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城市边缘进行新区开发,既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城市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需要.本文以长治老顶山片区的开发为例,从旅游(点)功能分析旅游职能,充分贯彻竞争-合作、分工-合作的思想,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维视角"对老顶山片区旅游职能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旅游功能导向和空间布局.以期对类似新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超凡  王赟 《经济地理》2020,40(1):226-233
以罗霄山片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对2010—2014年罗霄山片区20个县(市、区)的旅游扶贫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GMM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旅游扶贫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罗霄山片区旅游扶贫综合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多数贫困县(市、区)的旅游扶贫效率都呈现改善态势,说明旅游扶贫仍具较大潜力。从影响因素来看,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扶贫对改善罗霄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有积极影响,而教育培训水平较低和金融支持能力不足制约了该片区旅游扶贫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跨境旅游区属于我国旅游业的重要区域,分析其发展现状有助于促进我国旅游业良好、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家级跨境旅游合作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论述,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国家级新区跨境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期对我国国家级新区跨境旅游合作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会展旅游发展迅速,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北戴河新区作为北方休闲、度假、文化新区,具备开展会展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着重从会议旅游、节庆活动等方面对适合北戴河新区开展的会展旅游形态进行研究,为新区会展旅游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西安旅游产业发展面临旅游产品单一老化、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急需形成新的产业要素聚集,适时开发建设的西咸新区为西安旅游产业扩散提供新空间。对西咸新区承接西安旅游产业扩散效应的条件和障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对大西安都市圈旅游产业整合集聚发展优势,以及西咸新区的建设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东)自贸区具有鲜明的粤港澳合作特色,它的建设,必将成为广东在新时期继续先行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强大新引擎。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第二批自贸区,其中包括被称为"三加一"的中国(广东)自贸区。中国(广东)自贸区涵盖了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新区、蛇口片区加上珠海横琴新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的面积包括:(一)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共60平方公里(含广州南沙保税港区7.06平方公里);(二)深圳前海和蛇口片区共28.2平方公里;(三)珠海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来安县倾力推进宁(江苏省南京市)滁(安徽省滁洲市)省际毗邻地区“顶山—汊河”新型功能区建设,实现了规划交通、产业对接、合作机制、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当前,“顶山—汊河”新型功能区仍存在发展理念滞后、跨界合作项目推进考核机制不完善、要素保障压力巨大、政策标准不对等和一体化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等制约因素,必须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力有为,完善运行管理模式,建立跨界合作机制,增强招大引强实效,加强要素支撑保障,做强“来·安心”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推进“顶山—汊河”新型功能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梁宏志 《当代经济》2010,(14):48-49
本文揭示了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选择的重要性,从城市资源集成和城市资源转移两方面剖析了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对于城市资源经营的理性思考,从城市主题经营和城市成长两方面探讨了"和谐主题"、"创新主题"、"创业主题"等经营思路对于城市新区建设开发的影响以及城市新区成长的推动作用,从城市合作经营和共生的角度指出城市新区建设开发必须兼顾合作竞争和共存共荣的思想,实现城市新区与老城区及城市圈的融入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武汉新区是武汉市正在建设培育的市级旅游中心,该区旅游资源类型齐全、等级较高,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分析武汉新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提出新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整合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造就了丰富多样、互补性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经历了30年的旅游合作,探索出了三种旅游合作模式,形成了五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次级旅游区域。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是其内部特性、层次、结构、水平不同的各次区域之间形成的层次有别、关系密切、结构复杂、内涵丰富的旅游空间体系的过程。其旅游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包括了旅游资源—产品—市场联合开发、旅游交通—设施—信息系统合作兴建、旅游政策—制度—管理协作交流、旅游人才—技术—资本流动与融合等方面。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成功经验所提供的启示主要有:粤港澳区域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其旅游合作成效显著;市场机制和政府协调缺一不可;提升、优化与完善是区域旅游合作高级化的必然途径,即发展目标上提升、空间结构上优化和区域功能上完善。  相似文献   

11.
