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计划的背景下,电力行业作为影响碳排放总量的主要领域,在这期间不仅要满足社会用电的基本工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实现减碳减排和全面发展清洁能源发电的转型工作。文章对河北省电力行业2010—2020年低碳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计算了河北省电力行业碳排放情况,并运用双对数模型和岭回归方法确定目前影响河北省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的关键因素,设定3种情景对河北省电力行业碳达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下,河北省电力行业在2035年以前难以完成碳达峰目标;低碳情景和零碳情景下,分别在2030年、2025年可以实现碳达峰。  相似文献   

2.
省级碳达峰路径对推动区域低碳转型、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使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甘肃省碳排放驱动机制,结合情景设置对甘肃省碳达峰路径进行模拟,并对甘肃省发展的低碳韧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和单位GDP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呈正相关。从情景模拟来看,基准情景下,甘肃省将在2033年达到峰值,低碳韧性较差;高排放情景下,将在2042年达到峰值,后续碳中和难度较大,不具备低碳韧性;低排放情景下,2030年将达到峰值,并为实现碳中和打下良好基础,具备低碳韧性。因此,本文提出合理控制城镇化水平、转变经济増长方式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历了2011年以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之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开始交易。这意味着全国越来越多的重点控排企业都将陆续通过购买碳排放权配额或是自行节能减排的博弈,在生产模式上实现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转变。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相关经营活动严格征税,利用国家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税收数据共享共用,有助于对重点控排企业节能减排进度实施监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提供税收支持。  相似文献   

4.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通过控制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双向努力,取决于社会参与者的污染排放自我控制和生态环境的改良。“双碳”目标的实现必然会增加成本,只有在国家或政府的总体策划、总体引导、总体制约、总体激励下才能产生成效。从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方面优化财税支持政策是推动山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重要一环,而数字经济以数字和信息手段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起着全面的促进作用。基于“减排”和“增效”视角,使用量化的城市层面2011—2018年数字经济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有如下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助力碳排放量降低和碳生产率提升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且这种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在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弱。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推动碳排放量降低和碳生产率提升。据此,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化的数字经济模式和释放数字经济的绿色创新力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工业碳排放情景预测与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河北省工业能源终端消费的碳排放量,对2015年和2020年工业CO2排放的三种目标情景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根据河北省有关规划设定的目标,分析了河北省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潜力,指出这些行业分别处于不同的节能减排难度空间。最后,根据各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难度,设计了单边突破、渐进式提升、跨越式发展和自我提升等节能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的宏观目标为背景,本文以中国碳排放的主要地区辽宁省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拓展的STIRPAT模型对辽宁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和分析,并建立起预测回归模型;其次根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辽宁省未来的碳排放达峰进行情景预测.研究结论显示:对辽宁省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分别为经济水平、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开放程度和碳排放强度因素;低碳情景是实现辽宁省碳排放达峰的最佳发展模式,达峰时间最早(2034年),且峰值最低,激进排放情景则是最不理想的发展模式,达峰时间最晚(2040年),峰值也最高.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的提出及推进对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通过梳理低碳发展水平处于前列的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典型国家及地区在实现碳达峰时的阶段特征、“双碳”目标实现路径、量化分析影响典型国家和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进程的因素,剖析了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在经济、产业、能源、城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保障“双碳”目标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关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双碳”目标分解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探求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平稳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资源型城市因其碳排放数量多、强度大,未来面临更大的降碳压力。本文通过回顾中央及地方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政策实践,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资源型城市节能环保财政支出的减污降碳效果。分析表明,2013至2019年间我国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综合效率并未达到DEA有效。在“双碳”目标约束下,叠加资源型城市历史遗留问题突出、低碳转型财政政策可持续性不强、财力不足、发展动力不够等现实挑战,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强化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财政政策集成。  相似文献   

