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何雨翼 《中国外资》2011,(8):227-228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一直是近年来争论的焦点,"私有化是不得不进行的过程","产权改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观点都曾一度引发热议,然而至今仍未有一个确定的结论,国企产权的改革仍是正在探索并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国有企业的三个模范生,海尔、联想、万科的产权变革过程出发,试图总结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过程,探索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脉络,从而试图为国有企业产权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一点试探性的小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列文 《中国外资》2012,(24):269-270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我国目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而回顾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路程,其中也凸显出诸多的问题。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结合西方产权改革的经验,探索完善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资本运营视角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产权改革,其中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又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核心。本文从多数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终极目标出发,在论述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基于资本运营视角对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提高其经济效率的关键。在我国企业的改革过程中,较多地强调物质资本产权,而忽视人力资本产权的作用,这也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进行产权制度创新特别是改革现行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产权的概念,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经济效率的关系,并提出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创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种治理机制,企业要正常运行就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委托代理框架,用这个原理去分析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可以发现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之处以及特殊性,从现实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各种环节交易成本极高,本文借助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来从问题入手,分析国有企业产权及其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弊端,探索新的国有企业产权合理化途径,最终落脚点体现在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定义,分析引发俄罗斯公有产权变革不公平、无效率的"权贵私有化"的相关正式制度问题,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必须避免陷入俄罗斯式的"权贵私有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正式制度建设应使国有产权的所有人真正到位,并将产权改革的制度建设问题纳入严格的法律规范之下.  相似文献   

7.
不能让西方产权理论误导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什么是科斯定理,评介了美国学者、特别是斯蒂格利茨对科斯定理的批评;论述了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产权清晰论;评介了美国学者、特别是斯蒂格利茨对新制度经济学产权清晰论的批评;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能让西方产权理论误导的理由,指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审计监督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流失、财务信息失真、企业行为失控等问题严重困扰目前国企改革的进程.要解决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应从改革人大代表任命制度避免公众产权虚置、强化对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等方面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而改革过程中必然涉及产权关系的变动,国有企业产权如何定价一直是产权交易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协议转让、拍卖、招投标三种交易方式的弊端以及公开竞价的比较优势,进一步讨论了公开竞价的实现条件,得出了公开竞价和机制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加有效地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  相似文献   

10.
周侃毓 《会计师》2013,(11):10-11
国有企业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制度改革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改变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现状,提升国有企业的价值.但是,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存在着治理机制不完善、监督不力的状况,阻碍了改革的进行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出发,进而提出加强会计监督、财务监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劳者有其股”:产权改革的应有命题 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产权改革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市场经济新体制微观基础能否牢固建立,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兴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司治理的概念介绍及理论指引,对我国公司治理过程作了概括的描述,揭示了公司治理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现今国企改革所面临的公司治理方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关键是产权流转顺畅,而产权流转顺畅离不开场外交易市场(over the counter markets,简称OTC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国有企业进行破产、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是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在企业改革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屡禁不止,信贷资产损失严重.依法维护银行债权,整顿和规范银行和企业的信用关系是银行部门乃至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正处在攻坚阶段,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则显得异常重要,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对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问题略述自己的一点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几个问题门惠英一、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前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是否明晰。目前对此问题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国有企业的资产归全民所有,无论在理论上或者在实际上都是一清二楚的,是毋...  相似文献   

17.
绩效考核作为一种有效管理企业的手段,在评价与激励员工、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绩效考核不佳,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尽人意.要从重视绩效考核、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来解决绩效考核的问题,使国有企业更好的实现其效益.本文从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试图提出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终于聚焦到产权改革——国有股退出之上。关于产权改革,传统产权论者认为,私有企业的产权所有者享有剩余利润占有权,由此其有较强的激励动机去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所以在利润激励上,私有企业比传统的国营企业强。这样,在产权从公有转为私有的过程中,企业激励机制得到了改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而关于产权改革的超产权论者则认为,企业效益与产权的归属变化没有必然联系,而与市场竞争程度有关,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提高效率的努力程度就越高。换句话说,激励机制只有在竞争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驱动企业改善机制,提高效益,而变动产权只是改变机制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面临产权不明或过于复杂、公司管理方式混乱导致的效率低下、负债增加、行政任命干预、还有垄断市场等问题。目前我国的改革指导方向是,一是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要以公有制作为保障,在企业治理方面,十四届三中全会要求国有企业改革要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二是  相似文献   

20.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反思中国人民大学袁礼斌如果从70年代末实行企业基金和利润留成制度算起,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虽然我们采取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转换机制、产权改革等多种形式,但国有企业改革的境况并不乐观,因而有必要对国有企业改革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