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媒介不断爆出涉及金融业内部的大案要案,银行内部的大肆作案和内外勾结诈骗案件的上升,凸显了“内鬼”已成为当前金融风险的突出之源。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人们之间使用票据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票据在各种经济活动中以其特有的汇兑、支付、信用、结算、融资等功能,成为经济交往的重要工具。票据的种类主要有汇票、本票、支票、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然而,随着票据使用越来越广泛,因票据产生的纠纷和利用票据进行诈骗案件也相应增多。据天津市东丽区经济侦查大队调查:1997年至2000年10月共立案129起经济犯罪案件中,50%-60%的案件属于票据诈骗犯罪。并且,这种案件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情形下,研究并破解票据诈骗行为规律,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识别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严厉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经济秩序,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颁布以后.银行票据市场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作为票据结算主体的银行承兑汇票,已占据整个银行结算量的70%左右。在票据市场飞速发展的背后.不可否认这样一个事实:承兑汇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因为引发不少违法违规行为.它在经挤结算中出演“主角”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资金风险的载体和聚焦点: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伪造金融票据.违法票据承兑前犯罪案件就达7419起.涉案金额达52亿元。票据诈骗.使正常的票据业务蒙上了一层明影。  相似文献   

4.
浅谈银行票据诈骗及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银行票据诈骗的主客观原因及其特点来分析如何防范银行票据诈骗风险,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信用卡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一种先进的新型支付手段和消费信贷、结算工具。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信用卡业务活动至今,信用卡业务发展相当快。同时,信用卡方面的诈骗犯罪也正日益增多,因此追究信用卡诈骗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就成为遏制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一大利器。  相似文献   

6.
银行承兑汇票是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随着各种融资方式的日益广泛,不法分子利用其诈骗也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全国金融系统共发生票据诈骗案案450余起,涉及金额约为20亿元,票据诈骗已严重危害着银行和企业的资金安全。 当前利用银行承兑汇骗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票据是指出票人依法签发的,约定自己或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为目的的,并可转让的有价证券。它具有无因性、流通性等特征,决定了票据具有支付、结算、流通、信用、融资等功能。正因为如此,票据诈骗成为一种新的犯罪趋向,并且发案数量多,被骗款额大,查处难度高。我们从近几年的金融审计中发现,利用票据诈骗客户和银行资金的犯罪活动现象主要有以下特点:(一)票据诈骗日趋猖獗,并呈上升趋势。仅以某行沈阳市分行为例,2000年以来该行共截获银行票据诈骗案件14起(其中2000年1起,2001年2起、2002年1l…  相似文献   

