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应用小波变换对人民币汇率序列进行分解,得到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然后,对低、高频部分作进一步分析,以确认其都存在混沌特性;再应用混沌理论分别建立低、高频部分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最后应用小波理论对混沌模型预测的结果予以重构,实现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测.文章以人民币兑美元日汇率收益序列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7的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波包变换和混沌理论提出了一种人民币汇率建模及其预测的方法。首先,应用小波包变换对人民币兑美元日汇率收益序列进行三层分解,得到从低频到高频八个频率成分的时序,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分析,以确认它们都存在混沌特性;然后,应用混沌理论分别建立从低频到高频八个时序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最后,基于小波包理论对混沌模型预测的结果予以重构,实现对人民币兑美元日汇率收益序列的预测。与现有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有极大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应用小波变换和混沌理论提出了一种汇率建模及预测的方法。首先应用小波分解理论对汇率序列进行分解,得到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然后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分析,以确认高、低频部分都存在混沌特性;再应用混沌理论分别建立高、低频部分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最后对混沌模型预测的结果予以小波重构,实现对原始汇率序列的预测。对两种主要货币兑美元的日汇率序列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并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人民币汇率,基于小波包与混沌和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一个三阶段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首先对汇率序列进行小波包分解,并对分解后所得到的各子序列作混沌分析与判定;然后,基于混沌理论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分别构建各子序列的混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最后,将各个序列的预测结果进行重构,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更加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混沌动力学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混沌理论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系统进行建模及预测。建立了两个混沌动力学模型,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日收益序列预测模型和人民币兑美元的日汇率序列预测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都好于均值模型的预测。其中,前者的预测均方根误差比较大,而后者的预测均方根误差非常小,表明两个模型中,后者更适合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基于时间序列方法的汇率波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研究汇率的波动规律是进行汇率预测和风险控制的基础。本文通过应用ARCH族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人民币/美元高频日汇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GARCH模型对日汇率数据有很好的拟合效果。模型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益序列波动有很明显的时变异方差性。发现当期收益率受前一天及上周同一天收益率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长期决定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研究一直是各国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主要是应用汇率本身也就是其历史数据来进行长期预测,旨在回顾人民币汇率历史变迁的基础上,运用购买力平价模型对人民币长期汇率决定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并运用该模型对人民币长期均衡汇率进行估算,解释1980-2005年期间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长远。由于当今国际国内形势越发严峻,并且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章以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数据为基期,结合汇率决定的经济学理论,并根据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外汇储备状况和央行的汇率政策等影响因素对汇率体制改革之后的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进行了预测。自“811”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富有弹性和市场化是重要特征,企业面临的汇率市场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规避这些潜伏的风险,帮助央行制定正确的汇率政策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通过对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的分析预测,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使用线性自回归(AR)与非线性自我激励阈值自回归(SETAR)模型对人民币/美元汇率高频数据进行建模和bootstrap预测,并依实证分析可知,人民币名义汇率高频数据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动态特征。这不仅可以从SETAR模型估计过程中的线性测试结果(Reset检验)得到证实。且全样本数据拟合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非线性模型比线性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数据中的大的波动。因此,人民币名义汇率高频数据具有非线性动态行为特征,且SETAR模型能够描述其运动走势。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2)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涉及到经济、金融、贸易等诸多领域,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也会带来较大影响,成为联系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主要针对人民币汇率与外贸经济进行现状分析。第三部分针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以及中国外贸经济变动的关系进行理论及模型分析。第四部分是从实证角度出发探究中国的对外贸易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第五部分通过理论与实际分析相结合总结得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钟振 《商》2014,(17):113-113
"蒙代尔三角",又称"三元悖论"、"三难选择"等,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开放体制下的外汇管理政策所提出的,代表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必须放弃另外一个目标。笔者由此理论和其衍生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提出了新的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三元悖论"、汇率目标区理论及"钟摆理论"简要介绍,第二部分通过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现实情况结合分析,第三部分是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笔者针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自汇改以来,持续的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一直是影响当前汇率改革和金融稳定的难题。然而从近两年开始,尤其是2014年以来,人民币会打破升值预期的预测屡见不鲜,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民币汇率预期是怎样形成的以及汇率预期会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基于各国学者对汇率预期理论的研究,通过建立适应性预期假设前提下的非抛补套利模型试图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适应性预期进行检验。一旦人民币汇率通过了适应性预期检验,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人民币汇率仍然会保持其升值惯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先构建带有汇率波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对资本流入的影响,进而基于TVP-VAR-SV模型,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货币政策与资本流入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论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对资本流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主要取决于厂商对进口资本的依赖程度,以及出口商品价格在一般价格水平中的相对权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利率和资本流入的影响乘数在整个样本期内均表现为负值,且保持相对稳定,而利率波动对于资本流入的影响乘数则表现为"先低-后高-再低"的趋势,表现出时变特征;对于不同提前期的汇率波动冲击,预期在利率和资本流入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不同时点的汇率波动冲击,资本流入反应程度与汇率波动幅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GARCH模型在我国外汇风险度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一直受世人关注.运用合适的方法对汇率进行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时间序列的GARCH模型,对汇率体制改革后的人民币美元汇率建模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苏玉华 《商场现代化》2014,(25):184-185
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浮动较大。并且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受很多因素影响,其走势呈现非线性,所以本文采用能对人民币汇率异常波动进行精确分析的门限自回归模型(TAR模型)。本文首先介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情况,然后引入影响汇率变动的要素,并结合ARIMA模型、TAR模型进行人民币汇率的预测,结果表明TAR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拟合度较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尤其是2005牟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引起各方极大的关注.本文根据2008年12月12日到2009年12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的51周汇率数据,运用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特征及其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给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GARCH模型族,通过对2005年7月20日至2008年12月31目的人民币对美元的高频日汇率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汇率体制改革三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特征,并充分结合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汇率市场的影响,以说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基本趋势变化,为制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自1994年汇率并轨,特别是2005年汇率改革后持续升值。本文基于汇率升值对贸易余额影响理论,采用回归方法,对1994~2005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同期新疆对中亚贸易余额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条件下,新疆与其战略贸易伙伴——中亚五国之间贸易余额不断增加的原因。并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和新疆对中亚贸易余额的走势,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新疆对中亚的贸易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货币因素进行研究,主要就是研究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本文查找了相关数据,根据国际收支说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从中,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在实行盯住汇率制度期间,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不怎么显著;而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汇率存在着显著影响,并且它在人民币汇率决定过程中的贡献越来越大,这与该阶段货币政策存在独立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人民币汇率改革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人民币对美元实际利差同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的变化相关性,对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利率平价对人民币的适用性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有:我国还没有实现资本完全流动的利率平价假设条件;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较低;我国利率的市场内生化程度较低;人民币汇率形成缺乏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