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耕还林后农户增收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海省现有耕地面积67.8万 hm~2,其中坡耕地41.8hm~2,坡耕地平均粮食产量156.1kg。根据调查统计,全省可退坡耕地共计36.5万 hm~2,主要包括25度以上陡坡耕地、25度以下山旱地、高海拔地区的农耕地和80年代以来新开垦地四种类型。青海省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66万 hm~2,周边荒山造林种草3.8万 hm~2,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66万 hm~2,荒山造林种草3.6万hm~2,2002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种草各6万 hm~2。本文结合我省2000年以来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民和、互助县的5个乡15户退耕  相似文献   

2.
据我国土地主管部门调查统计,到 1996年 10月 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 19.51亿亩,还有园地 1.5亿亩、林地 34.14亿亩、牧草地 39.91亿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3.61亿亩、交通用地 0.82亿亩,其他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  据调查,在全国耕地中,坡度大于 25度的陡坡耕地 0.91亿亩。其中西部地区陡坡耕地占全国的 76.5%,中部地区占 17.1%,东部地区占 6.4%。按国家有关规定,这些陡坡耕地应有计划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以改善生态环境。全国无灌灌溉设施的耕地占耕地总量的 60.2%。其中中西部地区无灌溉设施的耕地比例都在 67%以上。 …  相似文献   

3.
根据陕西省农业区划统计资料,全省现有农耕地8282万亩,占总土面积的37.2%。耕地中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1266万亩,占总耕地的15.3%。陡坡耕地主要分布在陕北和陕南,其中陕北575万亩,陕南529万亩。(一)历年退耕的成绩与经验建国以来,我省的陡坡地退耕大致有两次高潮,一次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主要是在陕北地区,组织群众进行综合治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革耕作制度,实行林粮间  相似文献   

4.
当前退耕还林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必须解决好农林人口的人均基本农田问题;十分注意更新群众的观念;及时出台有关配套政策,如将退耕地从在册耕地中注销,减免退耕地的农业税;建立健全退耕还林的保障机制和补偿机制;正确处理好退耕还林与稳定承包政策、与还草还牧、与扶贫开发的关系;密切注意退耕还林与一定的经济扶持相结合,与提高科技含量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水土流失剧烈,生态环境脆弱,最显著的特点是西北缺水,西南缺土。整个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0%。不解除水资源短缺危机,不治理好水土流失,就不可能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解决这一地区群众的生存问题,也就谈不上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西部大开发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一是抓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首先,要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依照《水土保持法》,对25度以上陡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地开展草、灌、乔植被建设,恢复、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坚持以县为单位、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调整水土保持措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坡耕地的利用与整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丘陵山区占总面积的92.4%,坡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0%,陡坡耕作严重.大于25度坡耕地退耕,坡耕地整治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坡耕地利用与整治提出探讨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缩小我国东、中、西部差距,增强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力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要加强环境保护建设,遏制住西部地区荒漠化和石漠化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现象,从根本上保护我国三大主要河流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为此,对一定坡度以上范围内的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尤显得重要。 一、加强环保教育 退耕还林还草指的是这部分耕地原来就不是固有耕地,而是因为人口剧增,为了满足自己耕地不足的需要而乱砍滥伐林木,开垦草地所形成的新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生态退耕背景下黄河流域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黄河流域不同区域耕地变化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旨在为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和耕地利用政策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连续土地利用数据,利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量化耕地变化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因果及空间交互关系。[结果](1) 2000—2020年黄河流域年均减少耕地69.53万hm2,还林还草是耕地主要减少去向,2020年和2004年是退耕还林还草高峰年,中上游是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2)从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看,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没有显著影响,上游地区长期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产值增加有利,中游粮食产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低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更多,中上游生态退耕对生态环境有显著促进作用;(3)从空间自相关结果来看,下游地区退耕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具有一致性,黄土高原南部和太行山附近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环境指标呈高—高集聚,鄂尔多斯高原地区退耕与农业产值呈小范围高—高集聚。[结论]退耕还林还草是黄河流域耕地变化的重要原因,退耕...  相似文献   

