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 在过去几年里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理论见解: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以下简称“结合模式”)来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现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与这一见解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要求我们继续探讨并作出新的选择。一、理论基础一个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它的运行调节机制。“结合模式”的特征是,按照一定的范围划分,使计划调节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共同作用于经济运行之中,即计划与市场的二元机制。依此规定,“将市场机制引入计划经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表述,都属于“结合模式”。归纳起来,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商品关系界限论”。  相似文献   

2.
刘骏逸 《当代财经》1991,(5):61-62,36
在中国是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或两者如何结合,众说纷纭,虽然绝大多数人主张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但如何将这观点运用于实践,人们还在探索之中,至于在农村计划经济如何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更有待于人们去研究,笔者试图联系我们省的实际,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经济纵横》1990,(11):30-30,53
<正> 正确认识和贯彻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是深化改革的关键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这个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经济工作者的注目,已成为人们关心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吉林省经团联于1990年9月14日在长春市召开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问题的研讨会。来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中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及省直有关部门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现将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问题 1、计划与市场概念的原始意义和现代意义有些同志认为分清计划与市场这两个概念的原始意义和现代意义,是我们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4.
<正>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与目标选择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调节形式和适当的结合方式来实现。我同意基本的调节形式是直接的指令性计划调节、间接的指导性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3种。我认为,基本的结合方式也是三种,即直接计划调节与间接不同程度的市场机制因素的滲透和制约相结合;间接计划调节与直接不同程度的市场机制的调节相结合;自发的市场调节与间接的计划控制或制约相结合。这几种基本的调节形式和结合方式,在我国将会长期存在。但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在总体上结合的程度,三种结合方式各自适应的范围和所占的比重,以及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一种结合方式中计划和市场调节力度的强弱等,是有条件的、可变动的,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影响和决定上述变动的基本条件是生产社会  相似文献   

5.
<正>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供销工作在治理整顿和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我认为首先应当解决好当前供销工作中面临的一些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一、正确认识当前治理整顿中的“管”和“放”。我们有些供销人员,面对当前经济活动中强调计划性和适当集中感到困惑不解,怀疑“开放搞活”方针是不是又变了。其实我们说的“管”和“放”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问题。按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总要求,把开放搞活和监督管理、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和建立调控与监督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改革经济体制所应坚持的原则。在当前治理整顿期间,顾全大局适当集中,适当强调计划指导和  相似文献   

6.
《经济论坛》1990年第5期发表了朱启的论文《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质、量、度》,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可以保证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方向和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而这又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相似文献   

7.
一、金融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必须结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构成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新格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赖以运行的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金融既是国家调控和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工具,又是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金融管理和金融业务活动中贯彻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构造金融计划调节与金融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金融机制,既是当前治理整顿的客观需要,也是金融改革深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基本特征,理论界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板块结合论、渗透结合论、胶体结合论、内在统一论、宏观与微观结合论等等,但实践证明,这些说明,都没有准确反映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基本特征,因而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9.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是陈云计划与市场关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陈云经济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今天看来,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陈云的思想无疑受到了历史的局限,但其中许多思想迄今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计划调节为主导”之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大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在探讨如何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过程中,提出了对社会主义经济要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论点。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开始积累了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一些经验。我们认为,认真研究和讨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及其结合问题,对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都有重要意义。为了开展上述问题的讨论,本刊将继续发表论述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有计划发展规律的作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的关系,什么是计划调节、什么是市场调节,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及其结合等方面的论文和调查报告。欢迎广大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何使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期所发表的几篇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魏福昌 《经济师》1992,(3):16-18
<正> 问题的引出 1990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面。”并作了如下阐述:(1)计划经济可以从总体上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资源合理配置,市场调节可以发挥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和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实行两者的结合就是要把它们的优点和长处都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3.
尹文书 《经济纵横》1990,(11):36-37
<正> 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一命题,应该从整个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模式的双重角度来掌握。从总休上看,它规定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它是对现阶段宏观调控模式基本规定性的科学概括。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这两个概念虽不对称,但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确实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模式的准确把握,因此,是科学的命题。 1984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曾指出:从总体上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这个论述,为我们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党的十二大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我们认为,改革计划管理体制的重点是: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即“笼子”和“鸟”的关系,实行多种管理形式,大的抓住,小  相似文献   

15.
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从理论上讲,社会劳动的合理分配和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在各自不同的条件下,对社会劳动进行地区、部门、行业及国民经济各环节、各方面进行合理分配的具体形式。但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进行社会劳动的分配,这种形式更合理、更科学,从根本上避免了产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弊端,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这种机制,已被世界上一些国家纷纷采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国十年来两者的初步结合,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实现和完善两者的结合,使经济适度增长,效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从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到1992年这一段时间中,我们虽然承认了市场调节的作用,但是不承认市场经济,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先后提出“主辅论”与“结合论”。直到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契机,我们终于正式承认了我们要搞市场经济,于是关于要不要搞市场经济的争论开始转向搞什么样的市场经济。后来,我们给自己搞的市场经济定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如何划分?哪些应例入计划调节范围?哪些应列入市场调节范围?这是实践中提出的理论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打算针对当前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影响广泛、深远的一种传统理论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进行探讨。这一传统观点概括说来大致是:(1)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划分,是由两个不同的规律要求决定。计划调节反映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要求;市场调节则反映价值规律要求;(2)按照这一理论划分,计划调节就是制定计划、下达计划指标、督促与检查其完成;至于经济杠杆的运用,市场实现,或价值规律的运用,则划归市场调节范围;(3)由此就产生了二者的结合问题、挂钩问题。报刊上常见的提法有:“计划如何利用市场调节”;“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等等。究竟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质的区别界限应划在哪里?我认为,不应划在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上,而应划在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与自发作用上。  相似文献   

18.
宝鸡市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改革以来,该市在如何实现“两个结合”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了进一步深化对正确认识和解决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的问题以及两者关系的基本原则问题,本刊特邀宝鸡市党政领导就如何有效坚持贯彻“两个结合”与发展地市经济问题进行笔谈,并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9.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清算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现代化经济建设,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始于经济体制改革。从初期的“大包干”、“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最终,党的十四大还是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这种结合又表现为有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结台的程度、方式和范围的划分。本文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一、结合程度的三种状态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现实可选择的结合程度大体上有三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就是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和主要微观企业、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由计划手段进行调控,同时也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计划不可能顾及的一些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实行市场调节。第二种状态表现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并重。这主要表现在宏观上两种调节的比重大体相当。同时也表现在微观企业活动的一系列“双轨”形态;国营企业既接受计划指令,获得计划配给的原材料、动力,生产按计划价格调拨的计划产品,也接受市场需求信号。从市场上购进原材料,生产按市场价销售的产品。这样,计划经济的调节和市场调节在企业这个落脚点上互相影响,同时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