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左右"。针对规划提出的目标,本文预测了煤炭市场倒逼机制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在2014年和2015年的情况。本文研究发现,即使按保守的估计,2014年和2015年我国原煤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也将下降到65%以下。为促进煤炭行业适应这一变化,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4年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长期以来,能源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能源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对现有的燃油汽车是一次重大变革,但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的问题。而2014年是我国纯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的一年,通过对我国纯电动汽车现状的分析,得出我国在纯电动汽车动力源的能源转换、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上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李源  曾杰  胡欢  奉凯 《中国市场》2011,(28):155-156
未来十年,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仍处于快速增长期。节能减排的要求对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发展低碳、清洁、高效的非化石能源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向。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能源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重点对我国山西省农村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现状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分析了生物质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业并举、因地制宜、政策扶植等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陕西省作为能源大省,能源资源储量丰富。文章主要运用图表数据等研究方法,分析了2010—2014年陕西省能源供需现状,并对能源需求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美国能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美国生产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越来越多地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这类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并且消耗更少的石油,同时保持电力消耗不变。这对于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它们正在帮助减少碳排放的能源部门,从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奥巴马政府于2014年5月发布《全面战略能源》。值得指出的是,在管理提升和技术创新的驱动下,能源领域中的这些发展早已开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能源战略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能源是关系中国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把握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对策,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本文就石油能源资源战略问题和我国石油能源的发展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记者: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和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提出了"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的能源工作总要求,明确了"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您认为,能源行业应如何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贸导刊》2015,(7):16-17
<正>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通过节能提高能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建设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切实推进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明确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目标。研究提出我国2020年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明确2030年低碳发展主要目标和路线图。发布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安排部署我国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总体工作。继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完成法律草案初稿。将节能减排降碳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级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化生产与群众日常生活对于各类能源的实际需求量较大,能源工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全面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需要发挥出稳定、经济、清洁能源的优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文章结合当前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现状以及能源政策,分析能源产量和实际需求,对能源结构、能源技术、能源体制等方面进行优化,更好地落实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注重环境保护等能源政策,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济高速增长、能源供应紧张、节能降耗任务紧迫等问题已成为天津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1996年~2014年天津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方面的大量历史数据,对天津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特点作了探讨,建立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VAR模型,通过协整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分析,研究天津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贡献度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天津市实现绿色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月6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十二五”能源发展将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为指导思想,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13.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深刻的影响。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也在大幅度增加。我国是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国,本文通过分析近五年来不同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和不同行业能源消费量和消费总量的比较,发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存在结构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和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能源发展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针对能源消费提出一些优化建议: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发展循环型经济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我国能源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将逐年加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将达25—33吨标准煤,是2000年的两倍,随着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攀升,能源供需矛盾也将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5.
杨珉 《现代商业》2014,(5):193-195
能源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资料,保持能源的稳定供应,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分析我国的供需情况,一方面,我国能源相对匮乏,人均能源拥有量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供给量较少。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供需存在矛盾。因此,在给定的能源供应量下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才能更好的适应我国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新能源发展成绩突出近年,我国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达到能源消费15%的目标,将新能源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扶持下,凭借资源和制造成本优势,我国迅速成长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大国,实现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市场和服务体系的突破性进展,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风电装机以突飞猛进的速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属于能源短缺型城市,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重大制约和首要问题。同时,上海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40%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上海市每万元GDP能耗是美国的2.3倍、日本的6倍。能源形势严峻,节能工作十分紧迫。建筑能耗在社会总的能源消费中比重很大。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2.3%,因此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上海的建筑能耗也在全市总能耗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建筑节能应该是上海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速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多数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激励措施以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但是,随着政策的变化,相关的法律争端也随之产生。除了国际贸易争端以外,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投资争端也大量出现,其中以西班牙最为典型,所涉投资案件也最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投资者在海外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会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我国能源领域对外开放的幅度正在加大,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外资也会越来越多,但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并不足以规范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本文分析西班牙相关法律政策变化及仲裁庭的裁决,以期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律政策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海外投资者保护提供启示,也为我国分析评估是否加入《能源宪章条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SWOT-PEST模型的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能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可再生能源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而生物能源作为其中一个正在兴起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能源产业对各国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结合SWOT和PEST两种战略分析工具,探讨我国生物能源产业的两种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我国生物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我国及辽宁省物流业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关系,以1994-2013年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物流业节能减排工作对于保护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