9.
加快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西部地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水土流失,环境恶化,而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毁林开荒,陡坡种粮。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是加强西部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大举措。退耕还林还草采取“以粮代赈”,对退耕还林还草的农户,国家按一定标准无偿提供粮食,实行以粮食换林草、换生态,保证农民退耕之后吃饭有保障,收入不减少,以调动农民还林还草的积极性。广西河池地区,山地多,退耕还林任务重,粮食供应数量多,供…  相似文献   

10.
清代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芳 《中国农史》1998,17(2):50-61
清代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对南方山区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由是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本文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砍伐林木垦荒和陡坡种植扩大耕地是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手工业和采矿业的发展,以及大量樵采和军事行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也不可忽视。文中还揭示了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总结了山区采取的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提出要“以史为鉴”,山区开发应走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户生计产生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主要阐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耕地、生态环境、农民收入、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借助实地问卷调查,并借鉴英国国家发展署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甘肃秦巴山区的退耕户与非退耕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多样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多样化状况都好于非退耕户。因此,应该加大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宣传、监管力度,创新退耕还林(草)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户加入到退耕还林(草)工程中来,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大对自主创业农户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人们习惯把原来有森林、草原的山坡开垦为耕地后,再弃耕恢复森林草原的过程叫“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我认为这种提法很值得研究。 “牧”和“草”是两个概念,到底是还“牧”还是还“草”这是不一样的。“牧”可以理解为畜牧业,也可以理解为牧草。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的深层次思考——以长江上游云南省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毁林开垦、陡坡耕种是造成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将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退耕还林,是阻止生态进一步恶化,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生存环境的重要举措。但在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的退耕还林工作中,涉及的不只是耕地转为林地的土地利用形式的改...  相似文献   

14.
根据陕北志丹县1997~2006年(退耕前,退耕后)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利用对应年份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分析引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草地是该县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实施,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居民用地和耕地类型之间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其中主要是耕地和林地之间发生双向转化,且主要是在于1999~2006年间。人口和经济是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自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好转,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30日公布。调查显示,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203077万亩,比基于第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20380万亩。从耕地总量和区位看,全国有14945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和25度以上陡坡,其中,相当部分需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变西部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举措。建立粮食供应保障体系,做好补助粮供应工作,确保西部退耕地区农民口粮需要,有利于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和维护西部退耕地区社会的稳定,是退耕还林地区“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的可靠保证,也是确定退耕还林工程乃至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西部退耕地区粮食供应保障方面存在的缺陷退耕还林补助粮的供应,既是粮食流通中的重要一环,又是…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还草后的林地经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如何处理好生态林目标与农民吃饭增收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是该工程成功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生态林和经济林的特点、目标的基础上 ,探讨其各自在退耕还林还草后应采取的经营模式和相应的政策支持。一、生态林的政府集中经营模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就是为了改变我国的生态环境 ,生态目标是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标。据统计 ,目前我国仅 2 5度以上的坡耕地就达 915 1万亩 ,其中 70 %以上集中在水土流失严重的西部地区 ,长江中上游地区 6 2 0 0万亩 ,黄河中上游地区15 71万亩。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青海牧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青海牧区因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己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解决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牧户要增收的问题,需要搞好后续产业的研究开发与完善,需要与农民利益有机结合的后续政策,需要加强退耕还林还草经济补偿问题的深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机制工作"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德江县水土流失一直较为严重,每年春夏汛期山洪暴发,田土常被水打沙壅,农民不得不花费劳力掏沙生产自救。近两年来,该县积极响应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号召,采取“四个优先”大力组织开展退耕还林,即一是在公路沿线一带优先退耕;二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乌江沿岸及乌江支流一带优先退耕;三是贫困地方优先退耕;四是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地方优先退耕。与此同时,德江县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认真实施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场的恢复保护项目,把退耕还林与还草、还药、还果相结合,采取了粮草、果草、退耕还林地种草的方式,重…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省金沙县为案例,看到过度垦伐对山区农业生产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通过定量分析,表明对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既可直接获得经济效益,还产生长期的生态效益,但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和退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