九江陶渊明文化分布广泛、知名度高、影响深远,在九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对陶渊明文化旅游进行开发,有利于提高九江文化旅游的品位,有利于保护、传承和弘扬陶渊明文化,有利于提高陶渊明文化的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具有极大的教育作用和借鉴意义。文章梳理了九江的四个片区陶渊明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发掘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陶渊明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实现途径、产品开发三个方面作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网络信息为数据来源,以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构建基于网络信息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体系,并对黔东南州的旅游资源单体吸引力进行评价,同时基于GIS方法对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参与统计评价的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共137个,其中人文综合类旅游资源数量最多,民族风情体验类、人文活动类和游憩休闲类旅游资源均相对较少;(2)全部旅游资源点吸引力的平均值为0.153,其中休闲体验类旅游资源吸引力均值最高,为0.212;(3)各亚类旅游资源吸引力在不同评价维度的优劣势相对突出,且各有所长;(4)黔东南州旅游资源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其西北部和南部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旅游资源点相对较少;(5)镇远县中部,凯里市—雷山县为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两个片区,镇远县、凯里市、天柱县为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三个片区,凯里市—雷山县、从江县—黎平县为人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两个片区,而休闲体验类旅游资源吸引力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且各资源点的吸引力大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六盘水市包括钟山区、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县及红桥新区,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六盘水市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由于区域竞争力不够突显,合作力度不强,致使很多的优势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本文在分析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应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做好统一规划,打造卡斯特独特的旅游景区,创新开发旅游产品,整合旅游线路,加强生态旅游的合作营销,完善相关配套服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对外开放合作取得了很大成效,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福清出口加工区、福州保税区等重要对外开放平台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对台合作进展顺利,与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的合作逐步推进。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福州对外开放程度、与周边地区合作力度与沿海港口城市相比都有较大差距。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发挥开放合作对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以福州新区为载体,深入研究福州对外开放合作的新举措。本文将从福州新区对开放合作的现状问题着手,提出福州新区开放合作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凯  林惠  甘畅  邓楚雄 《经济地理》2020,40(2):200-208
采用SBM模型和熵权TOPSIS分别测算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2010—2016年旅游扶贫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度模型探析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在小幅度波动中稳步上升,但各国家级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差异显著。②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综合指数较低,经济增速缓慢,区域差异显著。③研究期内,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较高且呈持续上升态势,二者处于良性协调发展状态;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双向正相关关系,相较于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区域经济水平的增长对提升旅游扶贫效率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与云南两大旅游大省旅游合作与竞争的话题由来已久,但大部分的着眼点在旅游开发较早、景区等级较高、知名度较大的川西和滇西北地区,而对川南和滇东北关注较少。文章将眼光伸入学者们少有探究的滇东北和川南这一旅游次发达地区,根据核心—边缘理论,通过分析滇东北和川南几个城市之间旅游合作的合作基础,提出该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产品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7.
重庆工业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雪花 《经济师》2004,(11):152-152
文章在分析工业旅游主要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作为重要老工业基地的重庆发展工业旅游的基本思路 ,进而指出重庆工业旅游开发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华  赵迪  彭保发  田晓辉 《经济地理》2020,40(4):232-240
区域旅游节点的交通畅达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区域旅游节点的交通畅达性优劣取决于内部的连通性和外部的可达性。文章基于因子分析法分别就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普铁、高铁(动车)、民航航线等因素对武陵山片区内各旅游节点的交通畅达性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对各旅游节点的畅达性进行了排名;并选取2010、2014、2018年等3个时间节点数据导入GIS生成3个片区旅游交通图。研究发现:①重庆、武汉、长沙、贵阳四大中心城市的交通连线支撑起武陵山片区的交通网络,片区旅游节点之间的畅达性逐步提升;②处于武陵山片区外围重庆、武汉、长沙、贵阳四大中心城市交通大廊道上的旅游节点之间畅达性处于片区前列;③同一省市或同一传统旅游线路的旅游节点连通性较好,分属不同省市的旅游节点之间连通性普遍较差;④历史上,山高谷深、交通闭塞,各地市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文化旅游浓郁独特,近年来,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与交通建设相互推拉,呈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钱雨 《经济研究导刊》2008,(18):192-193
旅游业区域化发展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旅游业的区域化合作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从长远来看,开发区域化旅游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阐述了对区域化的认识及区域化旅游产生的背景,结合我国旅游区域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以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域化合作为例,提出我国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充分了解旅游者的心理和需求后。才能使所做出的旅游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从而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旅游业是解决对洞庭湖区进行综合治理所带来的一系列民生问题,特别是移民和农民问题的最佳选择。洞庭湖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从旅游资源数量特征、旅游资源品质特征和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三个方面客观分析了洞庭湖区旅游资源禀赋格局,同时从旅游开发基本格局、旅游区域功能格局、旅游产品开发格局、旅游市场开发格局四个方面剖析了洞庭湖区旅游资源开发格局。基于以上认识,从旅游管理协调机构的建立、旅游规划的编制与管理、近期各功能区旅游资源开发方向的确立、旅游中心城市的培育、区域旅游品牌的提升、区域旅游合作、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洞庭湖区旅游环境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洞庭湖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系统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