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及一些深层次矛盾的暴露,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中国统计年鉴:2003》公布的数据基础上,对中国城镇范围内劳动力的短期供求状况和失业率进行了预测,并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是社会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两个基本方面,当供大于求就必然出现劳动力过剩。我国目前劳动力的需求总体状况是供大于求,其原因与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体制矛盾和职工的择业观念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关。目前我国就业问题突出,应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是社会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两个基础方面,当供大于求就必然出现劳动力过剩。我国目前劳动力的需求总体状况是供大于求,其原因与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体制矛盾和职工的择业观念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关。目前我国就业问题突出,应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是21世纪的三大尖端技术之一,被认为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引领者和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金融、安防、医疗等多个学科领域得到应用,逐渐呈现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的趋势.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具有负向的替代效应和正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动力供求非均衡与促进就业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潜在劳动力供求矛盾日益公开化,劳动力供求非均衡问题十分突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把促进就业、减少失业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加以考虑,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时期,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基于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内涵,从劳动力特征入手,剖析了当前我国就业状况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潜在就业规模在减少,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同时,城乡就业格局发生逆转,城镇就业压力凸显,且产业间就业分化不断加剧。从形成根源来看,技术进步与产业变革对劳动力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创造更多高要求就业需求的同时,也引发对低要求就业的劳动替代冲击。在城镇结构性就业压力下,受到劳动冲击的群体主要集中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因“智能替代”而失业的技术工人。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关键在于破解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需求端要增强“三新”经济作为就业“蓄水池”的韧性,供给端要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匹配端要加快劳动力统一大市场建设以保障要素流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山东人口的就业态势,认为城乡就业问题集中在城镇地区,城镇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城镇就业人口呈现二元化特征,即城镇户籍就业人口和乡城迁移就业人口大致为1:1,两种类型的失业人口比例也大致如此,并预测出2008~2020年城镇劳动力供求趋势。结果表明,在"十三五"中后期山东省劳动力供求矛盾有望缓解,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就业属地化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生育政策等解决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呈下降趋势。本文研究认为,我国各产业对就业的吸纳效应是经济发展内生化的体现;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虽然有所降低,但其产业内部都存在一定的就业扩张空间。为使各产业的就业扩张效应最大化。政府应在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9.
淄博市在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转移就业过程中也暴露出综合素质难以适应产业要求、转移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社会保障缺失、合法权益难以有效维护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在政策层面加以落实,也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币汇率逐步走高,汇率与我国劳动力就业之间的关系也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走高将会加大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压力,但这种影响是由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消费模式间接传导出来的,并因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与消费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进一步加大。应将稳定就业甚至适度扩大就业作为我们调整人民币汇率的一个利益出发点,从三个中间变量着手,尽可能降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就业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非正规就业与农民劳动力非农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农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现状及原因,据此提出了规范管理农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以及引导农民劳动力城市正规就业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从职业特征及工资水平、职业培训、职业保障与政府服务等方面对在京流动劳动力的工作特征进行考察,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在京流动劳动力从事的大多为建筑业和城市传统服务业,且"工作类型"升级缓慢;作为雇主、雇员、自营劳动者、家庭帮工等四个工作类型的受访者在工资水平、求职方式、职业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流动劳动力进入北京后接受的培训有所增多,工人主动提出培训要求的趋势明显,培训费用职工内部化趋势加强;在京流动劳动力的职业保障令人担忧,政府在为流动劳动力提供公共服务的种类、数量及服务质量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对浙江省5个地区本地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现状进行的调查分析,概括了现阶段浙江省本地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的现状、特点,就浙江省各级政府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城镇就业、劳动服务、法律保护、政策扶持等相关工作,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严峻的失业背景下,如何有效扩大劳动力需求是促进就业的关键。采取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是扩大劳动力需求的有效途径。其主要内容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劳动力需求;构建公平税负的良好竞争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确定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时机和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欧美主要国家失业率持续攀高背景下,我国经济放缓对就业的滞后影响逐步显现,企业用工需求放缓、民工提前返乡、大企业裁员等就业问题日渐显露。外需不振、经济结构调整、大城市生活成本逐步提高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趋于下降是当前就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稳定经济增长预期,确保扩大就业与产业结构转移调整步伐基本同步,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重点解决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是应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最突出的经济发展矛盾是就业问题 ,而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同时 ,就业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也显现出来。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本文对当前经济发展与就业形势的现状加以分析 ,提出了解决当前就业难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农业收入的持续下降,农民迫切希望转向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寻求增加收入的机会。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持续增加,而农村流动劳动力大多是在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所以从非正规就业角度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非正规就业的现状以及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湖北省武穴市农民就业情况为例,主要探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对农民就业问题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待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农转非人员普遍缺乏就业竞争力,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低下已经成为困扰其就业的瓶颈,而农转非人员就业培训现状不容乐观.应建立健全农转非劳动力就业培训保障机制,循序渐进,抓住重点进行实际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并加强创业培训.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劳动力流动具有典型的二元性,具体表现为劳动力流转和转移。在二元流动结构主导下,劳动力流转和转移的动力结构不同,成本高低和风险大小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政府的就业政策应充分考虑劳动力二元流动的特点,着重整合城乡劳动力市场,实现标本兼治的就业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