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探索阶段;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因此,形成了两个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和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探索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二者关系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探索阶段;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因此,形成了两个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和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探索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二者关系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固有的规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两方面整合综述理论界研究的成果,以达到对这一问题深入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199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伟大一生为中国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其中,毛泽东同志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不但指导了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且也为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历史的经验。本文就毛泽东同志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体会,既是为了纪念心中的毛泽东,同时也是为了深入学习理解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同志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首先表现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他在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指导原则,奠定了重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又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先驱者、开拓者和探索者。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出发,提出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合作经济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思想,至今对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仍具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年耀 《改革与战略》2007,23(9):145-14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围绕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历史课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奠定了今天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设工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陶达  王琴 《改革与开放》2013,(2):116-118
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探索,“卡夫丁峡谷”思想发出了关于经济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先声,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卡夫丁峡谷”思想进行全面审视,分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揭示其真实的思想内涵,探索其理论和实践价值,不仅有利于拓宽理论视野,而且对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龚上华 《杭州研究》2009,(3):120-125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省市区等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提供来源和素材。杭州形成的具有杭州特色的和谐创业模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普遍性的特殊性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地方实践探索应用的又一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人民群众和传承中华文化,围绕国家和党的伟大使命与历史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在"十四五"期间,重温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光芒,对于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具有重要启示,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和以扩大中外文化交流为革新等路径,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徐璐 《改革与开放》2014,(16):28-29
"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两大经典表述,它们相辅相成,都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找准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方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地定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历史阶段,并认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然的和优于资本主义的这一现实,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第一人,他立足于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毛泽东形成了不少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认识,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但他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偏差,也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不少挫折.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这些关于社会主义的正确和错误的认识,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之后我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思想及实践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主义国家进行了艰辛探索,为我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准备.《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我国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毛泽东重要思想中的社会主义建设内容.本文在分析十大关系的基础之上,着重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文化建设方面论述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思想成果,体现在:提出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重视农业基础地位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等.这些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5.
新的世纪,要担当起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首先必须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道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正确认识21世纪的社会主义仍将是一个艰苦探索曲折前进的历史进程,这是由事物自身发展规律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由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起点;由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各种现实制约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毛泽东通过艰辛探索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多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代,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实现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方法、手段和目标的基本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7.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观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独创性的哲学思维特色 首先,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所面临的历史课题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生产力,最终赶超资本主义.面对这一历史课题,毛泽东开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阵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近年来,广西高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重视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在注重理论创新、加强理论社团建设、建设红色网站、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第二课堂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陈智 《魅力中国》2013,(28):42-42,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理论观点,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一论断,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