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斯(1937)在《企业的性质》中运用交易费用这一基本的分析工具对企业的本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后,张五常、威廉姆森等在科斯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性质做出了新的解释,他们的研究对于企业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科斯、张五常以及威廉姆森等对企业性质的研究,是以当时的企业特征为视角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专业化+网络化。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使用以科斯为代表的企业理论来解释现今的企业就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解释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性质,本文拟运用交易费用这一基本的分析工具,对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性质做一个理论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科斯(1937)在<企业的性质>中运用交易费用这一基本的分析工具对企业的本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后,张五常、威廉姆森等在科斯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性质做出了新的解释,他们的研究对于企业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科斯、张五常以及威廉姆森等对企业性质的研究,是以当时的企业特征为视角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专业化+网络化.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使用以科斯为代表的企业理论来解释现今的企业就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解释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性质,本文拟运用交易费用这一基本的分析工具,对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性质做一个理论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理论的发展看企业的经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经济学以均衡假设为前提,企业作为一种抽象,其内部的经济性质被忽略。科斯、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以交易费用为分析工具,对企业性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强调交易费用的节约及企业“规制”特性。企业能力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从生产知识和能力的集合互补性活动和资源依赖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了企业的性质,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视角,发掘了企业新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梦荣 《时代经贸》2012,(4):197-198
交易费用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概念性基础被大多数学者所关注,自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提出交易费用概念以来,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学者在20世纪70-80年代对交易费用的研究做出了长足的贡献。但在更多情况下,交易费用只是人们研究问题时考虑的一个模糊性概念,甚至被局限为一种分析工具。本文在现有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上,对交易费用会计计量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述,以期为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交易费用、企业的定义、企业的规模、企业和市场的关系四个方面评论了科斯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科斯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将交易费用概念引入经济分析,但是基于交易费用的一些结论有以偏概全之嫌。  相似文献   

6.
交易费用理论和企业理论是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企业兼并实践的不断发展,著名新制度学派人表人物科斯,威廉姆森以及其他经济学家分别运用这两个理论(尤其是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兼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交易费用兼并理论,该兼并理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唐亮  章伟坤 《当代经济》2003,(10):70-71
科斯在1937年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论文《企业的性质》后,关于企业性质或者说是关于企业起源的问题就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焦点。而自科斯之后的阿尔钦、德姆塞茨、张五常等新制度学派的经济学家对于企业性质的主流认识,从总体上来说并没有超出科斯的企业起源在于节约交易费用的窠臼。关于他们这些大家的观点,笔者无意做进一步的评述。本文旨在从另一个角度,即劳动分工的角度,解释企业起源这一古老的命题。  相似文献   

8.
科斯所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因科斯本人的含混表述和自相矛盾为后来演变成为企业契约论开了方便之门。企业契约论的共同特征是,从泛化是交易概念出发,用契约分析的方法,试图将企业组织还原为一组契约,因而把企业的性质说成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联结”。科斯之后,张五常、詹森和梅克林等将企业契约论推到极端境地,企业因彻底“契约化”而“非组织化”了,这实际上否定了企业作为社会实体的存在本身。企业的本质规定性,应从要素集结之后的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去寻找。这些活动与关系, 恰恰正是新古典经济学企业“黑匣子”里面所隐藏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1937年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企业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是对市场配置资源形式的替代。经济话动是在企业内完成,还是在企业外完成取决于哪一种形式进行经济括动的成本更低。威廉姆森在科斯的基础上发展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于企业和市场这两种经济话动的协调机制.特别是纵向一体化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然而对交易成本理论也存在诸多批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一、对企业性质的传统解释 现代经济学对企业性质的主流解释是由科斯(Coase)开创的合约理论。科斯是第一个运用交易成本的方法研究企业的合约性质的学者。继科斯之后,又有阿尔钦和德姆塞茨(Alchian & Demsetz)、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Hart)、杨小凯和黄有光、周其仁、迈克尔·迪屈奇等学者沿着科斯开辟的交易成本分析来探索这一问题。这一派的理论共旨是:企业是  相似文献   

11.
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制度经济学由旧制度经济学发展而来,早期旧制度经济学就是经济历史,忽视了产权和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主要新在产权和交易费用上,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施蒂格勒和张五常对其有重要贡献.中国的经济改革符合新制度经济学规律,中国应该感谢这些人.但是由<交易费用、风险规避与合约安排的选择>一文提出的风险和懈责问题及其而诱致的风险度量、投机及博弈理论等则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坚持观察与验证假设是张五常和目前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歧之所在,新制度经济学应该朝着合约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为科斯所认可.  相似文献   

