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刘佳 《价值工程》2021,40(16):42-43
针对北京市建成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因缺乏空间统筹导致的各类问题和矛盾,以及上位政策中对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建设的统筹要求,分别研究不同类型地区的地下空间利用统筹模式特征及相应的统筹对策,增强地下空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期为未来北京地下空间规划和开发建设提供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2.
一轮大规模的“地下造城”热潮正在全国诸多城市中兴起。伴随着城市中心区的开发、旧城改造以及地铁、隧道、共同沟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地下空间开发进入一个加速期。到目前为止,已有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杭州、深圳、青岛等几十个城市编制了面积庞大的城市地下空间的专项规划、诸多迹象表明,  相似文献   

3.
基于利用地下空间去主动弥补、协同地面上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思路,探索了地下空间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中的角色、作用与策略,提出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在空间布局、功能开发、环境营造等方面的规划方法和资源评价、需求预测、专项规划、低碳节能、保护协调、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实现其"地面保护、地下发展",不仅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为城市节地与地下空间的利用做出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市政道路、综合管廊、地下车库的建设为背景,结合历史街区停车场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现有的停车技术、停车设施和基础设施提出了首碧街城市空间规划的原则,并指出在旧城土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城市街道红线范围内的地下停车设施应充分利用空间,将地下机械停车场与城市道路、综合管廊有机衔接,缓解交通拥堵、城市停车问题.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中心城市经济发达,水域面积广阔.利用城市中江河湖泊地下空间,促进水域周边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建设开发的客观要求.论文首先分析了"长三角"中心城市水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水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与开发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域地下空间可能的开发利用功能类型及组合方式,最后简要的分析了未来水域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中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及轨道的建设使人们对已开发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利用热情高涨,但当前高度城市化地区地下空间规划及其实施存在诸多问题。研究在存量开发地区应结合存量规划将地下空间规划做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以指导地下空间的有序利用。总结编制此类规划的方法与经验,提出结合城市更新规划及地上法定规划确定地下开发的总量及布局;科学规划与引导地下空间复合开发;重视和保障公共利益的落实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空间句法是基于空间型构内在的组构逻辑理论而发展的一门空间型构构成分析技术.配合与之相关的分析软件(Depthmap),空间句法理论可定量研究深层的空间结构特征.文章以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与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旧城街巷空间更新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而后以宜兰县礁溪地区的旧有街巷空间更新为例,利用Depthmap分析礁溪旧城区街巷空间现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现有问题,多次尝试修改方案并验证,综合验证结果对礁溪旧城部分地区的街巷整合度和局部互视程度提出更新建议.最后提出空间句法分析方法在大陆地区相似规模的旧城更新设计中的借鉴作用,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地面空间的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北京旧城是中国古都风貌和传统文化的承载地,也是人口矛盾的集中区。北京旧城人口结构在1990~2010年间发生了重大转变,本地人口不断过滤、向外疏解,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分析北京旧城人口过滤对于旧城保护与更新发展有重要意义。以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人口比例结构、人口集聚度、人口密度等,在北京旧城、分区、分街道层面探讨了总人口、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空间格局的变化,总结出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人口过滤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旧城就业结构变化、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重点学校与学区房分布三方面探寻人口过滤机制。从空间角度,研究人口过滤与空间肌理变化的关联性。最后就北京旧城产业更新和人口疏解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规划建设的空间布局,就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演化在地域空间上留刻的有形足迹.今天,人们看到的以二环路为痕迹的"凸"字形北京旧城,就是明代祖先的创世杰作--明北京城.明北京城在世界享有盛名.其中最精彩的是它拥有一条贯穿全城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全城建设均以轴线为核心,对称有序展开,中轴线是北京旧城城市建设的传世之宝.现代北京人,用他们的聪明智惠,创造新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描绘新生灿烂的北京城,"以旧城为中心向四郊发展新区"、"分散集团式"、"绿化隔离带"、"两轴两带多中心"、"中轴线与长安街东西轴线十字交叉骨架"等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理念、布局模式,把新北京推向一个更加广阁、更加丰富多彩的地域空间.城市的地城空间扩大了,但是,空间布局的根却始终没有变,这就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传世之宝--南北中轴线,新北京颁布的每一个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都坚定不移地维护中轴线在城市空间布局的轴心地位,整个城市就是从这里开始,不停地向四周"排兵布阵"的,这就是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北京具备较完备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及科技、智力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后奥运时期,北京提出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已受到高度关注。对世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发达国家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性地阐述了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规律和发展要点。  相似文献   

12.
世界城市是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具有引领、影响和控制力的城市。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既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逻辑性演进,同时也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建设世界城市,就是要建立以雄厚软实力为基础的世界城市,而城市软实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则包括法律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文化特别是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并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政府提出将"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将通州新城的战略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从分析北京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必要性出发,结合通州发展实际,剖析了通州建设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基础与条件,并重点对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等四个战略层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城城址几经移动,城市位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北京城市的生长与变化也不可避免。建国以来,对现代北京城市的位置定位与选择,进行了多次探讨与激烈论争。在论争中形成的诸多城市定位方案,既是今天城市发展的重要参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当时的历史局限性。需要从生态的角度对北京城市今后位置的迁移与选择进行探讨,从超越城市本身的宏观空间角度对新的城市位置进行思考。从生态屏障的角度来看,北京城市的位置不应当向西北部移动,而应当向东南部移动。同时要严格保护北京城市的西北农田、森林和城市水源地,形成城市与西部山区间的缓冲地带,使北京城市的发展对西北部山区生态屏障不至于产生严重的负面扰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促进北京市耕地占补平衡实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现阶段北京市特定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农户行为及用地类型转化方向进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形势下,在生态保护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应通过提高耕地收益来提高农户耕作积极性,并且要结合生态保护这一契机,以保护耕地生态功能来为耕地保护聚集人气,开创耕地保护的新局面,从而缓解耕地减少的状况,并针对北京市不同区域的耕地整理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有限,电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主要靠外部供给,环境保护要求非常高的城市.通过对北京都市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北京都市产业在北京工业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资源约束下北京都市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功效系数法评价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以咸宁市为实证分析对象,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功效系数法对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趋势和相对提升幅度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间,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2)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发展趋势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关联性;(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是提高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北京市为例,把传统的用来描述都市圈成长·衰退的都市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城市内部,使对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的动态考察成为可能.并在进一步总结城市中心区及郊区人口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参照沃尔泰拉微分方程理论,尝试构建城市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人口空间演变模型,对进一步阐述城市中心区与郊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人口规模发展拐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并依据模型验证和预测了北京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为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李明圣 《城市问题》2012,(5):69-71,93
北京中心城区周边的城乡结合部主要分布在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区。这四个区的区情各异,但也有若干共同点:过去都是近郊区,现在都是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载体,均面临着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主题,均存在文化短板的问题。以丰台区为例,探讨了首都城乡结合部地区在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构建文化支撑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北京周边新城建设,疏解中心城的城市功能,北京新城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进入了加速期。随着保四争六计划的提出,新城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模式成为讨论的焦点。一些建设单位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轨道+物业综合发展的建设模式。但这种模式是否适合北京?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