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首先结合经典作家的论述提出一个在公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新的商品价值构成公式:W=C+S+P,接着就它反映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之间的历史逻辑演变进行了论证性阐释,并对这个演变过程的中间环节——劳资共享分配进行了简要说明,最后结合上述结论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3.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结合,理论上的难点可能在于它们结合的基础。表面上,按劳分配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按要素分配则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二存在明显的不相容性。实际上。如果从隐藏在按劳分配理论和按要素分配理论背后的理论逻辑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要素分配,社会化大生产是它们共同的分配平台。直接而明晰的要素产权是它们共同的分配依据,各种要素的贡献大小是它们共同的分配标准,产品和劳务是它们共同的分配对象,货币价格是它们共同的实现形式。正是这些共同点构成了它们结合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生产决定分配,但生产又包括两个方面。即生产要素的所有制结构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前者决定分配的性质,说明要素所有者得到报酬的权利;后者决定分配的方式,说明要素所有者得到报酬的权利所实现的程度。从理论上讲,存在纯粹公有制、纯粹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三种所有制结构,存在计:射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这样,就存在三种情况,即纯粹公有制+计划经济、纯粹私有制+市场经济、混合所有制十市场经济,它们分别对应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5.
6.
7.
人力资本的性质与企业的剩余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在人和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理论上是暗合的。人力资产一旦进入企业就带上了资本属性,人力资本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是否获得了剩余索取权和企业控制权。由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其产权归属具有多元性,因此,它可以获取但又不能占有全部企业剩余。这旨在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合理有效地参与剩余分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想阐述的观点是:决定分配方式的不是社会制度形式,而是人力资本与资本所有者博弈所决定的合约形式.文章首先给出市场前提下三种分配方式的严格定义,说明三种分配方式与三种合约形式的联系;其次引入人力资本概念,说明现实合约形式的决定,并介绍一个样本调查结果,证明前面的结论;最后简单分析西方国家的工资制度和理论,并对中国历史上是否实行过严格定义的按劳分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深层次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是一个热点问题。但究其原因却众说纷纭。文章对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的几种理论观点进行了述评,分析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深层次原因,并指出承认人力资本产权为劳动者权益会计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政府权力、机会不平等与社会收入差距:中国分配制度的转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分配制度转型的基本特征就是政府权力膨胀促使"市场型"要素分配模式变异为"权力型"要素分配模式,造成人们之间机会不平等,进而导致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要缩小社会收入差距,重塑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必须从解决产生分配不公平的根源入手,即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严格界定收入分配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实现人们之间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13.
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20年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格局演变历程,认为尽管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由于收入分配不公所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在加剧。笔者结合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从中国国情出发,批判了"增长主流论"的观点。认为为实现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动态协调发展,我们在用财税手段对收入分配差距进行调整的同时,也必须对权力机构、垄断、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以寻求标本兼治之策。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入分配不公平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应是保证同一社会中的所有成员都有平等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权利与机遇 ,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恰恰有些不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次分配过程中产生的 ,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转型期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公平的关系 ,保证分配机会、过程和结果的相对公平。解决收入分配悬殊问题 ,应把初次和再次收入分配的公平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和平均分配是三种基本分配方式。通过对三种分配方式比较可以发现,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按劳分配是最有效率的分配方式,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按劳分配容易转化为平均分配,这时,按要素分配的效率要优于按劳分配。因此,将按劳分配同所有制形式联系起来的做法值得商榷,从信息费用约简的角度来看,按要素分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平均分配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被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企业筹资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筹资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是以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为依托的。文章通过归纳对比企业基本筹资方式和阐述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证券化、发行商业本票等企业的派生筹资方式,分析了企业的派生筹资方式的特点,对企业管理者选择筹资方式和优化筹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论企业制度的演化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的本质在于合作剩余的创造和分配,而合作剩余索取权配置取决于要素所有者拥有的谈判力的强弱,历史地看,要素所有者的谈判力强弱是随着技术条件和市场状况等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企业制度也在不断演化,主流企业制度的演化大致经历了资本家主导式,经理主导式,专家主导式等几个阶段,但是,企业制度的演化并非是直线式进行的,“劳动雇佣资本”不可能成为企业制度演化的终极模式。 相似文献
19.
转型经济学研究的主题、范式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是整体意艾上制度系统的结构和性质的改变.这一过程就构成了转型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它区别于对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研究.目前这一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新古典自由主义、新凯恩斯主叉、演化经济学和制度变迁理论等都在这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这些理论都有着自己的适用范围,在转型经济领域的应用都有着明显的缺陷,更不能独自成为转型经济学最恰当的研究范式.在各个理论范式碰撞与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转型经济理论研究范式的创新,是转型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区域虚拟企业市场营销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曼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6)
在信息时代,区域产业内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区域虚拟企业以突破企业有形界限为显著特征,成为区域产业的一种新兴市场营销模式,并以优势叠加原则,把资源和能量集中在企业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和成本优势的营销活动上.对缺乏优势的营销活动则通过契约等形式进行非产权合作,使得存在于区域其他组织的资源或竞争优势能为本组织所用.区域虚拟企业市场营销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是对区域产业中企业传统经营方式的突破和创新,为区域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新思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