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有一天,当上了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和夫人希拉里外出兜风,来到一个加油站加油。赶巧了,加油工正好是希拉里中学时的初恋情人。克林顿自豪地对希拉里说:“如果你当初不嫁给我,今天就成了加油工夫人。”希拉里回头笑了笑:“如果当初我嫁给他,我还是我,你却在这加油了。”这是一则西方的幽默。  相似文献   

2.
苏文 《开放时代》2000,(1):37-47
叶利钦时代随着20世纪最后一天叶氏的辞职而告终结。他在去职声明中坦诚地承认:“我曾相信希望通过一次跳跃就能彻底摆脱停滞、专制时代而走向繁荣、文明的将来,而这跳跃没有成功。……现有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不是仅我健康的所能,而是在所有难题的基础上尽了我的所能……。”叶的话,确是向世人表白了他曾面对困境的无奈。但是,仅用“错误和失败”来评定叶氏的功过未免过于简单化。 “破坏”不等于“建设”或者说“建设”难于“破坏”,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再慨叹的改革难题。叶利钦在这方面同祥没有交出一份好答卷。但从历史上看,作为俄首任总统,他对俄罗斯发展的历史性转折是起了主导作用的。因而,不管叶利钦如何在20世纪末,为俄罗斯留下一道浓泼重抹的一道有争议的色彩,但他仍被俄罗斯人民称之为“现代俄罗斯之父”。 在本期,我们推出对东欧苏俄素有精深研究的苏文女士的来稿,文章对叶利钦时代作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苏文女士最后认为:“叶利钦时代给我们的教训决不是公正太多,民主太多,而是相反,我们需要更多的公正,更多的民主。”这值得我们再三深思。  相似文献   

3.
一个普通周日的中午,我和丈夫带着四岁的女儿来到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山路上的肯德基餐厅。进入餐厅,看着里面“人满为患”,我对身边的女儿说:“宝宝,你看这么多人,坐的地方都没有,我们改天再来好不好?”女儿一听立即撅起了小嘴,那表情、那神态分明在告诉我们她一百个不愿意。丈夫说等一会儿吧,运气还算不错,没多久我们便等到了座位。  相似文献   

4.
美国《广告时代》杂志最近刊登了这样一则笑话:比尔·克林顿胳膊下夹着一头猪走下了空军一号专机。“你带这头猪做什么呢,比尔?”一个旁观者问道。“我带给希拉里,”克林顿说。“好礼品,”旁观者回答。 这则笑话以幽默的方式说明当今美国第一夫人确实面临着形象问题。  相似文献   

5.
苏文 《开放时代》2000,(3):19-26
(续上期)寡头化与民族主义再者,寡头崛起还被看作是“亲西方”改革的结果,甚至被说成是西方“国际资本”推动的。当然,如果从“泛市场经济”的角度讲,“国际资本”等于“市场经济全球化”,而俄国(乃至一切转型国家)的市场化改革,不管是否有寡头崛起,都可以说是与这种“全球化”接轨,因而都可以说与“国际资本”有关。但这种说法对具体分析俄国(或任何一国)转轨进程并无意义。而具体就1994年以来俄国寡头的形成而言,则它不但不是西方资本促成的,而且恰恰是叶利钦政权在由“民主派”转向新权威主义、由“西化论”转向民族…  相似文献   

6.
房兆灿 《商周刊》2011,(2):38-43
策划前言 一位哲学家在工地上碰见三个正在干活的工人,他问第一个工人:“你在干什么?”那人说:“我在砌砖。”又问第二个工人:“你在干什么?”回答说:“我在垒一堵墙。”他又问第三个工人,回答是:“我正在盖一座宫殿。”  相似文献   

7.
博爱 《财富时代》2004,(10):62-63
古今中外,从蛮荒时代到信息社会,都不乏与动物亲善。邱吉尔十分爱猫,晚年吃饭须与猫共餐,否则就会食欲不佳。英皇室有一只大公猫威廉因其看守皇家仓库的十余年间,逮住了超过一万只的老鼠被封爵士。爱狗巴迪被车撞死之后,克林顿无限悲哀地说:“失去巴迪是我离开白宫后遭遇的最惨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一则印度寓言说,两人面对一杯喝了一半的水,一个人说,“我已经喝掉了半杯水。”另一个人说:“我还有半杯水还没喝。”前者透露的是无奈和苦涩,而后者却满怀希望,人到中年,恰似那喝掉的半杯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曾经广为流传的故事,说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同时到了天堂,却发出了不同的感慨。中国老太太说:“忙碌了一辈子,总算攒够了房钱,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房子,但还没有来得及住上一天,就到天堂报到了。”而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快上天堂的时候,总算把钱还完了。”  相似文献   

