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权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公权化的趋势.私权与公权的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知识产权私权公权化最主要的表现是国家公权力的干预,私权公权化的实质是知识产权制度因国家公权力的干预,更加注重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知识产权私权公权化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产权公权化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但是它并未改变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私权屡遭侵犯的现实使得私权保护成为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我国传统文化中私权理念的缺失及至今天私权理念的淡薄,我国立法上的不和谐以及私权保护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要求我们重视私权、加强私权保护。  相似文献   

3.
由于公权与私权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二者在法律配置上明显不合理,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名义进行滥用,强制拆迁已经引发了行政权力对公民私权包括自由权、财产权、生存权的严重侵犯,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此,有必要控制公权,保护私权,提升私权在法律中的地位;修改有关强制拆迁的相互抵触的法律条款;对城市房屋强制拆迁规定严格的程序;提高政府强制拆迁行为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经济危机时人们更愿意寄希望于拥有强大经济实力以及政治权力的政府。政府可以利用手中政权力量对经济危机作出宏观、快速、有效的反应,此时国家干预就成为挽救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人们对经济危机的恐慌,使得政府手中的权力得到了放大,人们对于政府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也失去了警惕性。有可能导致政府权力的滥用,进而侵犯私权。因此对私权的保护尤为重要。本文仅从公权与私权的关系方面讨论政府救市私权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至今,国内在卡拉OK版权使用费的收取问题上争议不断,一波三折,至今仍未获得满意的解决。人们对于这场争议有各种不同的解读,而知识产权与公权的关系就是这一争议所折射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知识产权属于私权,根据传统的私权理论,公权不应介入知识产权的权利行使;但知识产权又是一种特殊的私权,在权利行使过程中公权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但无论如何,公权对知识产权的介入应有一定的程度和界限。  相似文献   

6.
请求权概念的产生与私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请求权概念的确立明确了民事权利保护的起点,扩张了民法典的内在功能,同时也整合了权利与诉讼时效的关系,对私权保护及私法体系构建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伴随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研究而来的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信息社会中,仅凭个人无法掌握全部的知识和信息,必须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作为私权的知识产权,与数字化图书馆的公益性相冲突。为了实现文化和信息的传播,实现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现代法律视域中,必须立足私权,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8.
土地权利体系构建之指导思想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权利错综复杂,而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使之协调高效的保证。基于此,我国土地权利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循如下指导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守成与创新相结合,并秉承私权保护、物权法定、效率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张彪 《企业家天地》2008,(4):181-182
国家所有权的法律性质的公权说与私权说两种不同观点均有失偏颇。国家所有权既是公权,又是私权,在国家与私人的不同关系之中,国家所有权的性质也就不同。这种双重性就根基于国家在不同的关系中,其主体的地位不同。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知识产权规范的立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法中,知识产权是重要的私权类型,我国民法典理应对其予以适当规范,但知识产权法具有高度不稳定性,且其规范体系的独特性使其很难与民法典的整体兼容,所以知识产权规范不宜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明智的做法是在总则编的“权利客体”与“权利救济”两章中对知识产权作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是国家的基本财产法,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界定及保护私权。2007年3月16日被高票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其冲破中国传统制度与观念,对公民私权保护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新制度。这些制度的设立对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公权的来源和本质决定了公权的行使不是任意毫无阻碍的,而应受到限制。考虑到执权者的个人素质问题,对公权行为的监管就更为必要。既要避免公权过分干预私权侵犯公民基本人权,又要防止公权在行使中由于方法和程序的不当侵犯人权,同时也要防范由于公权行使的不作为造成的在保障私权方面的公权缺位。用法律确定公权角色,使其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相似文献   

13.
民法的本位,从实质上讲是指民法的精神和根本价值取向。对民法本位的合理界定,对于构建合理的民法制度和民法体系意义甚重。民法从其产生以来,就是以权利为本位的,这是由民法的私法性决定的。所谓“义务本位”、“社会本位”说都是不合理的。在我国目前私法体系不完善,私权救济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强调民法的“权利本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董榕萍 《现代经济》2007,6(8):123-125
本文阐述了著作权的私权保护和公共利益保护的概念,从法哲学层面和法律经济学层面,对著作权利益平衡机制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公共地役权之私法介入的可行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地役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抗第三人而要求私法财产权人持续承受某种负担的权力,它因所涉公共利益而具有公权的本性。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单一公法的形式调整之,但却无法充分满足公共利益的需求,也不能切实保障私权利益。因此,私法手段的介入是必要和可行的,具体表现在:公法和私法相互融合;与役权制度一脉相承;公权机构服务意识提升;公民私权意识觉醒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穷人经济学”对三农的人文关怀在我国的“异化”,实为公产公权与私产私权在农地和农村经济决策上的利益博弈。基于历史变迁的轨迹和现有农地集体产权制度,农地使用权物权化及其立法完善是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赋税作为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透视中古英国王权的重要视角。中古英国赋税经历了一个由封建税向国税逐步演变的过程,它揭示了带有较强私权性质的王权向不断扩大公权性质的王权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大陆法系国家以公私法分立为基础设计法律框架和裁判体系,然而机会主义导致了法律与社会的断耦,导致公权与私权之间的界限模糊.法律的不完备性决定了法律制度供给的不充分,导致法院面对由此产生的纠纷往往不知从何适法.因此必须尊重法律在真实世界中的运行样态,在该领域的纠纷处理中适当限缩法律的边界,吸纳自主性立法形成的内部规则,实现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的弥合.这是包容性法律制度的生长点,可以为处理新型的纠纷提供更为经济和有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民事主体因智力创造成果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知识产权法是民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特征使得知识产权法和经济法、行政法以及科技法区别开来,而私权性是知识产权的基本属性,是知识产权与所有权所具有的共同属性.知识产权作为知识财产私有的权利形态,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也受到法律的必要限制.这是知识产权的立法宗旨所决定的,并通过法律平衡与调整的制度设计而完成.  相似文献   

20.
"公共利益"本身的概念不确定,"公共利益"的界定既需要实体法上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规定,更需要在一部完整程序法中找到一个框架,让"公共利益"可以在里面灵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