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外造船     
《船舶经济贸易》2006,(4):28-30
商船三井2010年前将订购287艘船;伍德赛石油公司将订购18艘LNG船;大宇接获71.3亿美元新船订单;俄海军船厂接获2艘油船订单;阿尔及利亚将向俄订购2艘潜艇;越南接获以色列10亿美元新船订单;韩日瓜分大型LPG船市场;三星接获两份海洋工程订单。  相似文献   

2.
2009年.韩国和新加坡的海洋工程装备交付量与2008年相比有很大提高.由两国建造的海洋工程装备在全球海洋工程装备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增长。存前几年充足订单的支持下,两国的手持订单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两国的新接订单虽然出现明显下滑.但其市场领导地位并未动摇.萧条市场巾的有限订单主要流向了韩国和新加坡。  相似文献   

3.
截至今年8月8日.福建东南造船厂手持船舶订单逾100艘.合同金额过100亿元.产品全是出121海洋工程辅助船.全年有望交付新船36艘、完成工业产值28亿元.比去年增加5亿元.同比增长21.73%。当前该公司手中订单就可排至2015年.后续合同还将陆续签订.为2016年的生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2005年,在国际重大海洋工程项目生产招标中,韩国船厂屡屡击败欧美竞争对手,获得大宗订单.截至2005年10月底,韩国船厂已正式签订的海洋油气工程设备合同金额总计达到60.5亿美元,是韩国2004年全年海洋工程订单总额的3倍以上.所承接的海洋工程设备不仅包括石油钻探船、FPSO船等优势产品,而且,还大量承接了国际最先进的大吨位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深海油气集输设备等海洋工程高端产品.韩国船厂在国际海洋工程设备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不俗的市场业绩,引起了世界造船业和海洋工程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韩国造船界可谓掀起了一股接单“旋风”.在LNG船、海洋工程船舶及装备、大型乃至超大型集装箱船领域频频出手.不断获得高额订单。据韩国韩联社报道.今年上半年韩国造船企业的接单情况仅次于市场景气度大好的2007年.接单总量在全球市场的占比达53-2%。与此同时.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1~6月.我国造船企业承接的新船订单同比下降了9.2%.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韩国船厂在海洋工程设备制造业方面发展较为迅速,2005年在国际重大海洋工程项目生产招标中,韩国船厂屡屡击败欧美竞争对手,获得大宗订单.截至2005年10月底,韩国船厂已正式签订的海洋油气工程设备生产合同金额总计达到60.5亿美元,是韩国2004年全年海洋工程订单总金额的3倍以上.所承接的海洋工程设备不仅仅包括石油钻探船、FPSO等船厂建造优势产品,而且,还大量承接了国际最先进的大吨位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深海油气集输设备等海洋工程高端产品.韩国船厂在国际海洋工程设备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不俗的市场业绩引起了世界造船业和海洋工程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世界船舶工业风云再起。一方面,全球船市持续低迷,1~9月新接订单311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3%.手持订单2.75亿载重吨.较年初下降29%,船企普现“订单荒”:另一方面.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火爆依旧.1—9月海工市场共成交合同金额507亿美元.其中钻井平台成交48座.生产平台成交26座.海洋工程船217艘.海工领域早期弄潮儿终于赢得回报。虽然船舶市场依旧持续了危机后的低迷.但暗流涌动下呈现诸多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一座3000米深水半潜式平台开工建造,我国第一艘3000米深水铺管船开工建造,亚洲最大的海工下水驳船交付……2008年,国内海洋工程市场表现异常活跃。这让造船界因全球金融风暴对船市忧心忡忡之余,更加关注海洋工程市场的潜在需求。我国国内石油公司的海工装备需求究竟会有多大?国内又有哪些船厂具备分享海工订单的能力?本文将对此逐一解读。  相似文献   

