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根据中国会计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如下: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的错报和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在审计过程中我们所采用的是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和总体的特性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虽然可以控制,但是难以彻底消除。因此,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结果,总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即审计人员总要承担一定程度上的做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与此相适应,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事务所脱钩改制后,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已是摆在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面前的重要工作。结合审计实践,研究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有助于审计人员找到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系统导向审计的缺陷及规避审计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原因;在风险导向审计时应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克服其局限性,强化审计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仍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但在具体内容上与系统导向审计有较大的差别;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方法有:审计风险评估、分析性复核、控制测试、交易业务实质性测试和余额细节测试。  相似文献   

4.
审计风险分类及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审计风险从形成原因、形成时间、形成主体、表现形式以及能否被控制等不同角度予以科学的分类,有利于审计人员增强风险意识,正确认识和评估审计风险,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水平,保障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  相似文献   

5.
国家审计风险,就是审计机关在执行国家审计任务时因审计环境、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手段等因素影响,未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违规违纪行为、重大损失浪费情况而做出不适当评价、处理处罚的风险。要降低国家审计风险进行质量控制。就必须从考虑总体控制和具体审计风险点(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基础上,对环境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审计人员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但有人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会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成本,成本问题会成为事务所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7.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政府审计的风险将不客忽视,而且无法回避。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本文分析了政府审计的风险的含义、基本特征、形成原因,提出了防范和控制政府审计风险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审计风险的三种形式 1.评估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的各方面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则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以及检查风险的客观性,以论证审计风险的客观性及其本质,并据此阐述了降低审计风险的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10.
沈翠玲 《时代经贸》2012,(10):62-62
现阶段,我国国家审计的审计风险和法律责任明显加大,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日益成为国家审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家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类型,分析了其特征,并详细阐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国家审计风险控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审计风险较高,这一问题已使社会审计组织和注意会计师遭受了较大的损失和引起了其高度重视。因此,对社会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使社会审计风险得以避免和控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从客观和主观方面对社会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审计取证方法的基本模式分为账目基础审计法阶段,制度基础审计法阶段,风险基础审计法阶段。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的内容主要有: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风险基础审计法”已日益成为重要的审计取证入手方法,并且在审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浅论审计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梅 《经济师》1999,(11):55-56
当前,我国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认识到了审计风险的存在,并逐步重视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但总的来说,是刚刚起步,很多人对审计风险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更是模糊不清,所以,我认为当前有必要把审计风险当做一个重要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科学控制审计风险,从而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而对审计风险的认识应从正确把握其含义和特征开始。《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中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产生既有注册会计师自身的主观原因,也存在审计方法的客观原因。因此,控制审计风险必须从注册会计师内部和其外部着手。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边素英 《时代经贸》2012,(18):135-135
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构成了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三大主体。三者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各有特点、各司其职,相互不可替代。在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依靠其特有的优势,对企业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均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发现震惊世界的“世通”丑闻的首要功臣就是平时不为人瞩目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这也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于内部审计的关注,如何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国家审计的审计风险和法律责任明显加大,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日益成为国家审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家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类型,分析了其特征,并详细阐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国家审计风险控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审计风险成为广大审计人员需要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问题,研究审计风险的管理问题对审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风险有不断增加的态势.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必须正视它而不能回避它,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进行管理应从各种方面进行.开展审计工作必须具有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制度控制并降低审计风险,通过了解舞弊环境和强调职业怀疑,提高舞弊审计能力.本文从外部审计的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即从国家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磊 《时代经贸》2006,4(11):37-38
面对新世纪经济浪潮不断席卷而来,国内外不断爆发会计舞弊大案,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解散关停,在这一次次的审计失败背后,审计风险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重点关注。笔者从审计失败的案例中剖析形成审计风险并最终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根据这些分析,从主、客观方面提出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审计业务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者出于故意不作充分披露。出具不实审计报告或发表不恰当意见而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将其划分为审计失职风险和审计职业风险。审计失职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执行业务没有遵守审计准则,导致审计结论和事实偏离的风险。它是可以完全避免的风险。但也不容忽视。审计失职风险涵盖的范围会随着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加重而扩大。审计职业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但仍不可避免审计结论与事实发生偏离的风险。审计职业风险由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决定,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受其对会计和审计准则的掌握程度、职业道德、工作经验以及对特殊情况的认知能力的影响,难以用客观的标准规范。这种判断是在不确定环境下对不确定的未来状况进行的判断,必然蕴台风险。另外,审计人员和审计客户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也会加大审计结论中蕴含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努力研究审计风险,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避免会计事务所承担诉讼责任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0.
白永强 《时代经贸》2012,(22):128-128
随着新审计准则的全面推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理念引入企业领域,目前己有相当多的企业正不同程度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定位、审计重点、审计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