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声与腔既是声乐技术的两大要素,也是两个审美客体。把语言与发声结合起来,准确深刻地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才能达到民族声乐艺术的完美境界。而良好的乐感,美妙的音色,精到的分句,准确的咬字吐字所体现的“以字行腔”特点则是民族声乐“韵”味特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人们的审美水平,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目前高校中的民族声乐教学,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而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教学进行融合,同时借鉴美声唱法中有价值的技巧,能够对民族声乐教学发展产生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改变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原有教学观念,提高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因此,本文就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价值,应用到民族声乐教学中的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多元文化视野下既能保持民族声乐的民族特色,又能顺应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潮流等已成为各大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先探讨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分析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民族声乐唱法中歌唱的共性特点与个性特点,提出在民族声乐学习中既要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又要继承并发扬民歌、说唱、戏曲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的精华,使民族声乐演唱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5.
声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表演艺术,作为人类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别是我们传统的民族唱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热爱和重视。文章从民族唱法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等不同角度,探讨其价值取向,认为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演唱方法可以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  相似文献   

6.
刘玮  王莉 《辽宁财专学报》2003,5(5):64-64,F003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全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精神和情操。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是历代声乐艺术实践的总结,是中国声乐艺术领域宝贵的理论财富,当下如何合理的发掘这笔财富对中国声乐理论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传统声乐理论是从歌唱者所得的一种感性的、审美的经验结果出发进行的理论描述。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和西方的声乐理论相互融合,才能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声乐跨界演唱"作为一种新锐时尚的艺术现象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声乐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这种音乐文化的融合,不仅吸收了各民族声乐艺术的精华,而且实现了传统声乐与现代文明的串联,成为世界音乐艺术融合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严格地讲,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衍发展是从原始的劳动而产生的"号子"开始萌芽,到歌、舞、乐三结合的原始音乐形式的形成,后又演变成歌舞和各种戏曲、杂剧、曲艺及民歌等等,直到歌曲活动成为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从远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民歌以及戏曲、说唱艺术,各种民族音乐体系都离不开声乐.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音乐工作者的创作热情,许多专业的作曲家创作出大量的民族声乐作品,包括不同风格的民族歌曲、艺术歌曲、群众性歌曲,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地域性等独特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历代声乐家对民族唱法的特点和规律,并对当今的声乐教学活动的指导意义提出了具有实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历代声乐家对民族唱法特点和规律的著述,并对当今的声乐教学活动的指导意义提出了具有实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民族器乐曲蕴含深厚的民族审美意识和精神风貌,音乐流畅委婉令人心旷神怡。品读古琴曲《阳关三叠》演奏审美过程,体味民族音乐文化精髓,体会古琴意蕴、借鉴古琴演奏技法,品味古琴音质音色,再现作品"琴韵"之美,使歌曲的演唱"古色古味",这既是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也是作品风格特色的体现。品读民族器乐曲,借鉴演奏技法,是探索民族声乐演唱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谈声乐演唱教学中的情感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它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住声乐教师都应该注意这个问题,让它更好地为声乐教学服务。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作为声乐教师,只有坚持不懈的总结经验并将其付诸实践.才能在声乐教学中更好地阐释声乐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以及高尚的人格和民族精神,是几年来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对后世的人有着不可或缺重要的价值和教育意义。本文就古代中国文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作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6.
奔向21世纪的中国,需要创建一大批优秀企业,更需要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企业足市场的主体。企业家是优秀的人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批才能卓著的企业家去领导一批优秀卓越的企业,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经济足没有前途的。在当代,人们用来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素质的重要标志,主要是看其企业家数量的多寡和企业家素质的高低。为了迎接下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和造就一支善于经营、善于管理、善于应变、能参与国际竞争的跨世纪的企业家队伍,足我们当前迫在眉睫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家,既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党政领导于部,也不是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7.
声乐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自声乐艺术产生开始几十个世纪以来,虽然在中方和西方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但是,不论是中国传统声乐艺术还是西方声乐艺术,都是人类艺术的瑰宝。论文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为出发点,观点鲜明地阐释了中西声乐艺术内涵的差异,介绍了中西方声乐的艺术特色,从而为更准确地欣赏声乐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民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发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以人文精神关怀为根本,以优秀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及对幼儿舞蹈发展、创新为教育目的,发掘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价值。一、民族民间舞的价值层面民族民间舞蹈价值大体分三个层面: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首先,它是物质的,受原始的自然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离不开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弘扬各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和开发几个环节最为关键。首先,没有传承,创新和开发无从谈起。文化传承,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让教育变成"化民成俗"的教化,寓教育于社会、生活中。其次,文化创新,不能脱离生活,生活是创新的源泉。最后,文化资源开发,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教育转换为主导。  相似文献   

20.
论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有机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是人声与琴声的有机结合,也是歌唱者和演奏者的密切配合,尤其是钢琴伴奏的双重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歌唱者的歌唱。钢琴伴奏不仅需要熟悉声乐演唱艺术特殊性,还要具备较高的演奏技术,同时能够深入体验和熟练掌控声乐艺术的其他相关因素。钢琴伴奏不仅能够赋予声乐演唱者音乐、音高和节奏,更多的是舞台表现与交流,以及完美的表现力和无穷的创造力。两者有机融合才能演绎出最好的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