10.
马驭 《经济世界》1997,(4):20-23
克林顿在他的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中口口声声为美国人允诺的“新的希望之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克林顿的“希望之乡”概念不外乎就是美国要在全球保持大国的地位。在全球经济继续保持领先的优势。他在去年底的竞选中不止一次地对他怎样在半年时间内使美国出口日本的汽车增长50%的业绩大加渲染。也难怪,克林顿在近几年沸沸扬扬的日美贸易竞争中确实也卖了不少力气,当然,克林顿同时也为日美贸易纠纷加了不少干柴。美国汽车向日本挺进美日的贸易战在汽车及汽车配件上达到了高潮。克林顿几度威胁要对日本实行贸易报复,并将日本的贸易行为向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克林顿在日美汽车酣战时曾说:“我已下定决心要日本开放汽车市场。我们不想同日本发生贸易摩擦,但是为了使美国产品有公平的待遇,我们将毫不犹豫地进行战斗。”日美汽车贸易战的烽火也波及了欧盟国家。欧盟15国当时就曾向美国发出警  相似文献   

11.
想不想给自己的网站做一个像Google的搜索引擎?也许有人会说:“你有那样的技术吗?”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他:“有!我有这样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2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梅杰、德国总理科尔、意大利总理迪尼、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聚集莫斯科,专门讨论有关核安全保障措施问题.关闭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消除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恶果,是召开本次被称为“莫斯科核安全首脑会议”的目标.由于受到当今科学技术水准的制约,本次会议没能就如何安全利用核能问题提出有效的具体保障措施,只是在“共同研制和开发贮存与利用核材料的新技术”方面达成原则性协议.  相似文献   

13.
强调科技与创新今年1月27日克林顿向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既是其任期的最后一份国情咨文,也是新千年美国的第一份国情咨文。在这份历史上最长的国情咨文中,克林顿反复强调美国正处在一个空前强盛的时期,炫耀自己的政绩,趁机回顾和高度肯定了克林顿政府90年代以来的政策,并企图为新千年美国政策奠定“克林顿路线”的基调。文中说:“现在,我们必须勾画一场ZI世纪的美国革命,…··哦们必须从今天起,就象我们当初建国时那样,成为一个新的国家。”就在这篇带有强烈的“新千年、新开始”意味的国情咨文中,克林顿表现出了对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14.
代号为“沙漠之狐”的空袭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在一个最令人怀疑的时刻打响,那就是美国众议院准备投票弹劾克林顿之前的10多个小时里。所以不少人认为,克林顿采取此举是为了转移目标,以拖延投票进程。实际效果是,众议院表决议程被推迟了近两天,虽然最终还是通过了部分弹刻议案,但美国民众对克林顿的支持率明显上升,使他赢得了不少政治得分,而令此案在几个月后参议院表决的可能结果越来越有利于这位不甚检点的总统。但“沙漠之狐”果真是克林顿为了摆脱个人政治困境而采取的围魏救赵举措吗?在这一行动的后面,是否隐藏着美国处心积虑的经济算计?…  相似文献   

15.
《论语》子路第十三篇第二十三章: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公元前522年冬的一天,在行政副总裁晏子的陪同下。齐国的CEO齐景公打猎归来。这时,齐景公平时看着顺眼的一个中层干部梁丘据骑马赶来进见。齐景公很高兴的对晏子说:“你看,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啊!”晏子听了当然不高兴,就说:“梁丘据也只不过是相同罢了,哪里说得上和协?”齐景公诧异的看着晏子说:“相同和和协有差别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经济纵横》2008,(11):31-38
有人和我说这是一场政治,我不相信,我错了! 有人和我说这里会有阴谋,我不相信,我又错了! 有人和我说现在这里已经不是靠实力说话了,我认为这很可笑,“一个企业和一个人如果不靠实力生存那要靠什么呢?”,而结果却证明我自己是多么的可笑!  相似文献   

17.
采访傅光明已是第三回了。老熟人见面,他便爽朗地笑着说:“做企业实在是有意思,你不知道,等下我跟你讲。”乐在其中的神情倾泄而出,他永远是那么爽朗、乐观、不知疲倦。在当今浮躁而又急功近利的市场上,傅光明是一个异端,他虔诚地专注于他的养鸡事业,充满自信地对记者说:“我要把养鸡事业一直做下去,要做到市场上每一只鸡都是圣农生产的。”  相似文献   

18.
1933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为一个初生的婴儿取名为阿马蒂亚(Amartya),意为“不凡”。诗人对孩子的父母说:“这是一个杰出的名字,而我也能预见到这个孩子将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如今,他的预言实现了。65年后,这个昔日的孩子因为他对经济学的贡献而...  相似文献   

19.
胡蓉 《财富时代》2002,(11):78-79
法国普经有位时尚名人说过:“一位女士穿过的服装早已被遗忘,而她所塑造的形象却长留在人们记忆中:”还有人说:“流行退烧,格调永存”。琢磨了好久这些话的含义.我想它应该跟常常被女士挂在嘴边的“品位”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魏邦良 《开放时代》2007,(3):151-158
即使我同意杨金荣的看法:胡适是出于一个高尚的动机——为了顾全台湾的“和平与秩序”——而批评吴国桢的,我也不能认同胡适的做法:为了表现一下“人类所能表现的至高的德操”而指责一个诚实的人在说谎。胡适曾谆谆告诫我们,有一分证据说一句话,有九分证据不说十分话,而他指责吴国桢说谎恐怕连一分证据也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