12.
毋庸置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分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就是现代契约理论。自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以及该文近几十年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之后,企业和市场就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可以互相替代的经济制度或经济组织,也从此告别了长期以来被称为“黑箱”或“空匣子”的企业理论。而在现代契约观的演变过程中,威廉姆森在其《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制》一文中从不确定性、交换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程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沿着威廉姆森开创的交易费用学派的另一条道路,本文从资产专用性角度出发,结合不完全…  相似文献   

13.
滕光进 《技术经济》2000,19(8):49-51
一、契约理论发展的综合性评述科斯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 1937)一文中 ,首次从交易费用角度对企业性质和边界问题作出了阐释。他论述道 :“当追加的交易 (它可以是通过价格机制协调的交易 )由企业家来组织时 ,企业就变大 ,当企业家放弃对这些交易的组织时 ,企业就变小” ,“企业将倾向于扩展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科斯从理论逻辑上证明了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 ,认为市场与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互相替代的手段。在市场上 ,资源的配置由…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科斯都是从市场机制作用的理想状态出发,通过企业组织与市场机制的关系进行企业性质解释。但科斯是在延承新古典理论技术关系外生性假定和边际替代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企业性质研究,这导致科斯调和企业技术目标与制度目标的理论努力陷入困境。马克思的企业性质观同样涉及企业组织与技术、制度、均衡价格之间关系,但在马克思理论中,技术因素内生于解释框架,是要素构成、均衡价格和制度变迁的基础。马克思用严谨的逻辑说明企业组织形成的技术意义和制度特征,并论证两者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发生背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创新的合约选择与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建强 《经济学》2005,4(B10):101-118
本文探讨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在科斯一张五常企业理论中存在的合理性。经验上,相对于有形产品,就无形的产品创意进行交易和定价的费用显然要高很多。据此,本文的逻辑大致是:当产品创意的交易费用过高,以至于通过合约出让产品创意的选择受到了限制时,放弃对它进行直接交易和定价,转而对经由产品创意生产出来的有形产品进行交易和定价,就是节省交易费用的一种选择。不过,一旦创新者通过这种间接定价方式实现来自产品创意的收入,那么,理论上它也就成为现代企业理论中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企业家了。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分析经济中的企业时,我们会发现各个企业的规模是不同的:不仅不同行业的企业规模不同,而且同一行业内的企业规模也是有很大差别的。那么,最代企业规模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它又是多大呢?1关于最代企业规模的理论及其评述1.1科斯的企业规模理论1937年,罗纳德·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这篇划时代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科斯分析了企业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交易费用原理,即认为价格制度或市场机制的运转是有成本的,这就是交易费用,“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  相似文献   

17.
不确定性分析是现代经济理论产生的前提.奈特是不确定性理论的开创者,在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划分的基础上,奈特解释了利润的来源,并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界定.科斯在分析企业理论时,对奈特的不确定性理论进行了批判.威廉姆森是继科斯之后集交易成本理论之大成者.无论是奈特、科斯或是威廉姆森都重视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但他们三者在不确定性的内涵、理论地位及分析方法上都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8.
张五常经济学以新古典经济学的个人争取利益最大化为内核,加上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产权与契约等约束条件作为保护带,推导出一系列可验证的理论假说,从而得到一般化的经济解释范式。它继承了穆勒范式和马歇尔范式的"稳定性偏好与理性选择"前提假设,又增加了"科斯革命"中的交易费用约束,因此,其解释能力远远超过了萨缪尔森范式和新凯恩斯范式。经济解释范式与穆勒范式、马歇尔范式、萨缪尔森范式和新凯恩斯范式一样,都应该是经济思想史中的一次重要综合。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科斯企业性质理论是存在有症结性问题的,这个症结就是,科斯把企业取代的对象理解错了。企业取代的真正对象其实不是市场而是单干经济。修正这一对象重新考察企业性质,它实质是一种包含有要素市场交易合约的特殊团队生产。  相似文献   

20.
对企业性质的再认识:超越交易费用标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代企业理论由于过分强调交易费用标准,以市场与企业简单的两分法分析企业与市场的相互替代作用,忽视了企业与市场的不同功能,导致对企业性质认为上的不寒带性,因此,必须对以交易费用分析为标准的市场与企业的简单两分法加以理论突破,企业具有节约交易费用与产生产性收益两方面的功能,只有考虑到除交易费用之外的企业生产性优势与效益标准。并采用动态分析方法,才能对企业作陋深刻的解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