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蒙牛”的品牌化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今,短短6年,“蒙牛”已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领跑者。这无疑是一个奇迹!而带领员工创造这奇迹的,正是“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  相似文献   

2.
牛根生回忆童年的时候提到“母亲常跟我说‘吃亏是福,贪便宜是祸'”。细细咀嚼这句老话,朴素而深刻,它饱含着中国人待人处世的方法,“吃亏”和“贪便宜”的这个道理与《弟子规》中的“取”“与”原则同出一辙。  相似文献   

3.
秦邦建 《经营者》2005,(2):54-59
<正>随着伊利集团高管层“郑俊怀”出事,与伊利同城的另一家企业“蒙牛”突然之间格外引人注目。郑俊怀出事之后,各种传言此起彼伏,更让蒙牛董事长牛根生不能容忍的一说,有人将“伊利”高管层出事跟“蒙牛”相提并论,传言是由于“蒙牛”挟“外资”紧逼所致,传言有板有眼。据说,传言的主要依据是:2000年《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4.
蒙牛     
邹蔚 《东方企业家》2011,(6):151-151
牛根生没有承认自己和团队对于三聚氰胺被添加到了原奶中一事知情,坚称那是无良供奶商为了牟利,加入三聚氰胺以催生蛋白质。蒙牛宣称没有对收购的牛奶进行三聚氰胺的检测是乳品行业的惯例。  相似文献   

5.
曹振杰 《人力资源》2007,(2S):32-33
目前.蒙牛乳业公司在中国乳品行业的排名已由最初的第1116位飚升至第1位.有投资专家称.蒙牛公司“缔造了一个乳品业的神话”。蒙牛成功的背后到底暗藏着什么“玄机”?牛根生下岗创业时.为什么那么多非家族成员的人才投身于蒙牛公司?基业初创.一切皆不可测.所有员工和合作方都拼力工作,其动力来自哪里?恐怕传统的招贤纳士和激励措施都说明不了问题,那么,“蒙牛”成功的关键何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鸿剑 《英才》2008,(1):126-126
50岁的牛根生仍旧保持着他那人见人爱的形象和性格,也许是年届“知天命”的缘故,2007年,在他自信和快乐的性格里,透露出了些许老辣、从容和淡定。谈到没有拿到2008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名号,老牛说:“我觉得没有什么遗憾的,首先北京奥运是全中国人民的奥运,  相似文献   

7.
刘楠 《河北企业》2008,(5):39-40
<正>1999年5月成立的蒙牛,在短短9年时间里,取得了中国乳制品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完美境界。蒙牛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民营企业之一,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2006年的162.46亿元,增长了439倍!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为第2位,创造了在诞生之初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从最初创业900万元注册"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到成为中国乳业界在海外上市的第一家企业,其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和骄人的业绩为世人所惊叹。蒙牛所历经的创业之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明 《中国企业家》2005,(20):51-53
我们应该责怪摩根赚多了吗?应该指责牛根生卖贱了吗?说到头来,还是国内的资本市场没能满足企业成长对资金的需求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三家境外投资机构投资蒙牛一案的成功,引起了投资界、实业界广泛的关注,甚至部分争议。这三家私募投资者向蒙牛投入约5亿元人民币,在短短三年内获投资回报约26亿港币,投资收益回报率约500%。有些评论据此认为,摩根等投资方赚得太“狠”,其与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团队签定的“对赌合约”使资方处于进攻退守的有利局面,若蒙牛成长达不到预定要求,那么他们可以控股蒙牛,若蒙牛成长得好,他们退出时则赚得盆满钵满。  相似文献   

