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食品检验一直各国进口产品检验的主要内容,加强进口食品的安全检验对国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将导致出现食品风险的各种因素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提高进口食品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本文主要探讨风险管理在进口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食品检验一直各国进口产品检验的主要内容,加强进口食品的安全检验对国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将导致出现食品风险的各种因素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提高进口食品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本文主要探讨风险管理在进口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进口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多。本文从风险管理视角,梳理我国进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探寻制约进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的难点,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取得长足进步,可以通过扩大风险预警信息收集范围,运用智慧手段实现进口食品监管全覆盖,采取对进口食品风险预警体系监管部门细化分工等措施,完善进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进口食品销售成了电子商务抢滩的又一热点,这给国内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购物选择,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食品安全是食品电子商务的主命脉,也是民众关注的焦点. 进口食品是跨境电子商务的热门商品.根据美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届时中国大陆进口食品市场规模将高达4800亿人民币.而据国家统计局研究资料显示:近5年来,中国进口食品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在15%左右.2012年,中国进口常规食品销售量达630亿元人民币,中国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政府纷纷从立法、监管、注册、进口检验等方面抬高门槛.日本是一个食品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60%的食品靠进口.为保证进口食品质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进口食品查验和监管制度.现就日本的进口食品查验和监管制度进行介绍,以期为加强企业自律和政府部门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食品流通模式创新角度,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食品流通安全风险管理内在机制。文章指出,一方面,现有食品流通管理体系的多头管理导致了食品流通安全风险管理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现有食品流通模式下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从根本上放大食品流通领域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而随着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向流通终端的转变,批发市场功能的完善与否,是能否实现有效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最后,本文基于流通模式创新角度,提出了食品流通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7.
净水器进口需要什么条件?净水器属于自由进口类机电产品,不需要取得进口许可。但是,作为食品接触产品,根据《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监管工作规范》规定,食品接触产品进口商或者进口代理商(以下简称"备案申请人")可根据需要,持以下资料向海关申请备案:进口食品接触产品备案申请表;备案申请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备案申请人出具的进口食品接触产品符合性声明;进口食品接触产品的材质说明,应明确主要成分的构成和化学名称.  相似文献   

8.
2010年度日本进口食品监控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监控进口食品安全方面有一套系统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体现出了严格控制进口,放宽出口的鲜明的食品监控特征,符合发达国家严进宽出的食品监控潮流。尤其是其在检测进口食品方面采取的监控检查措施、命令检查措施,在调控进口食品数量和质量方面显得主动而游刃有余,日本食品短缺时可以放松进口,当日本食品饱和时可以严加控制。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进出口食品的检验和包装标示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澳大利亚政府对进口食品的检验制定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法律规定,澳大利亚对进口食品检验统一由澳检验检疫局(简称AQIS)负责,但对进口食品方面的规定则由各有关部门制定并颁布.  相似文献   

10.
为保进口食品安全“进口”检验检疫严格把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质缺乏时期,进口食品曾经是“安全、高档”的代名词,而非普通百姓所能享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物质产品极其丰富,进口食品日渐增多,使人们普遍可以享受到水果、谷物、肉类、饮料、食用油等多种进口食品。但是人们也遭遇到了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进口食品  相似文献   

11.
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检测实验室对管理食品很关键,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食品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理与风险类别,给出了风险管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是海关对进口法定检验检疫货物签发的执法文书之一。本文回顾了进口食品《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的法律依据与文书变迁,认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是进口食品的法定合格凭证,是食品进口后生产经营过程中查验的凭据之一,但不具有合格保证的法律效力,也不能免除进口商和经营者法定的产品质量责任,进口食品消费者与海关之间也不因《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形成法律利害关系。进口食品《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评语应当强调海关对进口食品已经实施食品安全合格评定、进口商和经营者继续承担食品安全质量责任。同时,海关应当建立进口食品检验检疫证明的效力终止程序,并加强与地方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  相似文献   

13.
进口酒类进口商想要进口酒类,要先登录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备案系统(http://ire.eciq.cn/)提交备案信息,并取得进出口商的备案编号。需要注意的是,进口散装酒的收货人在办理进口商备案时,应提供进口散装酒的国内加工灌装企业名称、地址及生产许可证编号。进口酒类申报时,除须提供般进口食品的报关单证外,还须提供由酒类生产国/地区出具的原产地证明。  相似文献   

14.
1前言 近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国际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从国家质检总局到地方局各级领导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进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把确保进出口食品安全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大量国外食品涌入中国市场.众多洋品牌食品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二噁英、疯牛病、O157、阪崎肠杆菌等一连串事件也引起了人们对进口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的高度关注.如何充分发挥检验检疫的监督管理职能,建立进口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卫生,是很多检验检疫人员需研究、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当前进口食品检验监督工作的情况进行一些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进口食品的数量和品种逐年增加,不断发生的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漏洞。为确保我国进口食品安全和保护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需求,完善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探讨科学的进口食品监管模式,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监管模式,对我国的进口食品监管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国人对于进口食品盲目认同而导致其忽视食品预包装的合理性,这也是我国进口食品预包装存在问题的一大原因。尤其是在标签的使用上,不规范、不正确的标签到处可见。要确保进口食品安全,就要发挥我国食品安全法对于进口食品包装标签的监督作用,加大对进口食品预包装标签的检查,使其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大潮流下,国内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进口食品以其优质保证走进中国市场。进口食品的购买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超级市场、以及一些进口食品零售店。随着网络科技和经济的蓬勃发展,大学生越来越青睐能提高方便和节省时间的网络购物和同样街道旁边以及大学校园内的零售店也是年轻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的发展历史阶段,增长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消费影响因子,分析了大学生进口食品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使食品安全检测成为重中之重。食品安全检测离不开检测实验室,同时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也将直接影响食品检测的质量,但由于检测系统以及食品检测实验室风险管理存在缺陷,影响了食品检测质量。本文对食品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理意义、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食品检测实验室风险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现行的进口货物抽批检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改进现行进口货物抽批检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根据对进口货物检验不合格批次比率的概率分布实证研究结果,结合风险管理、统计抽批理论,提出基于概率风险设计进口货物抽批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武汉口岸进口食品企业负责人就企业经营情况、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知晓情况、进口食品业务中的具体运作方式和意向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口岸大多数进口食品企业规模小,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还没有形成,落实主体责任的能力较弱;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新修订《食品安全法》对进口食品企业主体责任的要求,提出对进口食品企业、行业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