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他不是武汉最有钱的地产商人,依资产规模,他治下的“水木清华”在武汉的房地产企业中连前100名都排不上,他也不是武汉最有名的地产商人,当“欧美风”、“概念热”席卷江城南北众多地产大佬纷纷”出口成章时,他只是埋头走路,低头做产品,甚至有人怀疑他还是不是一个商人——当无数商人热衷于出入名流用心于编织政经圈子时,  相似文献   

2.
他是千千万万温州商人中的一员:没有知识,缺少资本,年纪轻轻就远走他乡,在囚徒般的艰辛中一点点把生意做大。在巴黎,他同无数的温州人一起演绎了一个现代版的成吉思汗传说:攻城略地,无往不胜。  相似文献   

3.
1993年,林承春从吉林省的一所高中毕业后考入山东大学,就读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林承春进入小鸭集团热水器公司做销售,由于头脑灵活,踏实肯干,他如鱼得水,从一名普通职员很快提升为销售主管,后来又升任为销售副总,年薪达到了10万元。  相似文献   

4.
胡海军 《浙商》2011,(18):61-61
开始的时候,商人竺学见跟着政府部门的意愿做事情,说做大就做大。后来企业效益不好是因为产业的问题、管理的问题,他主观上没有诈骗或是牟取不当利益的目的。在商住用地中赚的钱,他没有腾挪或是放进自己口袋,而是投进了厂房。  相似文献   

5.
《糖烟酒周刊》2004,(10):J010-J010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句著名的诗词这样形容商人:商人重利轻别离。不论商人是否轻别离,但是商人重利却是事实。如果一个商人不重利,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同时也不会把生意做好,因此大家叫这样的商人为“精明的商人”。作为一个商人,当然是越精明越好,越精明就越可能把生意做红火,越有机会赚来更多的利润。理论上如此,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6.
商人陈永镒陈永镒是个商人。1982年,被生活逼得别无选择的陈永税,硬着头皮走进了汉正街工商所的大门,领一纸个体执照开始了他弄潮商海的新生活。一开始,他当街赊销小商品。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艰难日子,虽然没有使他赚到什么钱,但却练就了他生意人的精明。1983年7月,汉正街成立了第一个专业市场──新街服装市场,陈水镒敏锐地感觉到做服装生意的潜在前景,毅然改换门庭,做起服装生意来。这种"吃螃蟹"的勇敢精神,不仅使他避开了强手如林的小商品经营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寻找到了汉正街市场的空白点,而且造就他很快就在同行中享有"皮…  相似文献   

7.
金鱼和鱼缸     
一个商人到一个小城去推销鱼缸,但小城的人没有家庭养观赏鱼的习惯。他们对养观赏鱼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能把鱼长久养活的信心,所以商人到小城里推销了很久,尽管他的鱼缸工艺精细造型精美,但是叫卖了很久问津者依旧寥寥。  相似文献   

8.
饥饿与悬念     
江苏南京湖南路旁有一条热闹的小吃街,安徽小伙子韦勇和他的妻子孙兰香在这里做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做了好几年,后来做不下去了,原因是同业里面有人不道德,拿脏河水洗山楂,让电视台曝了光。为了找出路,韦勇转而做起了梅花糕。梅花糕是流行于苏州等地的一种传统小吃,相传得名来自于风流皇帝乾隆。梅花糕人们做了几百年,也没有做出什么名堂,小吃始终是小吃,  相似文献   

9.
《浙商》2012,(7):27-27
当前我们最缺乏的是“相信力”:领导不相信下属,投资者不相信财报,商人不相信商人。人们不相信真相背后没有真相,秘密背后没有秘密,交易背后没有交易。我们的信任体系趋于崩溃。  相似文献   

10.
直到今天,仍然有一种不友善的言论环绕着这个男人。尽管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自己,并且用自己的坚持、睿智和机敏征服了大多数中国人——毫无疑问,他是当下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商人之一,尽管他从未成为首富,他创立的公司距离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仍有距离,而且也没有环绕过多非理性的光环,比如环保、太阳能、民族主义或者高科技。  相似文献   