9.
《企业管理(北京)》2004,(1):104-104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央电视台2004年黄金段位广告招标,蒙牛联手15家公司围标设局,终于以3.1亿元的天价坐上 “新标王”的交椅。人们对这位“新标王”的质疑主要是来自于过去几任央视标王的结局,以及出于对乳品生产企业赢利水平的异议,事实上人们更多的是担心蒙牛会不会重蹈孔府宴酒、秦池、爱多的覆辙。蒙牛集团自1999年成立,年销售额从4000多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50亿元,被誉为“蒙牛狂奔”。“蒙牛有一个飞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长,就是在高速中毁灭。只有超越环绕速度,企业才能永远发展。”蒙牛掌门牛根生如是表示。“标王”这顶帽子戴…  相似文献   

10.
11.
<正> “蒙牛”,经过短短两三年时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冷饮和乳品市场上与伊利、光明等齐名的著名品牌。然而在“蒙牛”成功的背后,却有着一段其创始人牛根生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1999年,身为伊利公司员工的牛根生被董事会免职后,与其他几个同时被免职的中层干部凑了100多万元,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两年  相似文献   

12.
在当年伊利作为内蒙古乳业的老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于是,牛根生就想到了"创内蒙古第二品牌"的宣传口号 "蒙牛"的确是一头猛牛。1999年成立之初还只是个再小不过的厂子,但短短三年,到2002年时其销售额就已经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举跃升至第4位。  相似文献   

13.
“蒙牛”乳业自1999年1月创立以来,短短的三年时间,资产总额从最初的1000多万元增长到近10亿元,年销售额由1999年的4365万元增长到2002年的21亿多元,2002年销售额是1999年销售额的48.1倍。它以1947.31%的成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马蓉  孙艺  孙先红 《经营者》2004,(1):64-64,68,69
内蒙古蒙牛集团于1999年7月成立,在短短4年时间,总资产从1000多万元迅速增长到10多亿元,销售额从1999年的4300多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5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提升到第4位。在成长过程中,蒙牛不断地创新营销策略,特别是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行成功,蒙牛很有远见地完成了这一事  相似文献   

15.
张祥建  郭岚 《企业活力》2003,(11):44-45
在我国乳品行业中,蒙牛(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仅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出乎意料地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蒙牛速度"的奇迹,被誉为"蒙牛现象".人们不禁会问:蒙牛迅速崛起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在"蒙牛现象"背后是独特的运作模式--虚拟经营.蒙牛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专注于市场开拓、关键环节、核心业务,通过联营、联盟、托管、外包和租赁等经营形式与其他企业合作,将价值链上非核心环节和业务分离出去,实现非核心环节和业务的虚拟化.  相似文献   

16.
蒙牛,一个在中国社会各界都如雷贯耳的名字。不知不觉中,她已伴随着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走过了十年.三千六百多个曰日夜夜。以短短十载的时间,在竞争惨烈的中国乳业市场迅猛崛起,并成为行业领跑者,蒙牛的成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7.
从北京乘飞机到陕西西安,再转机到榆林;从榆林开始,踏着脚下的煤海一路采访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再从鄂尔多斯赶到包头,乘机回到北京,《中国企业家》杂志一行4人,对“中国能源走廊”进行了历时10天的采访,期间颇多趣事难以写进正式报道,兹录于此。  相似文献   

18.
“不”字在李途纯的讲话中使用频率颇高。这个带有简单否定意义的汉字,在李途纯身上显现出一种“倒行逆思”的坚定和不屈。不愿意企业过早上市,不愿意跟风挤入牛奶市场、不愿意企业过快发展……这些似乎有悖于企业发展的想法,都被李途纯实施在太子奶身上。也许正是李途纯的这种坚定和坚持,让老百姓认可了乳酸菌奶对于健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提起中国的乳品行业,大家首先会想到“蒙牛”“伊利”等全国领军品牌,这类全国型乳品企业依靠强大的资本推广、遍布全国的城市销售网络、良好的品牌推广、完善的管理以及优秀的团队,在中原大地纵马驰骋,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20.
提起中国的乳品行业,大家首先会想到“蒙牛”“伊利”等全国领军品牌,这类全国型乳品企业依靠强大的资本推广、遍布全国的城市销售网络、良好的品牌推广、完善的管理以及优秀的团队,在中原大地纵马驰骋,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