10.
低碳试点城市作为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示范城市,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006—2019年22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量,这一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东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和高政府治理城市的碳排放。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进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政策启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制造业的减排效应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是驱动企业低碳转型、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引擎。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数字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降低其碳排放水平,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企业服务化转型和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等三个维度来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和环境规制的样本中具有差异性,而且数字金融强化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碳排放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变暖已成为影响全人类的主要气候问题,通过调控汇率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基于2005—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民币汇率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机制及外贸发展水平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可以显著减少碳排放量;(2)存在“人民币汇率—外贸发展水平—碳排放量”的中介效应机制,汇率抬升可以经由降低进出口总额来减少碳排放量;(3)产品和贸易结构的差异使上述效应存在南北省份的区域异质性,进出口总额在北方省份仍表现为汇率影响碳排放的中介渠道,但南方地区该中介效应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辽宁省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方案,并将能源消耗和碳减排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本文选取辽宁省鞍山市等6个存在资源枯竭问题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选用石油、煤炭的能源结构作为投入指标,人均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期望产出指标,同时将“三废”等重要污染物产生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用DEA模型对辽宁省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城市低碳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双碳”目标为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金融则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现有实证研究主要针对绿色金融对碳达峰的影响(碳减排效应),鲜见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探究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经验分析,且缺乏对相应空间效应的检验。本文认为,绿色金融会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生产活动,促使更多资源被配置在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领域中,这将减少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并增强地区碳移除能力,进而推动实现碳中和。具体来讲,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活动中节能减排投入的增加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化,进而从碳减排维度赋能碳中和;有利于通过绿色农业和林业开发提升陆域碳汇能力,进而从碳移除维度赋能碳中和;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及外资结构低碳化和生态化转变,进而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赋能碳中和。同时,在绿色金融发展、碳排放和碳移除的空间溢出作用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运用动态SDM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30个样本地区的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碳赤字水平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本地碳减排和碳移除进而降低本地的碳赤字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相邻地区的碳排放和碳赤字水平;总体上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此外,节能环保支出增加、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可以抑制碳排放量的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可以促进碳移除能力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则可以同时促进碳减排和碳移除。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深化:一是在理论上较为系统地探讨了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传导机制,二是将碳赤字、碳减排和碳移除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对碳中和的促进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不仅会助力本地碳中和的实现,还会对相邻地区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应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效应,强化其对资金流向的引导作用,并加强绿色监管,着力解决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绿色资源错配等问题,尤其应重视和避免“漂绿”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如何使数字金融更好地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11—2020年279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各城市的碳排放效率水平,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数字金融与碳排放效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且主要通过激励绿色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推动市场化进程来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水平;其次,数字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有明显的异质性,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拓宽覆盖广度以及使用深度来发挥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对于资源禀赋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提升作用更加显著,然而数字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易产生“数字污染”,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碳排放效率起抑制作用;最后,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数字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果,能够发挥“知识溢出”作用,带动毗邻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16年~ 2025年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午,也是对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检验的十年,因而预测制造业的碳排放并做好阶段性控制工作,是我国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基于Kaya恒等式,引入能源结构、高碳产业比例、人民币汇率、加入WTO等变量,构建制造业碳排放协整方程,发现我国制造业的碳排放增长与人均增加值、能源强度、能源碳强度、高碳产业比例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再预测出2025年制造业在积极情景、消极情景、基准情景下的碳排放水平及2020年~ 2025年制造业碳排放的平均增速;然后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2025年碳排放可能的取值范围进行模拟,得出我国制造业2025年的碳排放水平值;最后依据产业结构失衡度倒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得出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构成比例,为制造业、进而为中国经济2020年~2025年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勾勒出碳排放路线图.  相似文献   

17.
森林碳汇能力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森林碳储量的多少能够反应森林的碳汇能力。为识别并提升河北省森林碳汇能力,文章对河北省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及支持向量回归训练模型,预测河北省森林碳储量。结果表明:(1)2016年河北省碳储量及其森林碳储量达到1996年两倍以上。(2)提升河北省森林碳储量关键应从森林管理方面入手,第一产业涉林产业总产值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3)2025年其碳储量达28 085.11万吨,2021—2025年年平均增长率为8.34%,森林碳储量及年平均增长率均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城市群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能源消费碳排放效率较高,碳排放弹性系数持续下降。但其节能减排形势仍不容乐观,节能减排任务仍然非常艰巨。通过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定评价结果,由此测算2015年及2020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设定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研究表明,长株潭城市群仍处于从高碳经济向中碳经济转变的阶段,与真正的低碳标准还有距离。要实现2020年达到中碳经济的高级阶段、逐步向低碳经济过渡的整体目标,有必要从重点领域进行突破,构建低碳工业体系、打造低碳服务业、促进能源节约与结构优化、健全低碳交通系统、引导低碳消费模式、建设低碳政府、发展碳汇林业;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调节、构建发展机制、推进“两型”建设、推进合作交流,持续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计算了1996年—2010年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建筑业碳排放与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和能源消费总量的灰斜率关联度,从测算结果表明,建筑业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和能源消费总量与碳排放的关联度都达到了90%以上。最后,运用Kaya公式对我国建筑业2011年—2020年的碳排放进行了情景预测,并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双碳”目标,企业有责任对外披露更高水平的碳信息。以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碳信息披露水平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碳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矫正企业非效率投资;碳信息披露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抑制盈余管理的方式作用于企业非效率投资;碳信息披露对非效率投资的矫正作用因产权性质、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而存在差异。为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质量,建议有关机构完善碳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政策制定的针对性,促使更多企业参与到碳信息披露中;构建完善的碳信息披露评级制度,对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