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T业吸引力强劲2005年金山软件的校园招聘已开始筹备,由于近两年IT行业和公司发展前景看好,2005年招聘毕业生人数将不少于200至300人。金山公司愿意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而且能为他们提供宽阔的就业平台。金山独创的“程序员层级评审制”保证了有能力、有本事的大学生在进入企业的短时间内就能得到好的薪金待遇。目前金山最紧缺的人才是软件工程师、游戏工程师、运营安全维护师等人才。新浪网校园招聘除了注重有资历的人才,也会加强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通信行业竞争白热化目前,华为、中兴、TCL、西门子、贝尔阿尔卡特等手机制造商之间…  相似文献   

2.
职场视野     
北京公布中关村人力资源普查结果这次非官方的区域专项普查对中关村近4000家IT企业和近17万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普查结果将作为中关村未来三年人力资源规划的参考依据。调查显示,人才需求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需求量最大的是中级人才,如软件工程师、营销人才、技术支持工程师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是铁路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珍贵的资源,他们的到来为铁路局运输安全生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然而如何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对于这些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文章主要针对大学毕业生培养教育过程中关工委发挥的重要作用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市场、需求、教育、就业,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国家高等教育扩招至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企业、学校以及每一个即将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人才,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时代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试探讨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将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一体化教学中强调"做中学",满足毕业生的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出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外语能力的人才。指出,将CDIO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育模式之中,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满足未来任职需要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6.
加强校企合作 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随着高校的扩招,其毕业生效量显著增加,与企业用人数量明显存在供大于求的关系,但大部分企业仍然感到选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想选到专业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一毕业即能上手工作的人才,也就是毕业生到企业工作要达到“零过渡”。而要使毕业生达到“零过渡“,不了解企业情况.不与企业合作,单靠学校本身是做不到的。由于各个企业情况不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也不一样。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毕业生分配工作的经验,谈几种简单的合作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莫曦 《人力资源》2009,(24):55-57
职业发展遭遇尴尬 某IT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发现人才流失较大,很多从社会招聘的人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一旦企业无法满足其要求,便会流失.因此,企业决定自己培养人才,从大学引进应届大学生数名,期望通过培养,将他们逐渐充实到企业各个需要的岗位上去.Lily便是前年企业引进的那批应届毕业生中的一名.  相似文献   

8.
<正>每年大学毕业前的阶段,各大名企大多会到那些著名的高校去抢夺人才,而这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们也会用自己的标准去比较这些企业。微软作为全球领先的IT企业,不但深得毕业生们的青睐,也成为众多IT精英的首选。微软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来自哪些方面?为什么员工在微软总是能够充满激情?微软是怎样为员工塑造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微软中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康颖涛。  相似文献   

9.
物业管理专业应时代发展要求而产生,各大学已经为行业培养了大批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他们相继走向社会,参与到了物业管理工作中。然而,经常跟物业服务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和职业经理人打交道,就会听到他们最多的感慨一一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不符合我们企业的要求啊!对于此问题,作为一名毕业将近8年的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我来谈一下切身感受。一、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前的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前景已经无需用“物业管理行业是朝阳产业”来证明了,前十几年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直接将物业管理市场化推到了一定的高度,不动产投资者、商品房业主和后勤社会化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了物业管理服务消费价值的认识,未来,物业管理行业将继续向前走。面对良好的市场需求,我们不禁要问,物业管理专业教育到底该如何定位其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市场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问题苦恼了我很久,分到企业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多很难融合到企业中来,即便有的融合到企业中,企业也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消耗了相当长的时间对他们进行重新"回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总结归纳了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运用市场营销理念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府、学校、企业要切实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高等院校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明确在就业市场中的战略定位,在细分市场中确立目标市场,进而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积极改进大学毕业生促销方式,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2.
乐天 《新前程》2007,(11):14-16
“年年岁岁花相似”,客观而言,今年中国软件产业在整体上依然在遭遇着人才缺乏的尴尬。随着SAP、甲骨文等国外知名软件企业进入中国抢占山头圈地,同时,中国各地政府对软件产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使得人才的缺口较去年更为扩大。 前程无忧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IT类职位总体呈上扬态势,6月的IT职位需求量达到了112726个有效职位数,其中软件行业的职位缺口最大,仅软件工程师的职位缺口就高达21543个。 作为软件行业的基石,软件工程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依然会存在大量的需求,但随着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革新,对软件从业者而言,技术已经不再是职业发展的惟一条件,软件产业将会出现越来越多全新的职位。这就要求从业者们从现在起就要具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在行业内去寻找自己的“蓝海”。故本期推出软件行业相关热点职位,都是基于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计算机软件产业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岗位——“软件蓝领”,也称为蓝领软件工程师或低成本程序员。在软件产业中,除了少数软件开发工程师以外,还需要大量能够编写简单程序的人员,他们只需要掌握一种计算机语言,就能够承担软件开发工程师交给的任务,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编写一段简单的程序,他们就是“软件蓝领”。在印度,目前有140万名“软件蓝领”。而我国目前这方面几乎是个空白:北京、辽宁等省市从今年春季才开始大批培训“软件蓝领”人才,广东计划今年秋季开始大批培训“软件蓝领”人才。可以预言,在未来10年我国将会培养出几十万名“软件蓝领”人才,“软件蓝领”将成为最热门、最抢手的职业之一。  相似文献   

14.
考研在大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考研组织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期机制,也会影响到学校在全国的排名及招生情况,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辅导员在学生考研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本科生的大学生涯中辅导员亦师亦友,与他们朝夕相伴,直到将学生送到更高的学府去继续深造,让他们在另外一个新的环境中寻找新的梦想.  相似文献   

15.
童瞳 《人力资源》2011,(9):90-91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很多日本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外国雇用应届大学毕业生,条件之一就是让他们到日本的总公司工作,而中国的大学生最受青睐。这和我们对日本企业的普遍了解颇有不同,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多日本大学生都很难跻身其中。一般情况下,很多日本公司雇佣外国留日学生后,大多会将其派回到母国工作,总公司  相似文献   

16.
李达 《价值工程》2011,30(29):265-266
从关心应届高中毕业生能否上大学到关注当前大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出路问题,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的关注焦点发生了转移。文章结合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引导当今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NIIT在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方面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导入印度成功的IT职业教育经验,借鉴NIIT的培训模式, 并将其与我国高职教育相结合,对高职教育有效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静 《价值工程》2011,30(5):242-243
人际关系是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对大公司企业的职业人士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当代的大学毕业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面对人际交往有太多的困惑,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来到社会错纵复杂的大环境里,更应在人际关系中调整好自己的坐标。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走向社会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两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实现培养实用型工程人才目标的一次重大改革。笔者吸取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与德国巴登-符腾堡斯图加特双元制大学合作的经验,分析产学合作教育的特征,得出一些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学校在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定目标等方面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正>运用设计思维的原理与方法,深度洞察年轻员工的需求特点,打造具有时代人文精神的工作场景,挖掘人才潜力。2022年是00后大学毕业生走进职场的元年,高校毕业生首超1000万人。初入职场的他们追求独立自主和自我价值,是企业未来创新的主要承担者。企业管理者要运用设计思维使00后尽快融入企业,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优势,实现他们的价值,为企业“立当下,谋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