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欣赏是文学作品在读者方面引起的一种思维活动,由于文学作品具有唤起读者愉悦的审美机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和意象性,具有概括社会生产的广阔性与表现内心世界的丰富性等特点,所以欣赏文学作品必须进行再创造,又自由文学欣赏的再创造必须是自觉自愿的,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思维能力才能完成,所以它同时受到欣赏者自身素质的制约。理清关系,把握规律,充分发挥文学欣赏再创造的作用,才能保证文学作品应有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化概念的"长城"指向一个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的现象域,包括了政治、历史、军事、建筑、文物乃至旅游等维度,文学艺术亦涵盖于其间。"紫塞"作为纯粹的文学意象出现在以长城为主题的诗文作品中,标志着长城的文学意象从其含混的意象整体中分立出来另有所归。文学意象属于审美意象,所以,"紫塞"的独立表征着长城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3.
要提高诗词的审美能力,首先应从作者所选择的意象入手;再次应结合意象原物的形象、生活习性和作者此时的处境、心情展开想象和联想;最后应注意作家给物象临时赋予的特殊象征和典型意义,这样才能抓住诗词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今世界伟大的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不仅在音乐领域贡献突出,而且在文学领域也取得骄人的成就,并获得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鲍勃·迪伦的音乐作品蕴含伟大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意象隐喻,探讨这些歌词背后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对于研究鲍勃·迪伦的音乐文化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的400多首音乐作品中,大量意象的应用和意象背...  相似文献   

5.
比喻通过设喻者的类似联想构筑审美空间,激起接受者在审美欣赏过程中对本体形象的再创造。主体从情感上对客体进行审美把握,比喻意象印记着主体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认识。在主客体相融合的同时,营造出有韵味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6.
先秦两汉典籍多以“御”来说理言事,在《淮南子》的说理中,“御”作为一个包括车、马、术、人各方面在内的整体意象而被作者有意识地反复运用,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艺术高度和自觉意义的文学意象。  相似文献   

7.
舞蹈意境的特征 ,在于人体动作在舞台空间和时间当中创造出来的意象 ,这意象是具体的、真实的 ,却又是虚拟的、象征的 ,这和中国画的“不似之似”有共同特点。本文从舞蹈意境“不似之似”的审美特征入手 ,并结合文学与美学内容 ,对中国舞蹈意境的创造作一点粗陋探索。  相似文献   

8.
先秦两汉典籍多以“御”来说理言事,在《淮南子》的说理中,“御”作为一个包括车、马、术、人各方面在内的整体意象而被作者有意识地反复运用,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艺术高度和自觉意义的文学意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下,广义的审美向度呈(狭义)审美、非审美、审丑多元并存的局面。狭义审美中,受传统文化语境影响,主张精英作为典型形象。这对塑造本土精英形象,打造中国文化形象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非审关,受后现代主义影响,主张消解中心主义,提倡对他者的关注。非审美将审美对象非审美化,提高了民众对于非中心话语的关注,并推进大众对他者由关注走向关怀。审丑,是中国当代艺术精神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当代性,体现了艺术家对中国当下文化命运的关注,批判意识强烈,同时,通过对丑的批判也有效地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识,共同改善中国在全球化语境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0.
音乐美和意象美是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在文学翻译中对美的再现也主要依靠音乐美和意象美得以实现。因此以语言和文化视角分析在翻译汉语的一些散文、诗歌、小说时,译者在英译本中如何达到音乐美和意象美的意境对于创作与翻译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舞蹈意境的特征,在于人体动作在舞台空间和时间当中创造出来的意象,这意象是具体的、真实的,却又是虚拟的、象征的,这和中国画的“不似之似”有共同特点。本文从舞蹈意境“不似之似”的审美特征入手,并结合文学与美学内容,对中国舞蹈意境的创造作一点粗陋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文学片是运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文学电视化,从而给人以审美情趣的电视艺术作品。它包括电视散文、电视诗、电视报告文学等。但从形象、意蕴以及电视媒体特性角度,都说明电视文学片的非文学性。因此,作为大众媒体,电视是不适合发展文学片的。  相似文献   

13.
小川环树以语言学为基础,用文学研究作为精神史研究一环的方法,围绕先秦至宋代诗歌“风”“云”意象,将不同时代的作家和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勾勒出中国文学史发展的一个侧面。日本学者的中国文学研究虽然对我国文学研究有一定的启示和参鉴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比如,小川环树并未探讨唐诗中的云意象、其所论唐诗中风云意象单一等。  相似文献   

14.
接受美学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文学批评理论唤起学生的期待视野,通过学生的创造、审美和净化来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意象构建"与"意义建构"有相通之处,但各有侧重。意象本不属教学理论范畴,将其引入英语教学,意在形象说明学习中必须进行的知识整合及相关程序。帮助学生构建起所学知识的意象体系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论"陌生化"美学效果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何以具有审美魅力的解答,也是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文学之所以具有审美魅力,乃是由于文学语言相对于日常语言,具有一种时延性的"陌生化"效果.笔者认为,"陌生化"理论从艺术技巧上解答了文学具有审美魅力的原因,但是文学相对于现实世界的"陌生化"效果的产生,艺术技巧上的"陌生化"效果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从根本上说,还是作者和读者积极的审美参与的结果.由此,本文提出,文学的审美"陌生化"效果,是通过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二级累加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意象可以作为文学、文化翻译及其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中国翻译界与文艺理论界一样,对“意象“的概念和类别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相互矛盾、甚至错误的理解.为此,必须继承、发展相关研究成果,澄清错误或片面认识,正确认识意象的语义流变、多义性及其对翻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异质文化语境中考察异国或异国人形象的建构正在成为国内文学研究界的一个新热点。针对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问题,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和海外华文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三方面展开对比分析,借助赛义德的“东方主义”话语理论,引出在西方政治经济的权力话语支配下中国人形象他者化论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韦庄诗风以悲感为主,在特质上表现为主客体俱令人失望的现实性交融;通过悲情的典故与悲感的意象组合来表选;并具有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纽结点的意义,在唐束悲感诗作中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0.
诗歌有一种区别于其他语言艺术的形象体系,具体而言就是事象、物象和意象三种。在诗歌的创作中,除了少数的情况,一般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意境的组合元素。因此要区别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不同,艺术形象的辨别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