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析中国经济转型之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归纳了经济转型时期的特征事实,对现有各种解释这些特征事实的文献作了系统评述.这些解释基本上被归结为三类:来自新古典主义、渐进主义和政策或战略论者,它们注意改革以来的已有成就和导致改革独特路径的具体因素,因而对改革作了片面的理解.基于制度主义的思路,相应地提出了一个理解改革的制度主义框架,它或许可以保持理解各类及不同时期经济转型的逻辑一致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30年的由计划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渐进模式以及取得的成绩,已经得到世界普遍认可。但国企改革的绩效却不能说是改革成就中的亮点。当国企改革走向产权改革的时候,尤其是走到当前民营化阶段,借鉴外国产权改革失败的教训,对我国国企改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在不同转型战略下,我国国企改革必须分情况地推行民营化,强化民营化过程中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做到该过程的去“官员化”和“洋资化”,关键还是要放缓民营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我国和一些经济转型国家经济增长状况的实证分析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在大部分经济转型国家中 ,制度环境的建立和完善是私有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和条件。在有效的市场体系尚未恰当建立的经济制度转型过程中 ,以及当仍然存在许多对经济自由的障碍时 ,集体所有权安排也许更加有效。只有当转型处于经济自由化与市场化的高级阶段 ,以及当国有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非常小的份额时 ,才能实施大规模的私有化。为了使民营经济成为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并且实现经济体制的平稳转型 ,转型的恰当时机与程序应为首先实施经济自由化 ,然后是市场化 ,最后再实施民营化。 相似文献
4.
商业诚信:从经济理性与预期效益角度考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社会信用秩序混乱的状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诚信的缺失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的效率,使得社会交易成本不断提高,本认为,在理性人假设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个体的诚信缺失是在既定偏好,既定制度约束下的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章过用预期效用理论在理性人假设的条件下对失信行为进行收益-成本分析,并依此提出了提高失信成本从而抑制失信行为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以及进入壁垒的实际分析,认为我国经济转轨过程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属于一种行政管制下的高度垄断结构,但有向垄断竞争演变的趋势.另外,还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对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考察,发现市场集中度与净资产收益率呈弱正相关.最后提出改革银行业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贵州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的经验数据,在1978-2002年期间,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对于人口城市化的作用并没有一些学者所声称的那样巨大;虽然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和结构变有利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在短期里,这两种因素对于人口城市化的作用相当有限.另外,人口城市化对于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反馈作用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所有权、财产权与经济绩效: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权和财产权是当今世界讨论最激烈的主题之一。很多美国、欧洲甚至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断言,只有实现企业的私有权才能促进更有绩效的经济发展。然而,很多已经实行了私有化的国家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私有权的作用,有些学者则更进一步为私有权作辩护。本文将以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为例,来证明对私有化的批判是正确的,而对私有权权威必要性的诉求则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由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多向因果关系,导致使用单方程计量模型估计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结果无效.针对这种情况,应运用联立方程模型,把变量间的复杂因果关系纳入模型中,估计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赵鲁光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4):132-136
对经济转型国家而言,企业组织的集团化已成为这些国家产业组织结构的重要特征。20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国外学者对转型时期企业集团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集团形成动因的经济学解释,二是对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结构特征的研究。三是对企业的集团化与附属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本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以期把企业集团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转型时期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对转型国家的横向比较分析,认为转型国家的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正相关性。转型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宏观经济稳定、稳定的政策环境、有效的政府,但更为重要的是持续发展则取决于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所以转型国家应重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Barbara M. Roberts 《Annals of 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1999,70(1):107-133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possible outcomes of privatization and considers how different scenarios of privatization lead to varied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Alternative scenarios involve changes in efficiency, taxation, wages,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interactions with the world economy. The consequences of pursuing different scenarios of privatization are simulated using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 model. Illustrative simulations with the model are carried out for a representative economy, intended to depict a country at the outset of transi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privatization can exert a favourable or adverse impact on the whole economy, depending on the way in whic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ly privatized sector changes.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for Poland shows that some developments accompanying privatization processes might have contributed to recession and budget deficit.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范围内的民营化浪潮中,长期作为公用事业的供水服务也出现民营化趋势,并在很多国家取得成功实践。产权、竞争和规制的共同作用才能保证供水服务民营化改革取得良好绩效。为解决中国供水部门的低效和融资瓶颈,也必须加快供水服务的民营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economic performance, as measured by value added, on firm-level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 a transition economy. In particular, it analyzes this economic performance effect using an unbalanced panel
of Czech firms for the years 1995–1998. It assesses whether successful economic performance begets or undermines goo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This connection seem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since firms are dramatically restructuring
their economic management approaches during transitional periods. A majority of the analyt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ccessful
economic performance undermines goo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possibly indicating that more focused managerial efforts to
improve economic outcomes may distract efforts to manage environmental matters better.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的动机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从私有化前一年这个特定时点来看,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的动机主要是避免企业价值被低估、减少自由现金流和降低交易成本.而且,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有可能采用管理层收购方式进行私有化.从上市到私有化的长期角度来看,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的动机主要是避免企业价值被低估和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中概股公司宣布私有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同行业未私有化的中概股公司股票获得了显著为正的超额回报,而且溢出效应对于估值水平较低和自由现金流较多的同行业中概股公司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城市圈形成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转变对区域经济共同发生作用,本文尝试对这三个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以M-U型组织理论为基础,将其应用到政府治理结构之中,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城市圈形成之后,政府之间由于治理形式的变化而引起经济绩效的改进;其次,本文将使用Regression Discontinuity方法对城市圈的整体经济绩效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辐射效应和政府治理结构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积极影响要大于集聚效应的消极影响,城市圈的划分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城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绩效,而且也能够提高城市圈内其它地区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7.
HansjorgHerr JanPriewe 《当代财经》2001,(5):7-14
高投资需求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有企业可能因三种因素而触发转型危机:现有亏损和坏账的真实数据比目前的统计数据恐怕要高;如果继续拖延国有企业重组,如果保持、甚至转化预算约束,如果债务升级,那私长期债务积累的危险将会增加;如果货币、财政和工业政策出现急转弯,对国有企业实行硬预算,而赞成大批企业倒闭、失业急剧上升、投资减少及金融体系重大冲击。要避免转型危机,就必须把渐进转型所“创造”的时间果断用于推动重组。财政扩张对需求会有短期影响,抵抗通货紧缩,而不赞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对未来能否保持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转轨经济中的农村金融:管制与放松管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转轨经济中,国家试图通过对农村金融的管制,来汲取农村的金融资源,从而保证对国有经济的金融资源供给。在国家对农村金融的管制之下,农村金融体系正常的金融功能被异化,这正是多年来的农村金融改革之所以没有产生预期效果的要害。近年来。“三农”问题凸现,农村经济发展迫在眉睫,而这需要农村金融体系正常金融功能的复归。这种复归要求国家放松对农村金融的管制。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轨中的文化降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根良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2):67-71
制度变迁是文化上理解、适应与学习的过程,所以本文从跨学科角度探讨了文化的阐释性变迁之过程。最后文章通过对中俄经验的讨论,说明了中国改革成功是以较长时间的文化阐释性变迁为基础的,有其历史之根源;同时,它也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