产网络是指共同参与某特定产品或服务制造过程的不同国家的企业所形成的国际分工协作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跨国公司起核心作用。它们将产业或服务的制造过程进行分解,并根据不同生产阶段或功能对生产要素和技术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地区成本、资源、物流和市场的差别,在全球范围之内,进行最有效率的区位配置,以获取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3.
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的趋势,连云港市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为连云港市崛起注入新的成长动力。文章从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入手,分析了连云港市利用外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连云港市合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产业内和产品内垂直分工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主导的特点。中国已经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未来五到十年,国际垂直产业分工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洋 《中国市场》2011,(10):141-142
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服务贸易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竞争的重点也从商品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怎样借鉴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来快速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本文拟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加速化、高科技化、不平衡化和自由化的新趋势。充分认识和把握这种趋势,对于积极推动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叉。本文针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指出我国应在谈判中坚持开放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健全国内与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相关的法律体系,在重视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7.
过去10年,国际石油贸易快速增长,贸易流向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本文作者在对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作出未来10年世界石油贸易继续增长、亚太和中东的联系更加紧密的判断。这为我们应对国际石油贸易形势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石油贸易的迅速增长,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全面地分析了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化的趋势,并针对此变化趋势,提出了我国应对石油贸易格局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机电产品的竞争力是实现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对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有着深刻影响。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较客观反映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水平,即刚刚摆脱竞争劣势的状态。此外,对机电产品中各类产品的细化分析,可知我国在高新电子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在稳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生产要素在各主权国家中自由流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引发了主权国家之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主权国家、地区间的国际税收博弈更加活跃,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税收发展新趋势,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邮轮旅游业是重要的海洋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我国油轮旅游业目前仍处于国际邮轮产业分工的末梢环节。在经历了邮轮港口设施新建、扩建之后,我国还需要在邮轮制造维修、邮轮公司运营、邮轮商贸服务等产业的核心环节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下国际分工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定余  刘娜 《商业研究》2002,(12):71-74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分工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趋势,从生产的分工向科研与生产的分工发展,从制造业与初级产品的分工向高技术产品与传统工业的分工转变。与之相适应,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主动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抢占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以求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我国也应该积极主动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建立在知识经济基础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争取在国际分工新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欧定余  刘娜 《商业研究》2002,(23):71-74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分工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趋势,从生产的分工向科研与生产的分工发展,从制造业与初级产品的分工向高技术产品与传统工业的分工转变。与之相适应,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主动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抢占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以求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我国也应该积极主动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建立在知识经济基础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争取在国际分工新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后,国际产业转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国际产业转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多国家、多层级、多领域进行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明显.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5.
谈国际月艮务贸易发展新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加速化、高科技化、不平衡化和自由化的新趋势.充分认识和把握这种趋势,对于积极推动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指出我国应在谈判中坚持开放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健全国内与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相关的法律体系,重视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6.
国际直接投资新趋势及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前景进行有依据的预测和展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当今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入手,试图在肯定这些年来我国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分析至今仍制约我国国际直接投资成长的因素,并从国家、企业和市场环境三个方面,阐述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方针策略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利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国际分工格局呈现出以要素分工力主导的特征。在这一分工格局下,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以劳动要素参与国际分工乃是必然选择。但劳动受其自身特点的制约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保障劳动参与国际分工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保障劳动参与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从长远看,保障发展中国家分工利益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要素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战略联盟是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的一种新的企业合作形式,对全球经济发展、企业模式和市场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跨国战略联盟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此形势下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一、跨国战略联盟概念、形成动因及作用跨国战略联盟(StrategicAl-liance)也称跨国公司联合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基于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相互间的各种协议、在特定的领域中结成松散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际合作形式。近些年来,跨国战略联盟的势头越来越猛烈,已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基本特征表现为组织的松…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中国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在产业补贴模式上存在较大分歧。为了阻止中国产业链的升级能力,美欧谋求在WTO框架下推行国际产业补贴新规,通过中国入世承诺来限制中国产业补贴,谋求扩大公共机构范围及禁止性补贴范围,并强化补贴执行透明度。我国必须确立接受产业补贴新规的底线思维,对处于充分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要重塑其商业性,通过博弈建立产业补贴负面清单,积极回应欧美国家关于补贴透明度要求,为相关谈判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多采用以出口数量和国际市场份额为评价的标志。在经济全球化和FDI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出口是多国研发、生产、营销网络等优势要素资源聚集与组合的结果,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本国自身优势的体现。传统理论和方法往往不能在更深的层面上准确地反映一国产业竞争力的真正水平。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重要标志是一国参与国际供应链环节和分享贸易利益的状况。文章尝试着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思路进行了多个角度的探索,并就如何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