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后殖民批评理论中所提出的东方主义长期以来被理解为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一种俯视和误读,而后殖民批评家赛义德提出的一种折中的“东方主义”,期望东西方文化在开放和多元的语境下交流和对话,当代中国文化中出现了这种东方主义的萌芽。  相似文献   

2.
《沉没之鱼》是美国当代女作家谭恩关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一群美国旅行者在游览第三世界国家时发生的种种离奇事件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西方主义中心论和文化帝国的情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三世界的人民会认识到宗主国文化的缺陷,进而努力摆脱甚至改写它。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陈璧璧通过神秘的东方之游,认识到自身的缺陷,从而完成身份定位,开始反客为主,为东方文化说话,成功反写宗主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要构筑符合中国现代化水平与发展要求的国家形象,就必须从历史深处解构"东方主义"的现代性话语霸权,重构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东西方平等对话平台;必须在扬弃中国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提高中国形象实力;必须在超越意识形态争论的基础上重构中国现代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达.芬奇密码》是丹·布朗悬疑系列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本文拟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入手,分析在该小说中体现出来的作者对新世纪社会、人类信仰所面临的危机的深切关怀以及因此展现出来的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管理理论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因而管理学界一直以引进国外管理理论为己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管理学界在管理理论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些管理学家便开始推崇中国式管理、东方管理理论,并怀疑、否定、攻击"西方"的管理理论.这个180度的大转弯还是很难让人适应的,起码这种管理理论的"东"、"西"主义之争有没有必要,是有待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职场小说作为新的小说类型应运市场主义经济和公司制的普及而产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是时代的产物。现代职场人在职场生活中普遍面临着巨大的职场压力及存在着强烈的危机感,既需要加油鼓劲,也需要充电,因此具有纪实性写作的职场商战小说受到时下年轻人的热捧,充当着职场教科书的作用,本文分析探讨了职场小说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小说在阐述以奋斗过程抗争荒谬性的背后,通篇充斥着男权主义的立场,该立场显然在寻根文学思潮中占了主流。  相似文献   

8.
三四十年代,小城镇小说在继承"五四"传统的同时,以鲜明的政治视角审视士绅阶层,塑造了一系列"劣绅"、"烂绅"型士绅形象,深入地批判以绅权及其代表的封建专制主义。与此同时,士绅在社会转型中的命运受到作家的普遍关注。通过儒绅形象的塑造,部分作品积极发掘士绅阶层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特定时期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因特殊属性更容易成为小说设置的背景空间和故事场所,在明清时期小说中,北京和南京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成为小说中频繁出现的一对"双城"。到了清末,随着上海的迅速崛起,上海成为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从而与北京构成了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一对"双城",在小说中出现频率较高,对比书写较多。随着小说"双城"的转移,小说中的北京形象也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扶桑》中的克里斯形象还原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白人社会对于第一代华人移民带有种族主义的"集体白日梦"。家庭环境、社会集体意识、民族文化都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烙印。克里斯对扶桑的情感包含俄狄浦斯情结、东方主义迷恋以及骑士拯救幻想,同时他还受到了美国反华意识形态的影响。最终身为基督徒的他在不断的忏悔和反思中走向了成熟和理性。该形象重构了西方殖民文学中传统的白人男性角色,也表达了严歌苓希望东西方能摒弃偏见,以宽广的胸怀对待他国文化的愿景。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世界文学话语背景下,在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致力建构“东方诗学的进程中,伴随着与西方中心论同等性质的中国中心的本土主义心理,我们需要树立一种新的内涵,我们是我们的“他者”———“他者视域”的思维模式,并视之为比较文学安身立命的本体,使我们以新的视角看待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以及在东方诗学体系内“中国诗学、“印度诗学、“日本诗学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在90多前。在这次论战中,针对胡适提出的"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改良主义主张,李大钊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正确阐述了"问题"与"主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悬念小说不同,新悬念小说包括知识悬疑小说和文化悬念小说,在满足读者的解谜欲之外,更多地着眼于人的求知欲,激发人的好奇心。这种类型小说中的文化悬念小说是国外知识悬疑小说中国化后引入的一个概念,传承了"文以载道"的传统,以小说的方式言说文化。宋耀良的《西夏谜城》在文化悬念小说作品中颇具代表性。作品以小说的形式来解谜一个消失的王朝———西夏,让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拥有过"中世纪图书馆"的黑城遗址和"乍视字皆可识,熟识无一字可识"的西夏文字等诸多西夏之谜在普通人的眼里绽放出生命的"音容笑貌、歌舞哀哭"。  相似文献   

14.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小说家维.苏.奈保尔是一位备受攻击的人物,其主要原因在于奈保尔没有放弃他的道德立场,质疑、讽刺、批判他的母国印度,因此成了众矢之的,构成了同第三世界的守护者、批判家爱得华·萨义德的冲突。奈保尔被认为是在书写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具有浓烈的"东方主义"色彩。然而,通过对《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的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奈保尔以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力图客观书写今天印度的百万叛变,并构成了由印度人口述的编年史。因此,结合奈保尔的社会文化背景,读者应以宽容及客观的态度阅读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公案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在明代拟话本小说中不仅数量大,内容也极为丰富。在拟话本公案叙事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这就是在叙事中加入"梦",情节的发展都因"梦"而展,因"梦"而转。"二拍"中公案小说共有25篇,其中涉及梦的就有6篇。就表现形式而言,这些梦主要有顺叙、插叙、倒叙三种形式,在小说中分别起到了预示、提示、解释等作用。这些梦不仅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丰富了话本小说的叙事艺术,而且往往作为破案的直接证据,体现了民众对法律另类的解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萧红小说中的"亲子之爱"呈现出"彼此隔膜""脆弱残破""悲剧底色"等特质。小说中"亲子之爱"的描绘,在审视交织着批判的立场下呈现出一种从旁支走向主线、从解构到重建的趋势。萧红在小说中对"亲子之爱"的描绘,既是作者亲情观在小说中的投影,也是作者独特文学创作观的折射。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之一,其独特的东西融合的文化身份,使得他的古典散文译文清新隽永、传神达意,蕴涵着深厚的东方文化情结和审美价值。论文从跨文化角度来观察和透视其对中国古典散文的英译,通过分析《扬州瘦马》、《兰亭集序》等中国古典散文名篇的英译实例,探讨并借鉴其高超的中国古典散文英译技巧,并进一步挖掘隐藏在"东方主义"文化选择背后的美学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古典散文英译实践。  相似文献   

18.
《暮光之城》的隐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暮光之城》(Twilight)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anie Meyer)的首部作品,据网络数据统计,全球发行量已超过8500万册,成为继《哈利·波特》后当代西方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魔幻类小说。本论文尝试从每册标题命名、梦幻提示、与传统文学的互文、新神话主义创作等角度切入,对这部小说进行学理式解读。  相似文献   

19.
杜利特尔是英美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的主将,在她的诗歌里渗透着一种"神秘性"倾向。文章试图通过对其诗歌中"神秘性"的表现、成因以及创作"神秘性"的方法等三个方面的探究,来凸显女诗人在意象主义诗歌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彰显其诗歌中常常被人忽略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成功地使用了原型意象"雾"。这个意象和主人公的性格、思想状态以及命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成功地使用这个意象不仅能够使小说更具有诗意,而且可以增强小说的表达力。总之,通过在小说中使用原型意象"雾",哈代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氛围,同时,又使小说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