8.
银行信用卡作为便捷、安全、可靠的电子支付工具,受到广大群众的亲睐。随着银行信用卡应用领域的扩大和持卡人数的增加,一些诈骗分子开始盯上银行信用卡,采用种种手段攫取不义钱财,损害持卡人的利益。笔者根据当前诈骗分子利用银行信用卡实施骗术的伎俩,进行了归纳,整理了防范措施和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拓展和网络的日益普及,网上银行作为一种高科技支付工具,其业务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因为交易方便、支付快捷、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不仅满足了公众消费和理财的需要,也提高了效率。但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却是愈演愈烈的网络诈骗活动。目前银监会针对这种严峻的犯罪情况制定了很多管理法规,商业银行也对网上交易采取了多种防风险措施,可仍不时会有不法分子通过各种诱导手段对网银用户进行网络诈骗。这些诈骗行为不仅严重地阻碍了电子商务、在线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也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声誉,同时更侵害了公众权益。本文通过对现行网络诈骗手段的分析来探讨对这一犯罪行为的预防和治理,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9,(1)
<正>昔日的上海"公路大王"、现年52岁的茂盛集团董事长刘根山在去年年初时因涉嫌诈骗巨额资金,被有关部门调查。据称,其诈骗金额高达43亿元。银行有超过20亿贷款可能无法回收,目前已有多家银行针对刘根山及其资产采取了行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量票据诈骗案件频发,大量的克隆票据、仿制印鉴的案例不断出现,给企业和银行带来了巨大资金损失,说明传统预留印鉴结算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经济和科学的发展,因此,支付密码作为新的支付结算依据,其推广与应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预留印鉴的不足,极大提高了企业对公结算的安全性,防范和控制了支付结算风险,保障了银行和存款人资金安全.另外,支付密码的使用让结算业务变得高效、便捷,同时也起到了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等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网络诈骗进行分析,阐述了诈骗犯罪的种类、特点、危害、影响,以及针对性地提出防范网络诈骗的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消费者了解网络诈骗的内容并能够很好的防范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由于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缺乏相应引导,加之部分高校不够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且部分大学生心智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高校大学生极易成为诈骗对象.且高校网络诈骗手段多样并针对大学生、作案时间集中、作案后果严重.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作用,促进网络诈骗防范教...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电信诈骗这种几乎毫无经济成本的犯罪愈演愈烈。针对这种情形,尽管公安机关等部门联合采取了多种打击措施和防范措施,但是电信诈骗手段形式不断翻新,诈骗案件依然不断发生。为了能够遏制电信诈骗犯罪的发展,各行业信息保护制度需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方面需要更加完善,还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升群众对电信诈骗犯罪的防范意识,建立起电信诈骗犯罪事前预防与事后打击处理多渠道问题解决体系制度。  相似文献   

15.
银行承兑汇票是汇款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异地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随着这项业务广度和深度的扩展,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有些问题已成为金融业潜在的风险.因此,必须有健全的制度并对其加强管理,以减少银行承兑汇票带来的风险,切实维护银行的信誉和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一、对现阶段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基本判断 1.新经济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新经济的产生使我国的金融体系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新的选择,我国的金融体系面对新经济的网络化发展前景,在网上银行、Call Center等现代化结算与服务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与国外银行的技术平台基本上是一致的,然而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了与国外金融业在软件方面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是目前是国际货物买卖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但是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和融资工具,就有欺诈的风险,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信用证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用证诈骗其严重性不可忽视。本文介绍了信用证欺诈的概念、成因,并将其欺诈行为概括为伪造单据等种类,此外就贸易中如何防范信用证欺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商品往来日趋增多 ,采用支票这一信用工具进行支付结算比较普遍。但是 ,最近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支票进行诈骗犯罪的案件增多 ,给银行和企业单位带来损失。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有关的法律、法规 ,对企业财会人员提出防范支票诈骗应注意的问题。一、注意犯罪分子利用支票诈骗的技俩利用支票诈骗的贯用技俩主要有 :一是诈骗犯罪分子往往是外地的个人 ,事先伪造其身份证明 ;二是故意与资金比较宽裕、业务量比较大的企业发生商品交易或劳务往来 ;三是企业单位与其进行结算时支付的资金往往是几百元或上…  相似文献   

19.
陈涛  孔晴晴 《财会通讯》2021,(21):105-108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层出不穷,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复杂,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来采用司法会计鉴定的电信诈骗证据的分析可知,司法会计证据在电信诈骗犯罪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电信诈骗多为集团化作案,流水线分工协同工作,受害人群庞大,取证的范围大;其次,赃款的转移和流动速度快,信息技术手段高明,鉴定的难度增大;最后,电子证据广泛存在,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证要求更高.结合电信诈骗犯罪的现状,文章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方面提出相关应对举措,以增强司法会计证据的充分性和证明力.  相似文献   

20.
<正>乡镇银行由于地处相对落后的农村,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如银行的经营风险大,抵押物不足,结算系统落后等等,已经严重影响了乡镇金融业的发展。为此,本文拟对我国乡镇银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一、乡镇银行服务"三农"的职能不到位从本质上讲,乡镇银行也是银行,它仍然属于银行业的金融机构,因此与其他商业银行机构区别不太大。一是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二是其经营活动依旧是遵循银行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