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组织劳务输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赵凤昆江苏响水县周集乡27880人口,12034个劳力,2589公顷土地,是苏北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缺资金、缺技术,人多田少,劳力过剩。近几年来,该乡党委政府抓住加快经济发展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遇,做好农村剩余劳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力相对大量过剩。如何为大批的农业剩余劳力寻找新的投向?有的主张大力开拓劳务输出,实现农业剩余劳力的跨县、跨省转移;有的主张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入手,强化种植业,大力发展林牧渔业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家庭企业、联户办企业,以及农村第三产业,实现农业剩余劳力的就地转移。我认为,后一种观点符合丘陵地区的区情,是丘陵地区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振兴丘陵地区经济的战略对策。现就岳池县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山区农村劳动力具有如下特点:劳力资源丰富,但剩余劳力相对偏少。劳力耐劳度强,但文化技术素质弱。农村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度低,劳动力利用很不充分。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强,农业劳力转移难度大。根据山区农村劳力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我认为山区农业劳力转移应当选择内外结合而以就地转移为主的道路。这就是:在生产力现有水平下的农业剩余劳力首先要投入农(林、牧、渔)业内涵扩大再生产,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同时积极向非农产业(工商运建服等)转移,使农业剩余劳力主要  相似文献   

4.
农村推行联产承包制后,剩余劳力的出路问题很突出。如何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呢?东阳县的做法是:冲破单一经济的束缚,发挥“五匠仓库”的优势,大力组织以建筑业为主的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5.
目前,镇江市丹徒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基本特点:非农从业劳力多,纯农从业劳力少;镇内从业劳力多,出镇从业劳力少;农村劳力从业类型多样,以制造业为主,农业为次;壮年劳力比例偏高,青年劳力比例偏低;农村劳力文化程度初中多,小学以下和高中以上少。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又少的国家里,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是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更是加快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江苏省吴江市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一方面,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力和农民剩余劳动时间大量涌现,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逐步发展和新兴小城镇的建设又使农村剩余劳力大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农村剩余劳力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的缓解,从吴江市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看,到2000年,在全市33.22万个农村劳力中,一产劳力9.72万人,占29.26%,二产劳力17.4万人,占52.38%,三产劳力6.1万人,占 18.36%,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为3710元,占70%。非农产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带来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和商品生产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力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转向非耕地经营。最近,我们到盐城市郊区永丰乡对农村剩余劳力转移情况和趋势做了调查,就农村“剩余劳力将向何处去”的问题作一探讨。永丰乡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是水旱轮作的传统农业区。全乡有9,285户,16,951个劳力,45,910亩耕地,人均耕地1.26亩。根据调查测算,农田耕作实际需要5,739个,占总劳力1/3强。尚多余劳力11,212人。近几年来,该乡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积极做好剩余劳力的转移工作。他们在完成粮棉包干任务的前提下,扩种改种湖桑、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发展猪、鱼、羊、兔、禽等养殖业;利用本地资源,兴办150多个乡镇、村组联户和家庭工业,80  相似文献   

8.
射洪县近几年来,根据本县人多地少,而能工巧匠和剩余劳力又比较多的特点,向县外和省外输出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动劳力。这些以建筑业为主的各种劳务输出,既支援了国家经济建没,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民治穷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子。据统计全县有建筑人员和各种工匠5万多人,其中从事建筑业的有2万多人,这些人员除在本县工作外,有相当部分在外地工作。1983年全县有组织输出和自发外出的有16,000多人,分布在省外的西南西北各省和省内的阿坝、凉山、甘孜三州和绵阳等地。据调查1983年在外人员创造经营收入1,096万元,占全县当年农业总收入23,190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弄清当前农村劳力和资金的状况及其使用方向,是十分必要的。安徽省滁县地区“双包”到户以后,农民投入的有效劳动增加,无效劳动减少;农村资金的紧张状况,也有了较明显的缓和。出现了剩余劳力和资金使用的新动向。农村剩余劳力的增长趋势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以来,滁县地区农村劳力的相对剩余明显化了。其直接原因,是生产责任制使农村劳力的使用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单位面积耕地投入的有效劳动增加了,精耕细作的程度加强了;另一方面,“大呼隆”式的低效、无效劳动减少了,农民可以根据农时,自主地安排农事,提高了劳动效率,缩短了农田劳动时间。农民说:现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的雇工经营,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全民、集体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的,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有利的.雇工是一种剥削,但是,根据我国人多耕地少,经济文化不发达,农村剩余劳力多的实际情况,允许经营者雇请少量帮工对于促进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为剩余劳力找出路,是有一定作用的.我县最近对"两户"生产经营状况的调查表明,雇工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是有限的,雇工经营的面也是不  相似文献   

