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家从2008年开始,对退耕还林地区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旨在使退耕还林户退得下、能致富、不反弹,更好地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统筹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8年至2011年,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62亿元。据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2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实施,截至2006年底,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1.39亿亩,配套实施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2.25亿亩,涉及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07年,国务院决定将退耕还林工程从全面推进转入巩固成果阶段,提出了"巩固成果,  相似文献   

3.
截至2006年,国家累计安排退耕还林1.39亿亩。从2007年起,退耕还林规模没有扩大,进入了巩固成果阶段。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有关"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结合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适当增加安排退耕还林"的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  相似文献   

4.
重庆南川市冷水关乡认真贯彻《退耕还林条例》,为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退耕还林工作坚持“三结合”。一是坚持退耕农户意愿与退耕还林政策相结合。该乡在认真贯彻《退耕还林条例》的同时,根据退耕农户的意愿,充分搞好上级政策和退耕农户愿望的协调配合。二是坚持退耕还林与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作为南川市的蚕桑基地乡,该乡积极引导退耕农户多种桑树等经济林。在全乡已退1000亩的退耕还林地中桑树面积超过600亩,占退耕地面积的60%,以进一步突出其蚕桑经济特色;板栗、核桃等经济林在300亩以上,实现了退耕还林与经济发展和农村产…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是退耕还林的发源地,最早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也最先面临停止政策补助。为调查研究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和后续政策问题,笔者赴阿坝州茂县和巴中市南江县进行了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不单是一项造林工程,更重要的是一项民心工程,其主体是农民,尊重和保护好退耕农民的利益,是国家退耕还林生态国策得到长久贯彻实施,农民"退得下、能致富、稳得住、不反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投资动态     
温家宝提出西部大开发6项任务 温家宝在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会议阐述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任务。 一是要加大解决“三农”问题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继续推进扶贫攻坚。二是认真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要扎扎实实搞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风沙源等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要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三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继续抓好事关西部开发全局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抓好与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清平乐·西藏行举世常叹,入藏何其难,仲夏接令察生态,铁流滚滚豪迈。拔地半万高峰,依旧谈笑风生,民生国事肩负,怎敢稍有放松。2010年9月3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联合检查组圆满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要实现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后续产业。当前后续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政策性、结构性、技术性和农户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必须完善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加快退耕还林工程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对退耕农户的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以促进后续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