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意之辨是一个恒久的论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但实际上,言不尽意在我国诸家学说中是一个被大家公认的事实,是一个普泛性的存在。言不尽意是中国诗学的重要命题,历来受到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对于这一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在承认言不尽意的基础上,不纠结于语言能否完整地表达作者的意思,只是将它作为一种言述的工具和生活中的一部分来探讨言不尽意在艺术领域所产生的启示,发现言不尽意所产生的含蓄美、空白美和缺陷美。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作为20世纪30年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努力追求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由于其诗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其诗极富有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诗风华美飘逸,诗歌内容闪耀着理想的光辉与人道主义人性美;在艺术追求上将传统融入现代,追求音律美。  相似文献   

3.
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和最高追求是"道",在其思想起步的地方并无专门之心去"求美",但"道"在运行过程及对人生的影响中,不期然而然地指向了一种最高的美学精神,也即庄子说的"大美"。一方面,"大美"是一种道的可感形式;另一方面,对"道"的体认需借助于美的活动和精神。天地运行是道的显现形象,天地之大美即是道的可感觉形式,而天地的审美之维在于其整全、无限、无为的特性。道家美学思想通过对道和天地大美的体认而立足于人和人生,对走出现代教育的困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天地大美立教,强调"内养"之"修道",此修道过程也是成就生命之大美的过程:其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完整而丰富的人,因此需要警惕现代教育中知识技术对"道"的分裂和遮蔽;教育之本性在于以有限的"教"启示和通向无限的"道",因此需要注意解脱于有限的教育内容和载体的束缚;教育应无为而无不为,因此需要顺任自然而非威慑强制,以道主知,还天地万物以生机。  相似文献   

4.
吴文英词与与李商隐诗有共同的特点:深情美、朦胧美、格律典雅美。然而因两人的个性经历、所处时代及文体自身特点不同等原因,这些共同特点中又有差异。本文对此进行比较研究,力图对《四库提要》"词家之有吴文英,如诗家之有李商隐"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美学的独特魅力。在中诗英译过程中为再现原诗"音象美",应尽量保存原诗最显著的风格,努力顺应西方当代诗歌的审美要求;同时,应慎重选择理想的诗歌译者,使译作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是一位极具创作个性的作家,他的绝大多数小说都试图跃出小说载体本身,在绘画艺术中得到了更好地表现和满足。在小说《受戒》中,汪曾祺运用多种能促成绘画美的手法:或是采用虚实相间,常留空白的技法;或是讲究画面形象之间的位置、层次、对比、衬托的关系;或是在小说中描写了大量的地方风俗。这些手法使小说具有三种绘画效果:空白美、布局美和风俗美。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逐步跳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怪圈,不再围绕工具性而纠缠不休,而是把精力转向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能力,突出其文学性和人文因素,把语文课上成了艺术欣赏课,从而达到了"形成思想品格、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目的。本文主要从导语美、板书美、掌声美和结尾美四个方面分别对语文课堂教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这一现实主义的文学名著,戏剧性地以浪漫主义的方式流传至今。施耐庵善用热情豪迈的语言、瑰奇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虽然它是以悲剧结束.但之前写各位好汉被逼上梁山却是丰富多彩,同时一百单八将按照天罡三十六星、七十二座地煞星也都有自己的绰号。作品里对鬼魂、神仙、奇幻、星象、占卜等的描写给作品带来了恐怖美与神秘美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什么是诗质美,论述了应该如何评价徐志摩诗中突出而独到的诗质美,指出尽管过去对徐志摩及其作品的评价因各种原因而有失公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被有所忽略甚至有所贬抑的美质就凸显出来,这种诗质美不仅属于诗歌,而且属于整个文学艺术,因此应对其予以公正和充分的评价,还其本来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切艺术都趋向于音乐的节奏、韵律,韵律美是艺术魅力之所在。一切艺术的实质都是表现艺术的形象,表现人的情感,表现人的想象、联想等。绘画艺术作为视觉艺术,在画面上形成一定的韵律美,在视觉上使人能够得到一定的联想、启迪,这其中黑白秩序的作用至关重要。黑白秩序的形成而且恰到好处,才能给人以美感享受。一幅画如果不能形成黑、白、灰秩序和色彩韵律,是一定不会感人的。  相似文献   

11.
从古至今,爱情一直都是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亘久不变的主题,而诗人们便以他们特有的浪漫情怀和天赋谱写了一首首美妙的诗歌,来吐露心中对爱情和对美的向往。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书生之一,一生创造了37部戏剧、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同样包罗许多以赞美恋爱或抒发书生对美的看法和理想的诗篇。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文学中的奇葩,尤其是古诗词,从历史发展来看,是"民族文化的精魂";从艺术表现上看,是"各类艺术审美判断的核心"。那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呢&本文拟从诗境的发掘、诗情的感悟、诗美的体验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美的需求是艺术和设计产生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艺术作为探索审美规律、实现美的价值的创造活动,在设计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设计以造物为载体时时体现着"美的尺度",艺术在设计中的地位取决于这一尺度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斯金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批评家。他提倡道德美,认为艺术能够规范社会道德和促进社会改革。本文从代表他艺术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词:典型美、重大美和崇高出发,来论述他的艺术美学思想和人文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魅力的女性形象,是空灵卓绝的一代才女。古典诗词熔铸了她的风神秀骨,她的自创诗更显示出其卓越的诗才和傲世的性灵。然而才高命薄,难容于世。本文以林黛玉自创诗为着力点,展示了她那孤标傲世、冰清玉洁、至真至情、宁为玉碎、虚无宿命的悲美风格,对林黛玉令人仰止的才情和冰清玉洁的品性,给予了高度的赞美。“才如江海命如丝”是对这一悲关形象的艺术概括。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是唐代诗坛上影响深远也颇具争议的人物,对李诗的解读与评价历来为学人所关注.本文将李商隐及其诗作置于中国诗学传统的广阔背景进行考察,指出: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分别继承了“诗言志”和“诗缘情”的两大传统,把诗可以怨发展为诗可以感伤,将美刺比兴发展为比兴兼融.以比兴兼融的艺术来抒写感伤的心境是李商隐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也是其诗作独具魅力和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诗歌翻译需要“意美”、“音美”和“形美”,体现原作独特的形式和内涵。《月夜》两种译本说明,译诗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不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香港女导演张婉婷拍摄的电影《宋家王朝》独特的艺术魅力就在于:结构美、语言美、音乐美、细节美。  相似文献   

19.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大凡有作品传世之诗人词人,都各有自家之内在精神,笔下也当各有自家境界而不相混杂。王维诗中动静相衬造成的意境美,就是他在艺术上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奥尔特·凡·蒂尔伯格·克拉克的短篇小说<手提式唱机>从几个侧面描写了四个知识分子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仍然痴迷于精神世界的畅游.小说颂扬了人性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寓意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