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以及融资理论出发,论述了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是先选择内部融资,然后选择债权融资,最后才选择股权融资。与此相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却表现出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文中笔者着重分析了西方再融资理论不适用于中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总被引:415,自引:5,他引:415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描述 ,认定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是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 ,深层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 ,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文中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考虑发行股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为什么不同于成熟理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文通过对2008~2011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从治理结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及改进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融资是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首选的融资方式。文章结合我国现今上市公司的融资状况,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一偏好的原因,提出了改进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上市公司在有融资需求时,融资顺序依次为内部留存、债务融资、股票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呈现与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不同的特点,即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龙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9):89-89
根据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上市公司在有融资需求时,融资顺序依次为内部留存、债务融资、股票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呈现与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不同的特点,即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本文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表现和弊端,从融资成本、公司治理和制度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股权融资偏好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1984年,经济学家梅耶斯(Myers)提出了著名的融资顺序理论,认为经营者在面对新项目需要融资时,首先选择的是运用自身盈利积累完成融资,即所谓内源性融资,其次是选择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最后才会选择发行股票融资方式。高登·丹纳德森(GordonDonaldson,1996)曾对公司确定长期融资策略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所得的结果与梅耶斯提出的融资顺序理论相吻合。然而在我国,情况却完全相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对股票融资十分热情,具有明显的股票融资偏好,企业融资行为与融资顺序理论完全背道而驰。关于这一问题,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大多数学者是… 相似文献
9.
解析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时普遍首选股权融资,这种股权融资偏好给证券市场发展带来诸多不利。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属于一种筹资制度而非投资制度安排,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公司应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融资顺序。同时由于债务融资可以带来税盾收益,能有效增加股东价值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然而中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存在一种偏好,这与资本结构理论相悖。以东方明珠为实证样本,从融资成本和收益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因此股权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价值。同时分析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一般认为,企业融资的顺序为内部融资优于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中债务融资优于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重外部融资轻内部融资,重股权融资轻债务融资,表现出了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通过探讨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希望能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改进方案,最终达到优化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企业有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这有悖于西方公司理财理论与实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约束 ,又有来自内部的公司治理缺陷、融资规模需求和融资成本比较的驱动 ,其中融资成本低是产生融资偏好现象的重要原因。股权融资偏好现象不利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优化 ,影响了公司业绩的增长 ,应采取措施予以改变。 相似文献
13.
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标志我国股票市场正式形成到现在不到20年期间,中国上市公司普遍表现出一种股权融资的偏好.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公司融资理性的顺序首先是内源融资 ,其次是债务融资 ,最后为股权融资。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体制和非体制两方面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指出我国投资者素质较低、观念落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性原因 ,企业筹资决策的关键是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运用科学方法确定最佳的或优化的资金结构。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把发行新股、增发和配股等作为筹措资金的最优选择,与优序融资理论的基本观点相背高.依据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制度背景—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特定的治理结构出发,从大股东控制的角度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融资情况来看,大多数上市公司尽管保持着很低的资产负债率,但还是倾向于股权融资。文章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解决这种融资偏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非理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股权融资偏好(黄少安等,2001),而西方理论与实证研究都表明,企业优先偏好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即所谓的融资偏好顺序理论(Myers和Majluf,1984)。我国上司公司的融资选择为什么不符合该理论?对此,我国多数学者虽然认为该现象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制度与政策背景,却多将其直接动因归结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的成本偏低(黄少安等2001)。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经从融资成本角度论证了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直接原因,本文首先在辨析资本成本和融资成本等概念的基础上对针对作者观点提出质疑的其他学者的观点做了评析,其次对股权融资中的成本因素及其形成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并论证了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假说:由于构成股权融资成本各因素约束力的差异,造成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此为股权融资偏好的第一层动因;由于中国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存在的诸多制度缺陷,导致股权融资成本对企业内部人的融资决策缺乏约束力,使融资人以最大化个人效用函数为目标选择融资方式,此为股权融资偏好的第二层动因。本文最后提出了若干纠正成本软约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的宏观条件下,股票市场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度正由政府主导的审批制开始向市场主导的注册制进行过渡,而具有不可避免缺陷的、过渡性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创造了股市中的租金。为获取租金,未上市的企业表现出强烈的"上市偏好",而上市的企业体现的则是"股权再融资偏好",整体呈现出"中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