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重组织观与“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包晓霞一、何谓"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现代社会心理学中也有广泛的研究背景,其中团体动力学、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领域研究得最多。多维度的研究产生了丰富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变异...  相似文献   

2.
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当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马克思分别从生产劳动一般、商品生产、剩余价值生产和创造等角度对生产劳动展开了分析和阐述。该文认为,那种以是否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是否为资本带来利润作为标准来判定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论断是片面的,只有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用是否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作为标准,才能判断服务劳动是否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相似文献   

3.
4.
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可以分解为C、V、M三个部分,是可以量化的.<资本论>对价值的量的界定有三种,三种界定在量上有极大的差距,而且严重矛盾.其中,"劳动生产力同价值量成反比"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商品价值能够量化而商品价值总量又不等于财富总量是劳动价值论不能成立的悖论;没有分工的时代劳动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自有分工以来,劳动是为了创造效益;将价值看成实体并归结为"劳动"就等于说"劳动创造劳动",这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目的是相悖的,是方法论上的错误;成本是制定价格的基础,价值是一种抽象性假设,现实中并不存在;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过程是不断证伪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劳动是美丽的。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但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一切财富,也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一切的社会生活都离不开劳动。  相似文献   

6.
管理随着大生产的出现产生、发展,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用愈显重要。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生产因素的组织协调控制达到效益的提高,包括对物与物、事与事、人与物、人与事,尤其是人与人的组合搭配、集成整合、协调控制的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管理的定义是经由他人达成目标的行为。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规律要人去发现,  相似文献   

7.
劳动之美     
《走向世界》2012,(13):12-13
劳动是美丽的。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但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一切财富,也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一切的社会生活都离不开劳动。为了生存制造工具,意味着人类劳动的开始。生产工具的内容和形式创造了不同的社会生活,也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从早期的手工工具,到机器生产,再到自动化生产,劳动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在被改造。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集中表现在社会成员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破除把劳动等同于物的各种旧劳动观.在全社会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具有以下三种特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劳动观。  相似文献   

9.
郑云鹤 《魅力中国》2011,(10):100-100
劳动技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劳动技术课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关部门的调查分析表明,“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初中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劳动技术课则是薄弱环节中的薄弱科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家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不是一台生产利润的机器,而是一个创造价值的有机系统。企业管理也从传统的以利润为目标的管理方式逐渐转变为以价值为目标的管理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个新的管理理念——价值管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把EVA应用于价值管理,这不仅仅因为EVA是一种业绩评价指标,还因为经过对EVA指标做出的调整,能更加可靠地反映出企业创造价值的成果;并且EVA正是反映了扣除所有资本成本后的剩余价值,即股东权益价值,所以,实现EVA的最大化即实现了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方式与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结合是人类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到:确立保障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思想并制度化为一种社会规定,把它作为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使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生产条件,并在生产成本中体现;让每一个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的人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费用,在分配中实现其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参加生产劳动并实现其自身的劳动力价值。用商品经济学观点来判定计划经济的效率或用非商品经济学的思想来看市场经济的效率都是错误的,是否保障好人生存和发展才是衡量经济活动好坏的标准,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在好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好的分配方式下参加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终极价值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有两个内在逻辑基点,一是劳动,二是休闲,真正实现自身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够同时主宰自己劳动和休闲的人。在当今消费社会中,我们应该确立科学劳动休闲观,适度劳动文明休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商品生产范围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哪些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怎样看待马克思所分析的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这些问题是劳动价值论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政治经济学中很重要的问题,很有探讨之必要。拙文提一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经济学界的老师和同仁。一、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随商品生产范围扩大而扩大有商品生产,就有价值的创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生产者为自己消费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劳动越来越少,而为别人消费进行的产品生产劳动则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人的需要是近年来学术界十分感兴趣的问题。本文就人的需要的特性及其向劳动转化的条件等问题作一番探讨。一。  相似文献   

15.
胡钧 《改革与战略》2012,28(3):19-25
本讲讲《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第六篇《工资》。前面第三篇、第四篇分别研究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对剩余价值生产这样一种区分是马克思的一个重大发现。这种区分只有在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在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上,指明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把工作日延长到  相似文献   

16.
改善民生: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善民生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保障不足这一问题。劳动是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价值。文章认为,人人必须参加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来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劳动价值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做到:有劳动能力的每一个人都要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并且因此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政府和社会要努力实现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就业;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则,让每一个劳动者充分享受他的劳动价值;弱化资本的功能,以劳动为杠杆,推动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直接关系着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保障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进入“十二五”,浙江省将实现人均GDP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的重大跨越,按照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18.
桑艳  陈群 《改革与战略》2013,29(4):7-10
马克思把哲学的"异化"概念与经济学的"劳动"概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造成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裂,劳动发生了异化,结果使人的自由劳动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异化劳动扬弃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异化劳动的全面超越,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历史必然性。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学习和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人的价值和追求组织管理的价值目标,这与儒家对社会和谐的追求相一致,也与现代管理学效率目标与价值目标并重的原则吻合。因而儒家文化可以成为企业转变管理理念、确立社会责任意识、自觉融入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宏大目标的重要而有益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构成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相关联的,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以生产和分配的结合为基础,而生产和分配的结合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因此,衡量生产和分配结合的好坏,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个标准要比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更好。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要能用作制度构建的基础,这样才能够用于指导和服务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经济学应该着重研究生产的组织方式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着重研究分配的组织方式和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特别要研究生产的组织方式和分配的组织方式的结合对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