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
4.
5.
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乘数和实际乘数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分别测算了我国的理论财政政策乘数和实际财政政策乘数.测算结果表明,这两种财政政策的乘数值都不大,尤其是实际作用乘数的值明显偏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也不明显.就乘数的影响因素来看,其可能原因在于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过低,同时消费存在很大的刚性.根据上述乘数的测算值,我们还分别估算了在两种模型下财政政策的综合乘数效应.显然,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其中政府购买支出是最主要的政策工具.此外,尽管理论和实际作用乘数相差很大,但两者最终形成的乘数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差不大,甚至财政政策的实际乘数效应在多数年份超过理论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6.
扩大内需的乘数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以来实施的扩大内需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效果仍然不如预期的好。由于经济市场化水平不高、资源配置结构扭曲、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和相关政策配合不当等方面因素影响 ,制约了投资乘数效应作用的发挥。因此 ,必须加速经济市场化进程、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改善供给结构、拓展需求空间和搞好相关政策组合设计 ,消除制约投资乘数作用发挥的各种影响因素 ,提高扩大内需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俊勋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10,(5):27-33
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目前到了收尾盘点阶段,如此规模的政府投资除了满足社会公共品需要外,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如何是大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因而关于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政府投资乘数大小作为衡量政府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和基本工具,对其进行具体研究有利于增强和改进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等路径并运用生产函数法对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投资乘数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拉动作用,但同时也发现政府投资产出弹性小于非政府投资的产出弹性,在一定范围内同等数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低于非政府投资。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构建工农业内生增长模型,考虑了工业与农业生产率差异和工农业溢出效应,分析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工业部门资源配置优势以及全社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工业部门因其生产率优势、溢出效应而具有资源配置优势,但农业发展滞后也会限制工业资源配置优势扩大;同时,全社会经济增长受工业增长、工业对农业溢出效应及农业增长共同影响。因此,工农业既存在资源竞争,又存在协调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外贸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外贸增量之间的比率,它所衡量的是外贸对一国经济的拉动作用。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居世界第2位,出口贸易额居世界第1位,外贸乘数效应逐步体现,但总体看来,外贸乘数数值偏小,不同年份之间波动较大,并没有完全发挥对国民经济的积极拉动作用。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中国对外贸易也受到一定冲击。本文对近30年来的外贸乘数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作以实证分析,并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GEM专家问卷调查数据,对安徽省芜湖、合肥、亳州三地市的创业环境进行了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研究发现:合肥与芜湖在金融支持、市场开放程度、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亳州与芜湖在金融支持、政府项目、教育与培训、研究与开发转移、商务环境、市场开放程度、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亳州与合肥在金融支持、政府项目、研究与开发转移、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总体上看,芜湖的创业环境最好,合肥的创业环境中等,亳州的创业环境相时较差。最后,结合创业环境的9大因素,提出了改善安徽省创业环境、缩小城市间创业环境差异性、进而推动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14,自引:10,他引:114
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构建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测度,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来源,利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2011—2018年,中国区域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4大板块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呈非均衡性和渐进演进态势,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除东北部外,全国和其他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且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和东北部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趋同,但收敛速度不同步.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间分析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我国2007年省域旅游经济数据,对我国省域旅游经济总体和局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较大的空间正相关特性表明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存在;(2)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关联模式可分为扩散效应区(H-H)、极化效应区(H-L)、过渡区(L-H)和低速增长区(L-L)四种类型;(3)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禀赋呈正相关关系,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对我国"十五"时期区域差异特征的深入分析,认为由于计算口径和生活费成本的影响,各地区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存在明显的差异,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异小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异,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偏低.本文认为,"十一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应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缩小区际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和社会发展的公平化.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区域经济差异过大,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标准经济区域划分显得十分必要。鉴于此,选取了2007年中国所有的地级市以及相同行政级别的地区、自治州、盟共333个单位的16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康维斯的断裂点理论公式,运用mapinfo软件进行标准经济区划分,最终得出了82个标准经济区,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对82个标准经济区进行了发展阶段归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进行了阐释,尝试澄清目前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模糊认识。笔者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微观上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并不是一种所有制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在于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实行“四线并进”,重点是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强环境高水平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任务。攀枝花是我国"三线建设"时期崛起的一座工业城市,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钒钛基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开展攀枝花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三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研究,对于推动攀枝花社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以攀枝花钢铁产业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剪刀差方法,对攀枝花1999—2017年钢铁产业、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与各系统演化方向及演化速率的差异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表明:攀枝花钢铁产业、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加强;三大系统两两间的演化差异增大;区域经济系统演化速率较快,钢铁产业系统演化速率缓慢,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缓慢且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Jianxia Yu 《中国经济评论(英文版)》2006,5(3):65-6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effects of FDI on Chinese manufacturing sector since China entered WTO. We find that FDI plays a differe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areas and industries through a comparison with state-controll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China. More establishments of smaller foreign funded enterprises and less foreign capital with a high level of management should promote the competition to stimulate manufacturing growth in eastern area, while fewer establishments of foreign funded enterprises with a large capital should make a great stimulus to the western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Both foreign capital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eig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whole manufacturing sector by industr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