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继光  方毅 《时代经贸》2007,5(11):168-170
中国期货市场产生于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其形成与发达国家期货市场迥然不同.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市场化,中国经济的逐渐国际化,政府扮演的角色的重要程度势必越来越小,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将会充分发挥其功能,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常清 《经济纵横》1994,(12):41-46
中国期货市场的现状与展望常清(一)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是与中国经济的规模化、国际化和从行政命令型体制向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模式转换同步进行的。本文旨在揭示中国期货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分析其现状和矛盾,...  相似文献   

3.
邵黎焰 《经济纵横》1996,(10):23-24
对期货市场规范化的几点思考邵黎焰中国的期货市场经过1994年的治理整顿,呈现了崭新的面貌,规范化程度大大提高。但期货市场在中国毕竟是不成熟的市场,中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决定了期货市场发展的不成熟。一些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中国期货市场只有不断解...  相似文献   

4.
期货作为金融衍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源于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的实践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期货市场直接由政府推动产生,其建立源于价格体系改革后经济稳定的需要。风险是期货市场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期货市场管理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研究了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及期货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风险,和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就如何避免风险展开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期货市场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本文针对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的期货市场健康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特有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使其成为商品生产经营者和金融服务部门最重要、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与投资工具之一。从中外的经济实践来看,期货市场在形成价格、配置资源和化解管理国民经济系统性风险的基础功能无可取代。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期货市场是十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稳定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期货市场进行了重建,投机问题一直干扰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我国期货市场出现过度投机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期货市场出现过度投机问题的原因以及改善措施,以期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与规范化上海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一、我国期货交易及期货市场发展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在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之际,期货交易以其特殊的魅力、独特的交易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广大企业及众多投资者...  相似文献   

9.
论发展中的中国期货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期货市场建立至今已有8年时间,对期货市场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作者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从积极的方面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功能予以肯定,同时也指出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应当正确总结期货市场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10.
期货市场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意义康晋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期货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期货市场作为现代高层次的市场组织,是培育和健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一、期货市场的产生。纵观期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商品交易形式由现货交易到期货交易...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进程决定了中国经济的高度开放,造就了双重资本积累模式,即内资主导的工业化城市化积累和外资主导的全球低端制造平台积累.这一模式加速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削弱了经济自主.反过来,中国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多方面影响,包括改变劳资利益格局,推动各国产业重组,改变金融市场结构,加强中美金融依赖等,这些影响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将日趋显著.因此,中国必须立足内需实现可持续增长,并依靠技术创新来控制资源和环境成本.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conducts a long‐run analysis on the trends and components of Chinese saving rates from 1953 to 2012. We identify two structural changes in aggregate saving rates around 1978 and 2001, and examine them through 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sector‐specific saving rates. The following key findings are obtained. First, the major trends and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saving rates changed markedly over the period considered, which explains the changes of aggregate saving rates with the dramatic economic transition from a planned economy to a market‐oriented economy. Second, we investigate the surge in aggregate saving rates from 2001 to 2012 based on a series 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such as the evolving labour market, domestic economic policy adjustments and changes in external economic conditions caused by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 2001 and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inally, we present the future prospects for the high aggregate saving rates in China based on several evolving economic, demographic and policy trends. We argue that Chinese saving rates have peaked in recent years and that a declining trend is expected,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economic rebalancing of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有没有关于未来新社会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思想,或者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理论是否渊源于马克思,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果从整体、总和、内在联系和发展观上把握马克思的学说,无疑可以得出肯定的答案。同时,西方学者的有关理论如西方兼容理论、市场社会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理论,则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补充性来源。毛泽东、邓小平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和实践,创造、丰富和深化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因此,信用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尤为严重。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领域发生信用风险就会严重地制约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因此,从农村金融的角度,以黑龙江省为例,提出合理防范农村金融领域的信用风险,对黑龙江省整体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分析了农村金融领域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对区域性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程文晋 《经济经纬》2004,(1):145-147
经济制度如果没有或者建构不了与之相应的气质与精神,很难说这种经济制度存在的合法性与有效性,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重维度的有效整合,是我们建立"特色"经济精神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下行、物价上行,中国经济存在"硬着陆"与"软着陆"之争。实际上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了凯恩斯困境。中国经济未来是否"软着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政策与内外经济条件。中国经济要采用新的宏观经济思维,从"通胀—通缩—通胀"的循环中挣脱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陆型经济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已具备建立大陆型经济的条件和基础,主要障碍在于收入差距过大和市场分割。这些障碍本质上是制度问题,根源在于行政公权下的各种垄断,进而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解决之道在于规范和减少垄断和特权,降低交易成本,建立公平、统一的大市场,为大陆型经济扫平道路。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并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企业之间的并购日渐频繁 ,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必须认真地加以解决。否则 ,这将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该文从中国企业并购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着手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资源错配已成为新常态下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现有文献主要从要素市场扭曲视角分析了资源错配问题,而对市场分割与资源错配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试图从这方面进行探讨。理论部分将市场分割引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入企业利润函数,分别讨论企业在省内和省外市场的生产行为和定价策略,通过垄断竞争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市场分割对资源错配的影响机制。实证部分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微观数据对上述机制进行计量检验,以各省市之间的运输成本作为市场分割的工具变量避免估计结果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发现,国内市场分割指数减少一个百分点可以使资源错配程度降低394%。因此,减少市场分割所引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   总被引:96,自引:1,他引:95  
改革以来我国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于国有制比重下降而非国有制比重上升。这一特征体现在我国经济增长上 ,即非国有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 ,包括在GDP中所占比重和在年增长率中所做贡献 ;这一特征体现在增长的均衡性上 ,即非国有经济受市场约束更强 ,因而对行政性干预所导致的高涨和紧缩具有相当大的淡化作用 ;这一特征反映到要素效率 ,即非国有制比重的提高提升了全社会劳动和资本的效率 ,尤其是提高资本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