11.
尹—妍 《浙商》2007,(3):81-81
说起来,浙江今明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益民并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商人,他应该属于“边缘”商人——投资民办教育,用做企业的方式做教育。  相似文献   

12.
俞越 《浙商》2011,(10):125-126
一个完全没有电视传媒经验的中国温州商人,居然当上了英国专业媒体团队的老板,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中叶,非洲还很贫穷落后。一天,有位制鞋商人到一个岛上去考察市场,发现岛上居民们都是光着脚走路,居然没有穿鞋子的习惯,他大失所望,认为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他根本无法做生意,接着,就自怨自艾这趟非洲是自来了,最后失望的离开小岛。过了几个月后,又有一位制鞋商人来到岛上考察市场,当他看到岛上的居民光着脚走路的时候,十分兴奋。他认为这里的居民没有穿鞋子的习惯,对他来说是个发财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4.
竹乡赶山人     
古城巴陵。岳阳楼下。一个身材敦实、皮肤黝黑的小伙子,赶着驴车,沿街叫卖。夏日的阳光灼灼地炙烤着大地,豆粒般的汗珠在小伙子的额头上熠熠闪光。18年后,这位小伙子已声誉鹊起,名震湘鄂赣三省和东北、华北地区,成为湘北最负盛名的“竹木贩运大王”。他就是临湘市...  相似文献   

15.
有个穷孩子,住在效区的一个垃圾场附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在路上捡了1只易拉罐,这时一个收破烂的正好路过,他做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笔交易。这笔交易的线利润是1角钱。从此,他发现满地被人弃置的东西都是金钱。10年间,他没跟家里要过一分钱。没有因捡破烂使学业受到丝毫的影响,相反,他因增加了阅历而使自己的成绩跑在了前列。1995年他顺利地考入了广州的一所经贸大学。  相似文献   

16.
北京第一红娘──朱芳赵连波从单枪匹马的马路介绍,到丘比特鹊桥联谊会,他做了20多年的义务红娘,玉成近200对婚姻。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5000多人的待婚族。朱芳做红娘始于1972年。当初,完全是一不留神“误入藕花深处”。他看到身边几个小伙子因找不着对象...  相似文献   

17.
周正毅是一个颇具转型期社会特点的角色商人,在他因涉嫌行贿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再次被捕后,有学者分析认为,这位在沪港两地风光一时的投机商人,善抓机会、思维灵敏,具备成为成功商人的一些基本要素,但终归是个素质低下的人,引火烧身也是必然。  相似文献   

18.
《光彩》2000,(7)
江苏有个叫姜荣华的个体户,8年来救回了87条生命。他的故事让人感动,又令人深思。 8年前,姜荣华从南京浦口区泰山镇桃源村被借调到乡政府,之后辞职干了个体,在南京通往苏北地区的要道边开了一个汽车配件商店。1992年11月,也就是他商店开张没多久的一天下午,他忽然听见外面吵吵嚷嚷的,出门一看,只见一个小伙子被车撞倒在地上,口鼻里流出了鲜血。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可就是没有人伸手。小伙子血越流越多,手脚抽搐着没一会儿,就一动不动了。当警车赶到时,小伙子已经断气了。 那晚,姜荣华的心里翻来覆去想着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弄潮儿王石     
《市场周刊》2014,(1):42-45
无论是否认同王石这个人,你不得不承认,王石真是个天生的“聚光灯下的动物”,他具有成为公众人物的超常天分。 他是启蒙企业家,企业界的胡适之,一代名士,他没有“原罪”,他是万人瞩目的国民偶像。他具有非同一般的魄力,强大的自律能力。命运之神对他万般眷顾。但是,好名近伪,大奸似忠,名教中人向来难免这种非议。以商人身份做名教中人,名声好到要“贴墙上”的王石,自然也难免这样的质疑。  相似文献   

20.
卖火柴的小男孩 坎普拉德的祖父和父亲,都因不善经营,使祖辈留下的家业走向败落;而他的祖母和母亲又都绝处逢生、重振家业,使家庭又走上了富裕之路.坎普垃德或许是具备了经商的基因,或许是承接了祖母和母亲坚韧不屈的秉性,从年幼开始他就有着强烈的挣钱愿望,并打定主意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