11.
(一) 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全县丘陵面积占90%。该县基本特点是自然资源比较贫乏,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人均耕地仅0.8亩。全县137万人中,农业人口129万人,占总人口的94%;76.8万总劳力中,农村劳力达72.5万,占总劳力的94%。1978年前,由于搞“以粮为纲”,劳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得不到发挥,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结果  相似文献   

12.
1994年7月,我们对四川省江津市蔡家、李市、碑槽和吴滩镇的28个村,185个经济合作社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12620户,33269人。劳动力19514个,截至1994年6月止,异地输出和就地转移劳力8158人,占劳力总数的41.8%。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有以下特点:一是势头猛,呈急剧上升趋势。蔡家镇农村17988个劳动力中,1993年12月底前到江津市外务工经商的有3200人,到1994年4月普查时已达5500人。短短4个多月,这个镇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在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组织劳务输出的同时,现阶段山区农村剩余劳力的重要出路,应当是向农业纵深转移,促进农民早日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 具体讲,可从以下七个方面挖潜: 一、深挖冬季农业的潜力。把冬闲田土与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东台县台南乡属里下河地区,全乡有31个村,215个村民小组,42,959人,整半辅劳力23,218个,耕地面积54,570亩,人平耕地1.27亩,劳平耕地2.35亩。农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接近一半的剩余劳力的出路问题有待解决。近两年来,他们通过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工副业生产的同时,积极输出剩余劳力,从而使劳力布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全乡从事农业的劳力12,440个,占53.8%;从事林牧副渔的劳力4,883个,占21%;从事乡镇工业的劳力1,507个,占6.5%;从事劳务经营的劳力4,268个(其中输出的劳力3,519个),占18.4%。全乡去年劳务经营的纯收入227.9万元,劳平524元,全乡人平增加收入53元。实践证明,开展劳务经营,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力,使广大农民尽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研究农业劳力剩余量及其向农村各产业部门转移,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农业劳力的剩余量我国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机械的发展,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农民劳动效率的提高等等,都使农业剩余劳力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6.
地处鄂西北山区的谷城县,人均耕地不足0.9亩,全县18.5万农村劳动力,大田生产只需6万人,还有12.5万剩余劳力。对这庞大的待业队伍,怎么安置,如何利用,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经过分析县情,开拓思路,我们逐步在开发利用农村劳力资源上形成共识:不把生产力解放出来就有没出路,不把剩余劳力开发出来就没有富路。按照劳动就业与经济开发统筹规划的思路,我们从开拓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机制和普及农村职  相似文献   

17.
涪陵地委政研室和地区农委组织调查组,对垫江县劳务输出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认为,垫江的成效是较明显的,他们的经验是可贵的,对全区劳务输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参考价值。一、垫江县劳务输出的概况和成效垫江县是涪陵地区一农业大县。全县1991年有农业人口75.78万人,农村劳动力43.23万人,耕地69.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仅0.92亩,劳均占有耕地1.61亩;农业总产值5.42亿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57.1%。该县农业生产已达一定水平,而二三产业却相对薄弱,农村剩余劳力有11万余人之多,城镇待业人l992年不包括农  相似文献   

18.
大河乡地处天全县边远山区,过去长期处于单一缺粮、不足温饱的景况,是全县有名的贫穷落后乡.从1983年以来,经过三年调整,粮食生产已由过去不能自给增加到人平有粮1,017斤.农民人平纯收入由1982年的221元增长到394元,增长75%.总的看来,农村产业结构各层次关系大为改善,整体功能有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①农业剩余劳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基本解决.到去年全乡已有35%的劳力转向非农产业.由于劳力投放更加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生产力发展,近几年来,贵州省许多地方自发形成了农村田间劳务市场,对农业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农村兴起的以劳动力进入市场的形式,来调节人地矛盾,是一个新生事物。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对农业生产有着现实的意义。 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农村土地和人口状况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步子加快,普遍出现了农户之间土地占有和劳动力分布不平衡的现象;有的户土地多缺劳力,据劳务输出较多的习水县官店镇调查,因劳力外出打工而严重缺劳力户约占总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机制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逼、活、明、轻。 “逼”,即在一定条件下由某些因素综合形成的强制作用。乡镇企业机制是富有活力的机制,因为它必须为自己的生存去挣扎,为发展而奋斗。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逼出农业”。在农村第一步改革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家庭能量,农业内部劳力隐性失业的矛盾充分暴露出来,大量剩余劳力需要寻求新的就业门路;同时整个农村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