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夯 《中国外资》2011,(6):65-65
应收账款质押涉及物权公示,但是关于质押登记的模式在法律效力上存在着争议。因此本文对此进行梳理,指出应收账款质押采用的是生效主义,并就登记产生的法律效力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自《物权法》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可以质押的应收账款范围扩大,质押担保法律框架得以明确,应收账款质押也成为银行信贷资产的法定担保方式。但是,应收账款质押涉及复杂的经济法律关系,要求我们在应收账款质权设定、管理、实现等各个操作环节,要妥善处理某些经济和法律问题,以确保质押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3.
析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立法缺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的建立启用,初步建立起了我国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然而.该制度存在质权人单方办理登记、自助登记弱化管理职能、登记效力不及第三方付款人、权利义务倒置等理论和制度设计上的立法缺陷,使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中极易产生法律风险,据此,笔者提出了相应修改和完善的建议.最后,笔者还提出了应收账款登记制度对商业银行的双重影响,在推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同时,其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也应引起商业银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国《物权法》首次将"应收账款"纳入可出质的财产权利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我国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建立,为我国近900万户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商业银行的授信担保方式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可能,但现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仍不尽完善,存在缺陷、不足甚至冲突。本文对现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完善和改进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应收账款质押制度分析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明确规定了应收账款可以出质,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收账款质押在本质上属于金钱债权质押,与其它权利质押、债权转让和保理不同,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收费权质押有独立于应收账款质押的必要,而不能将其笼统的纳入应收账款质押的范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设定的登记制度仍存在缺陷,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6.
2007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与《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同期施行。2007年10月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开发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在上海正式上线,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也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外部法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我行修订了相应的格式合同文本,进行了多级培训,开办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条件已经具备。关于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笔者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7.
应收账款质押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融资担保方式之一.但由于应收账款的特殊性,加之我国应收账款质押方面的立法仍不够完善,并且商业银行开办应收账款质押授信业务的时间尚短,较缺乏经验,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极大的法律风险.为了有效防范应收账款质押授信的法律风险,商业银行一方面必须严格选择符合法律规定、适合质押的应收账款,另一方面,还应依法办理质押登记并及时通知应收账款的债务人.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23条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可以出质,将应收账款纳入担保物范围,在法律上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提供了基本保障,并规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是应收账款质押的登记机构。为履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职责、配合《物权法》正式实施,人民银行建成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并在10月1日《物权法》实施时同步上线运行,办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  相似文献   

9.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实践及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物权法>对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标的的明确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的出台,应收账款质押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推动作用日趋加大.本文通过对应收账款质押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进一步明确了应收账款设立与实现的过程,分析了办理应收账款业务时面临的风险,并对防范相关风险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物权法》首次在法律层面上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可以出质,解决了中小企业不能提供合法担保物的困境,也为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扫清了法律障碍。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为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提供了具体操作依据。然而,我国有关应收账款质押的配套制度尚不完善。本文以银行为视角,对应收账款质押的配套制度缺失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性的梳理与分析,并就完善我国应收账款质押制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年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息,为进一步规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保护质押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修订后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登记办法》对于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登记要件和流程做了详细规定,已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以《登记办法》为线索,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实务的风险和相关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苏敏 《银行家》2008,(6):128-130
我国<物权法>首次把应收账款质押作为一种权利质押担保方式明确下来,并进一步就其在登记方面的问题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下称<办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陈予燕 《理财》2014,(3):86-87
2007年,《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为这一新型担保方式应收账款质押,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随即发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规范了应收账款质押的登记等事项。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将应收帐款纳入质押的范围,规定有处分权的应收账款可以质押。为配合应收账款质押的实施,人民银行公布《应收帐款质押登记办法》,规范应收账款质押的登记工作。这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的合法性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银行的信用提供了新的担保方式,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的应收帐款质押业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银行如何应对《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正启  韩晓莹 《银行家》2007,(12):116-118
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登记办法》及登记公示系统明确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程序性和系统性问题,初步建立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体系。电子化的担保物权登记系统的建设,在国内尚无先例,这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以及物权登记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以下简称登记系统)是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根据《物权法》授权,为履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职责而建设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登记和查询平台,于2007年10月1日与《物权法》正式实施同步上线。2007年9月30日,人民银行以行长令的形式颁布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2007]第4号),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应收账款可以设立质权,扩大了企业可以担保的财产范围,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项新举措,中国人民银行也配套出台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搭建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平台。但从中小城市发展情况来看,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沧州为样本,对两年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信贷实践进行总结,分析了当前制约该项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推动业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亮 《现代金融》2008,(12):45-46
应收账款质押在国外已成为企业融资一项重要的担保手段.许多国家对此都有一整套完善的法律规制。在我国。应收账款质押这种融资担保方式已逐步被金融实践所采用,并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物权法》虽已明确了应收账款可以出质,却仅规定了应收账款质押的设定和转让,《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也着重于登记方面的规定。法律并未形成完整的应收账款质押制度。本文拟对应收账款质押的概念、可质押的应收账款的范围、出质人的义务和质权人的权利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首次肯认应收账款质押。人民银行也出台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融资并没有如期望一样被广泛开展。是什么原因导致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叫好不叫座?本文提出,应收账款质押的不确定性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芹 《金融纵横》2008,(2):71-72
为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中小企业可通过应收账款进行质押融资,中国人民银行也配套出台《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以规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保护质押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两者同时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