9.
正金融危机后第六个年头——2014来了。经历航运市场的长期低迷后,新船订单在2013下半年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国内大中型骨干船厂今明年生产任务暂无大忧,日本船企担心无船可造的"2014危机"也未出现,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维持相对繁荣的局面。这是否意味着,伴随着2014年春天的脚步,船市开始复苏?或许是"寒冬"来得太过猛烈,多数船东和船厂对船市复苏都充满期待,却不敢轻言到来。的确,  相似文献   

10.
麦基嘉集团近期获得订单.为Volstad Maritime公司的1艘大型海洋工程船(offshore construction vessel)配套两台主动波浪补偿(AHC)起重机。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以来,不仅造船业在奋力追赶海工装备研制进程,其他行业也不甘落后,加力打造海工产业链。 在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重大产业政策中.海工装备作为新兴产业被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十一五”以来.除造船业在奋力追赶海工装备研制进程.完成多项海工平台建造外.其他行业也不甘落后.加力打造海工产业链.这对于我国海工装备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日前在石家庄举办的中国科协第12届年会海洋工程装备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介绍了中石油以及中石化设备行业近年来涉足海工油气工程装备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打破国外公司产品垄断成功打造海洋钻井平台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一季度.国际造船市场受世界经济、欧债危机和海运低迷等的影响是一个不景气的季度.全球新船签单成交量锐减.船价下行.全世界造船企业的手持船单累计数量大减.造船企业均面对着重大的压力和经营困难。韩国虽然是世界上第一造船大国,但在上述市场大环境之中.其造船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一季度的新船接单量.新船接单总计金额.手持船单总量和船舶出口金额同比均呈现出了两位数的下降:主要大型造船企业在海工装备接单方面有所建树.众多中小造船企业新船接单廖廖无几.绝大多数仍处于零接单的危机境地.  相似文献   

13.
前言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陆上资源已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油气资源开发的重心正逐步由陆地向海洋转移。据统计.目前海洋石油产量已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4%左右.未来还将持续上涨。需求的上涨直接导致了海工市场的升温.虽然经济危机和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为市场带来了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海工市场总体发展趋势依旧良好。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STX集团以持有世界领先的豪华游船及近海工程船制造商阿克尔船厂92%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2008年11月3日,阿克尔船厂正式更名为STX欧洲。本刊于2008年曾刊发过有关报道,本期再编辑STX欧洲现状,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造船市场的不景气让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在危机之中仍有稳定市场需求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而目前全球海工市场400亿~500亿美元的盘子更让许多船企摩拳擦掌,谋划着如何分得一块“蛋糕”。然而,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和建造技术要求远高于一般的船舶建造,许多关键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里,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海工装备发展的瓶颈,因此——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正在加速向东亚地区转移。这既是难得的战略机遇,也意味着,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足并获得长远发展,企业就必须具备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为此,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钻井平台“走出去”之路。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产品研发以一个海外机构与两个国内海工研究所为主,  相似文献   

17.
韩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造船业。造船业起步后,船舶配套设备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从船板、船机到各种配套部件,几乎是100%的进口货。一艘船建造完工交付后,韩国造船企业算算细账后发现,自己仅挣下了几个劳动力的血汗钱。这种切肤之痛使韩国造船人深深体会到要发展本国的造船工业,就必须同时下大力气发展船舶配套业,要尽快实现国产化,  相似文献   

18.
纵观造船强国的船舶制造产业发展之路可以看出,造船强国普遍重视国内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欧洲船舶配套产业主要致力于新产品开发、许可证技术转让、售前售后服务,以及高精度高附加值自动化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同欧美日韩船舶制造强国的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主要生产的船用设备远远不能满足造船的需求,船用设备系统集成总体配套能力相对较弱。与此同时,我国的船用设备尚未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相对制约了我国船舶配套产业研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At present, China has a shipbuilding capacity of about 66 million dead weight tons (DWT). According to Shipbuilding Industry Restructuring and Revitalization Planning, China is targeting~at taking a share of more than 35% in global shipbuilding completions in 2011, meaning a total production of 35 to 40 million DWT per year, of which 70% plus will be exported and the demand in domestic market totals 10 million DWT or so. Till then, more than one third of the constructed shipbuilding infrastructure is of overcapac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