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托达罗模型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流动问题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证明:托达罗模型没有考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的问题;也没有看到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时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托达罗提出的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模型,只是控制了城市人口不会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增长趋势,把城市中的失业问题转移到了农村,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托达罗模型自身的理论缺陷,不仅不能解决我国的农村问题,反而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中吸取经验教训,取消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同时在转移方向、转移速度和转移规模上符合中国国情,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把人口流动模型进行简单地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剩余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作用进行利弊分析,得出结论即应顺应劳动力流动的客观规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4.
邹小菲 《商业研究》2005,(15):132-134
目前,在我国人口的流动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从城市到城市两大趋势。随着这两种趋势的不断加大产生了失业问题,形成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矛盾。运用托达罗模型对这种矛盾进行分析,可找到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出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加以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并验证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居民收入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经营性收入增长乏力、工资性收入快速赶超是引起安徽省大规模农村人口净流出的重要原因;安徽省的农村人口流动未能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总收入。最后,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合理引导农村人口流动、发展新型农民群体等方面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耕源 《商》2013,(24):258-258
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的成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城市地区的收入高于农村地区,这种人口流动直到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减少到大致相等才会停止。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已成为我国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根本保障.农村社会资本是促进劳动力流动的有效措施,通过农村劳动力自我投资以及公共投资等方式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8.
本在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起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地原因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价格歧视和劳动力进入成本并不能解决城市的下岗失业问题,相反使城市的就业容量损失。  相似文献   

9.
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托迭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并对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和托达罗模型提出的背景极为相似,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涌入城市和城市失业现象并存.文章最后指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人口流动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河北省与我国其他省市一样,流动人口由改革开放初期较为单一的流动模式向多元化流动转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河北省在农村人口流动上表现出特有方式。本文首先对河北省农村人口流动的各方面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这种特有的农村人口流动模式做原因剖析,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上和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和把握农村人口流动规律,对农村人流动宏观和微观调控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起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地原因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价格歧视和劳动力进入成本并不能解决城市的下岗失业问题,相反使城市的就业容量损失.  相似文献   

12.
张杰飞 《中国市场》2008,(13):88-89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根据我国特有客观事实对二元结构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后认为,除农民工工资下降、务农收入提高和制度障碍及心理成本外,农民工工资拖欠风险和工作搜寻成本也是"民工荒"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流动政策的转变,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聚焦人口流动的消费市场,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1-2021年我国32个大中城市数据(人口净流入城市),探讨人口流动对消费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流入对大中城市消费市场规模扩大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具体而言,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大中城市,人口流入促进了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在西部地区人口流入对消费市场规模的影响不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工资水平在人口流动影响城市消费市场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人口流入提高了大中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了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从而对消费市场规模扩大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挖掘流动人口消费潜力、完善流动人口就业市场、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是扩大消费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广东省职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各地的变化程度相差甚远,一些地区没有发生实际的改变.广东省内部的人口流动对各地职业结构改变有明显影响,绝大多数出自农村的流动人口通过迁移改变了职业,外出人口众多的地区是职业结构没有明显改变的区域.对于人口空间流动与职业流动结合的模式有两个问题要关注,一是流出地区的发展,二是回流人口的重新选择职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 2 0年来广东省职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但是各地的变化程度相差甚远 ,一些地区没有发生实际的改变。广东省内部的人口流动对各地职业结构改变有明显影响 ,绝大多数出自农村的流动人口通过迁移改变了职业 ,外出人口众多的地区是职业结构没有明显改变的区域。对于人口空间流动与职业流动结合的模式有两个问题要关注 ,一是流出地区的发展 ,二是回流人口的重新选择职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志浩 《商业研究》2007,(5):171-173
农民工流动行为的合理预期是家庭增收最大化,家庭收入最大化与劳动力转移的数量、预期转移的区域和职业的工资水平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在流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当前社会人口流动的状况出发,从风险理论角度,论述了当前人口流动状况给社会带来的风险,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风险形成的原因所在,然后提出必须对流动人口造成的风险进行管理,并提出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及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的"农民工"现象,国外经典的人口流动理论无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其原因是国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转变成为城市市民.而中国由于制度的约束,这个过程需要分成两步来完成.本文在对国内学者针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理论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引入权益保护与家庭迁移因素,将托达罗模型分成两个阶段,从而完成"两阶段"转移理论的模型化构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国的"农民工"现象.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4,(7)
随着现代化发展,城际铁路、公路、航线网络四通八达,交通越来越便利,带动了我国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从乡村到城市,从相对落后的大西北到比较繁荣的东南部地区,人口的流动也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对于乡村本身来说,也迎来了一次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赵明 《人口与发展》2022,28(1):40-49
选取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男性分年龄人口死亡率,采用Lee-Carter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模型对男性人口死亡率进行动态预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探寻更加适合中国男性人口死亡率的预测方法。研究表明,Lee-Carter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模型在男性人口死亡率预测中各有优劣,长短期可搭配使用;Lee-Carter模型具有更佳的拟合优度和短期预测效果,但预测区间的范围较窄,且死亡率改善速度为常数的假设不符合人类生物规律;贝叶斯分层模型适合长期预测,预期寿命服从逻辑斯蒂分布的假设较为合理,然而通过模型生命表将预期寿命转换为年龄别死亡率,将会损失死亡率的年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