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行“双紧”政策,以抑制社会需求的过度膨胀。对此,理论界反映不一,有的持肯定意见,有的则表示担忧。笔者属于后者,认为我国两大政策近期不宜实行“双紧”,而应实行紧的财政政策与略偏松的货币政策相配置为宜。  相似文献   

2.
许崇建 《时代经贸》2011,(16):36-37
从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逐步转为“从紧”,这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本文针对货币政策紧缩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提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希望能对处于融资困境的中小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利用NK-SVAR模型就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比较明显,而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较弱.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强于扩张效应,这表明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效果显著,但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运行的宏观及微观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的货币政策已经逐渐由稳健转向宽松,随着我国经济出现的新一轮回升,人民银行不宜采用紧缩货币进行打压,相反,为摆脱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应坚持推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以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民币升值和贸易顺差带来巨大的流动性过剩,三大需求存在全面扩张的潜力,我国经济可能由偏快向全面过热转变。为此我国需要采取财政和货币“双紧”政策,而实际上我国目前采取的是“紧货币松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受到影响,不进行政策调整,则经济全面过热难以避免。今后我国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应考虑实施“双紧”政策。  相似文献   

6.
一、对两大政策配合模式的适用性分析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政策取向模式,基本上可分为五种,即双紧模式、双松模式、一松一紧模式松财政紧货币和紧财政松货币和双平搭配模式;另一类是以我国为代表的职能取向模式,可划分为两种,即重视财政政策而忽视货币政策的“大财政、小银行”模式,重视货币政策而忽视财政政策的“小财政、大银行”模式。究竟目前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搭配模式,这里结合我国实际,对上述两大类模式逐个分析。1关于政策取向模式。双紧搭配模式虽然能够…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次货币政策调控中企业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开始,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90年代市场经济转轨,到各项改革取得瞩目成就并继续推进的今天,中央银行频频动用货币政策工具,以期达到刺激紧缩,抑制过热,熨平经济波动,为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之目的。然而,综观80年代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紧缩政策和扩张政策周期都普遍较短,实际执行效果不尽人意。从改革初期开始,扩张政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在一种亢奋氛围中惯性发展,导致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被迫于1988年以直接控制手段执行严厉的紧缩政策,导致1989年经济出现大幅滑坡。1990年重新启动经济,1992年出…  相似文献   

8.
“投资乘数失灵”带来的困惑与思索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未能起到原来设想的作用1998年和1999年,我国针对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状况,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从前几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紧”,转而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本来在1998年3月提交全国人代会的财政预算报...  相似文献   

9.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伞锋博士认为,当前有五方面因素影响宏观调控政策效果。1·地方对宏观调控认识不一致,部分地区对调控政策消极抵制。当前宏观调控实质上是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资源配置权利。当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不一致时,地方政府完全有可能“曲解”宏观调控政策。2·半开放的经济和缺乏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使货币政策的效果被削弱。从理论上讲,在实行固定汇率体制的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对抑制投资增长没有作用,这是因为,紧缩货币供给将提高利率水平和吸引外资流入。但是我国实际上是一个半开放、半浮动汇率的体制。…  相似文献   

10.
从“三元悖论”看当前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是一个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相互协调促进 ,是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资本市场并没有摆脱三者不可调和的“三元悖论”。逐步开放资本项目 ,完善外汇监管体系 ,改革汇率决定制度 ,实现浮动汇率制度是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马勇  王莹曼 《金融评论》2022,(2):1-20+123
本文基于国内97家商业银行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货币政策及其稳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政策利率降低和货币政策波动性增加都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上升;(2)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资产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越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银行,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风险承担行为相对更为激进;(3)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效应在不同的经济金融周期形势下具有非对称性,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在宽松货币环境、信贷扩张期和经济下行期的作用,要分别强于紧缩货币环境、信贷紧缩期和经济上行期;(4)在宽松货币政策条件下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更加激进的银行风险承担行为;(5)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加强宏观审慎政策调控,可以显著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这说明基于“双支柱”的组合式调控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货币政策无法兼顾多重目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现行抑制通货膨胀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依据宏观经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一事实,通过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达到新的总量平衡。实际上,引起总量失衡的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因此,抑制通货膨胀,必须把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作为出发点,而现行的财政与货币的双紧政策并没有切中这一要害,而且副作用明显。作者提出,抑制通货膨胀应制定总量紧缩、个量松动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抵押证券到期回收的本金不再投资”的政策微调至少要到明年初才会执行,美联储加快紧缩货币政策的步伐最早也要到明年年中。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是进行社会需求管理和间接宏观控制的基本政策,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也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货币政策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而在我国,货币政策是否真正发挥了其固有的功能和作用呢? 一、总体判断综观我国的货币政策,我们可以客观地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我国的货币政策近年来在宏观经济调节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是不成功的,作用效果也是不尽人意的。主要依据是: 第一,货币政策缺乏相对稳定性,在短期内忽紧忽松,变幻莫测。我们仅从最近几年的的实际情况来看便可略见一斑。1979年、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背景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它主要是货币当局通过对货币方面的调控来影响一国经济,达到经济稳定增长目的。在西方主要有两大理论:一是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机制,即政策实施和经济状况反向操作,经济过热则紧缩货币,通过缩减信贷规模和提高利率水平从而抑制过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2003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作为货币紧缩政策的替代变量,研究货币紧缩政策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货币紧缩政策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内部流动性和投资规模;规模小的公司投资规模对流动性的敏感度强于规模大的公司;在货币紧缩政策背景下,投资规模对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依赖性更强。  相似文献   

17.
当前宏观经济中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判断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应该如何看待我国宏观经济?这些是我国经济决策科学化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以下试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较为令人关注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一、紧缩政策的回顾与思考我国经济发展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983、1984和1985年社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0.3%、14.7%和16.5%,工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5%、14.0%和18.0%。针对工业超高速增长引起的投资、消费双膨胀和外汇、信贷双失控等宏观经济失衡问题,1985年春季以后中央采取了紧缩信贷和财政支出的宏观控制政策,以使国民经济摆脱“过热”  相似文献   

18.
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是新概念,从1998年首次提出后就一直在使用,但稳健政策的内涵却在不断变化,所以导致人们的误解.以为稳健政策就是紧缩政策.稳健主要特征是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经济形势采取比较灵活的政策,它可能从紧,也可能从松.今年的稳健政策可能就是前紧后松.在具体政策措施上可能采取数量工具为主,价格工具为辅;紧中有松,富有弹性和疏堵结合,交叉有效.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货币政策是随着不同时期的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与不同经济时期的经济政策密切相联的。从40多年来台湾经济发展情况看,基本上经历着从混乱到稳定-成长-不稳定-低增长-中速成长六个过程,与之相适应,台湾的货币政策在紧缩-松驰-紧缩-松驰……的循环中不断演变。下面具体阐述六个阶段后台湾货币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其所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上市公司的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数据,考察了不同货币政策下,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在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方面的差异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由于信贷配给的存在,国有产权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方面比私有产权企业更具优越性,私有产权企业为缓解融资窘境选择了更多的商业信用替代融资,这种不同产权性质企业间信贷资源配置的差异可能导致金融漏损的发生,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国有产权企业有更多的应收票据,而私有产权企业有更多的应付票据,这一方面从侧面进一步证实了金融漏损的存在,同时也反映了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模式的影响,趋紧的宏观经济环境加剧了供应链关系的紧张,企业间采用了交易成本更高的商业信用模式。本文的研究反映了我国信贷配给的存在对市场微观主体的影响以及金融漏损存在的客观性,从而有助于理解我国私有经济高速发展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