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案例分析     
报编辑同志:去年,我们厂与一家外商签定了机械设备的购销合同,但对方在履行合同的期限和产品质量问题上发生了违约行为,经多次协商,至今未达成一致意见。请问,现在我们应当怎样运用法律来解决问题?宁夏:张庭贵张庭贵同志:涉外合同纠纷处理方面的重要问题是管理辖权和适用法律的问题。因为涉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是外国法人或公司,合同有时会涉及到外国法律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而外国的法律和我国的法律是不同的。因此,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当事人一般尽量约定合同适用本国法律,这样对当事人来说是有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6条第1…  相似文献   

2.
香港企业的商事争议很大部分为合同争议.香港合同法律适用规则引导香港法院确定涉外合同的准据法,这些规则的溯源是主要为判例,辅之以成文法例.香港法院在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时依次采用三条主要规则,即尊重涉外合同当事人对准据法的明示选择、推定当事人默示选择,以及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最真实联系的法律.通过与内地涉外合同法律适用规则的比较,总结出香港涉外合同法律适用规则的特点及司法实践趋势,以加深对香港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协议选择法律的原则又称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选择支配合同关系的准据法。协议选择法律原则使得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适用具有确定性、一致性,对合同交易的双方来说,可以在订立合同之初便可以根据所选择的法律,合理预见将来的权利义务承担事项,对合同的履行和争议的解决提供了确定的依据。因此,协议选择法律成为涉外经济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4.
最密切联系原则,又叫最重要联系原则、最强联系原则、或最真实联系原则,作为一项法律适用原则,最密切联系理论的基础是最密切联系说。该学说主张,某一涉外民商事关系或某一涉外案件适用与法律关系或该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那个地方的法律。在涉外经济合同领域,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合同应适用与合同法律关系或者与合同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那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  相似文献   

5.
国际电子商务合同的发展与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介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正在世界各地迅速兴起,从而衍生了国际电子商务合同这一新的合同类型.与传统的国际商务合同相比,国际电子商务合同有着天然的网络特征,它既有涉外合同的共性--国际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以网络为媒介,这使得其法律适用与一般涉外合同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国际电子商务合同的广泛发展将对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合同作为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形式。在商贸往来不断加深的今天,如何确定一个有涉外因素合同的准据法对于稳定国际合作交流关系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加入WTO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善和发展经济法的契机,也使国际私法中的合同冲突法的发展面临一个繁荣的新阶段。涉外合同又被有些学者称为国际合同,本文将对涉外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原则展开论述,使合同的准据法能够尽量做到合理性、预见性、确定性,各原则又会受到相应的制约,从而达到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涵义、特征、法律适用等方面作探讨,并将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进行比较,以期明晰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内容,从而促使当事人正确的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涉外商事争议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法律的适用。对于特定情况的合同解除,公约有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适用公约。  相似文献   

9.
合同自由是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合意,合同一经完成,合同宣告成立,当事人便受到合同的约束。合同本质就是当事人通过自由协商,决定其相互权利义务关系,并根据其一直调整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为使当事人意思能够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当事人仍然享有决定缔约,缔结伙伴和活动内容,决定合同变更和接触等自由。当事人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这种自由都是自由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李喆  韩明阳 《活力》2011,(11):51-51
在传统民法理论上,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法律明文规定和当事人明确约定为限。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和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的事项。对合同当事人不具有约束力。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合同效力不断扩张,当事人所负义务也有所增加.附随义务理论的提出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即为典型。 所谓附随义务.是指当事人之间没有明确约定,但为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依社会的一般交易观念或相关法律规定,确定当事人应负担的义务。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尚未出台正式物流法律的前提下,对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法律特征进行分析,辨析尚未明确的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根据已有法律确定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及确定相应的法律适用是有效发挥物流合同效力的重要前提.文章结合实践过程中典型的合同条款,从法律角度分析合同在解决实际纠纷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双方享有合同规定的权利、依法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合同当事人乃至第三人产生的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13.
朱军华 《公司》2001,(11):40-41
我国即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内企业与外商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交往也将更加频繁和密切。因此,在对外贸易交往中实施必要的涉外资信调查,有利于提高涉外经济合同的履约率和涉外经济交往的安全性,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被外国不法商人欺骗情况的发生。 资信是资产和信誉的简称。涉外资信调查是指在订立涉外经济合同之前,中方经营者对外国公司、经济组织或者个人的签约资格、资本状况、商业信誉、履约能力等,通过一定手段和途径进行的考察、了解。根据当事人签订涉外合同内容的不同,涉外资信调查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签约主体资格 …  相似文献   

14.
葛举玲 《活力》2004,(3):97-98
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对未来事务所做的安排,可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即使有着丰富的交易经验和深厚的法律知识,也不可能对未来尚未发生之事做出尽善尽美、天衣无缝的安排,所以合同中总会有一些条款不明确、不具体或者合同中出现漏洞,而且当事人对合同条款和用语也会产生不同认识和理解,此时争议  相似文献   

15.
租赁合同为长期继续性合同,双方当事人尤其是承租人一方难以准确预测未来履约场景,因而极易发生合同僵局。此种僵局的纠纷样态表现为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应否继续履行这一问题上意愿完全相反,承租人作为无解除权的违约方希望合同解除,而有解除权的出租人则已锁定利润,主张合同履行。破解此种僵局,本质在于就以下两点问题给出答案:其一,承租人能否从原给付义务中脱离,其法律依据为何;其二,如何确定承租人所承担的赔偿责任。对于前者,可类推适用《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第二款以消解原给付义务之约束;对于后者,则可类推适用减损规则以实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但对此种类推适用应设定严格的适用条件和规则。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过去的合同法律制度,新《合同法》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重塑了无效合同制度,将意思表示有不真实瑕疵的合同划归为可撤销或者可变更的合同。新《合同法》的上述变化,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合同当事人自治意思的尊重,合同当事人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  相似文献   

17.
允许当事人协议选择法律作为涉外经济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并不意味着对该原则的使用没有任何的限制。事实上,意思自治原则在克服传统的法律选择规范的弊端、为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适用带来公平和合理预期效果的同时,并未完全摆脱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水权转让合同中,对当事人私人意志的限制并不当然排斥当事人之间彼此自由合意的实现,并未否认合同的民事性质和当事人意志的正当合法性,水权转让合同行为仍是民事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意思自治原则是我国新《合同法》所确立的最重要原则之一,而无效合同的实质是国家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干预,但这种干预应当是有限度的。新《合同法》确立了合同自由原则,缩小了无效合同的范围,减少了国家对当事人合同关系的干预。无效合同是指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和不发生履行效力的合同。  相似文献   

20.
公共秩序制度或者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指在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中,根据法院地的法律适用规范指引,在本应适用某一外国法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时,发现适用外国法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时,排除外国法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在涉外经济合同领域,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经常被用于排除外国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