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违规挂靠,福兮?祸兮?》,在了解《企业变相挂靠行为的弊端》和《资质挂靠行为的法律责任》之后,我们《剑指资质管理的误区》并《铸盾防患于未然》。在《转动企业资质管理的魔方》之时,我们看清了《企业资质管理谁唱主角》。《以全新的财富观经营挂靠》是否是《资质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1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串通投标罪的主体是招标人和投标人,但是,在投标人是挂靠、借用资质情形下,尤其是自然人挂靠、借用多家单位的资质情形下,串通投标罪中犯罪主体的认定,即投标人的认定,须结合被挂靠的单位是否知情并故意为之等具体情况,并结合刑事法律与招标投标法律的相关规定,详细分析。本文结合相关案例,予以层层剖析,以供参考、适用、指正。 相似文献
3.
4.
5.
所谓挂靠简单地说就是以其它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业务。《建筑法》第二十六条明确指出“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以任何形式用其它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它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可见挂靠行为在《建筑法》中是明令禁止的,也就是说挂靠行为是违法的。而事实上,挂靠不但存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对此,建设主管部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制止、查处挂靠行为,但结果往往禁而不止,查而不绝。那以,挂靠为什么会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大胆地提出让资质挂靠名正言顺地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大胆地分工协作,在共生共荣的市场环境下常态地运行。发表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 法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9.
10.
王晓华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10,(2):16-17
借照挂靠现象在建筑市场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挂靠经营虽为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具备与建筑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但是掌握了一定社会关系资源的企业或个体,甚至非法包工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利用有资质或高等级资质的单位名义承 相似文献
11.
姚青海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3,(6):29-29,31
根据作者多年从事招投标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经验,通过对挂靠承包工程现象分析,剖析挂靠承包工程行为的实质,研究对策,探讨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与同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内部承包和挂靠在外观上存在相似点,不易区分,但实践中可以从隶属关系、生产资料关系、合法性、责任承担等方面对二者进行辨别.内部承包是合法有效的,而挂靠是国家法律明确禁止的.有效分辨内部承包和挂靠对建筑企业存在重大意义,如果建筑企业能够准确区分二者,避免将二者混为一谈,则可以有效防范挂靠带来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3.
核心提示:施工单位工程完工之日和竣工验收合格之日之间经常会有时间差,究竟以哪一个时间认定为竣工时间,对当事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工程款的支付时间和利息的起算时间、承包人是否构成逾期竣工违约或支付逾期竣工违约金的数额、工程风险转移等重要问题。本案例将为您详细解读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各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建设部对建筑业企业实行资质管理10余年来,已数次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作了修改,每一次修改都是对原规定的补充与完善,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规范与适应。从2001年7月1日起,建设部又安排一年时间再次对建筑业企业按新资质标准重新就位,目前这项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 建筑业企业资质是企业市场准入的门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资质就位工作引起了企业的高度重视。根据建设部87号令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三条之规定,企业申报资质的条件是企业“拥有的注册资本、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其中,注册资本可通过营业执照,净资产可 相似文献
15.
16.
从法律角度看资质管理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提示:我国的建筑业资质管理制度在立法和执行中存在着缺陷,应当逐渐取消以资质作为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的手段,并设立取消资质制度前的过渡阶段,实行替代性的质量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裴露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2,(3):42-42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才流动频繁,对人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行业凭借多年垄断的优势,在吸引人才方面得天独厚。但是,电力企事业单位人员使用中的资质与岗位混淆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19.
目前 ,虚假的会计信息普遍存在 ,并有不断蔓延的趋势。虚假的会计信息已给国民经济和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遏制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其中法律责任不明确是虚假会计信息泛滥的主要原因 ,只有在确定法律责任时 ,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大于可能得到的利益 ,才能有效地遏制虚假会计信息。一、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虚假会计信息是信息的提供者故意的行为。由于虚假会计信息的误导 ,使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或采取对自己不利的行为。虚假的会计信息将对信息使用者的利益造成损害 ,或由于导致信息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