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基于多变量VAR模型,对1978年-2008年间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并未实现互动发展.相应地,中部地区应加快金融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中部崛起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部现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由此造成的人才资源短缺是"中部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中部产业亟需东部产业转移及自我调整,然而中部地区现有的人才结构出现了与产业结构相互制约的情况,已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严重地影响了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中部地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及原因,并具体阐述如何通过培养所需人才,使中部地区的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相适应,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制约了其发展.以1978—2010年山西省产业结构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应用配第-克拉克定理对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分析,揭示出山西省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利用1978-2007年的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表现出长期内的收敛性、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表现出长期内的收敛性、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不具有收敛特征。缩小地区经济差异,还需要给予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是给予西部地区加大税收优化力度、优化税种优化结构、改革消费税的分配模式、增加税收优惠形式、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法律形式科学明确划分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权。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东莞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个由外向型工业发展而推动的演进和成长过程,其升级过程带有两个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  相似文献   

6.
马斌  张杰 《广东经济》2007,(5):33-36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的转换速度不断加快,三次产业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由1978年的28.1%下降为1995年的20.5%、2004年的15.2%,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变化不大,由1978年的48.2%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各随机选取5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利用三大地区1978-2013年的面板数据,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均最优;(2)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稳定,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稳定性却随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化。横向比较而言,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其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成因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经济差距总体上呈持续拉大的趋势。不仅从不同省市、自治区来看是如此,而且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来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产业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三次产业的比例已由1978年的36.0:42.5:21.5调整为1998年的18.3:43.4:38.3,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与中央赋予的东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福建省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通过对总体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进行分解,发现产业结构和产业劳动报酬占比变动是引起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非农化决定了1978-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以下降为主。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改革倾向使得产业劳动报酬占比逐渐上升,部分抵消了产业结构非农化所引起的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当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以后,企业开始由追逐就业转变为追逐利润,匡正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政策,引起产业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从而与产业结构非农化共同加速了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非农化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导致1978-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所以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曾对中国的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粮食产量的中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产业结构及其效益一直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及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的计量方法,对1978—2003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效益状况进行评价,并且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和全国作比较。二十多年来,河南省产业结构效益演化趋势为:三次产业结构整体来说趋于良性发展,但是和全国及东部相比结构还不合理.  相似文献   

12.
湖南地处我国中部,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如何有效地促进就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对湖南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在1978年-2007年,每年有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通过引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分析得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资源的能力有限,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压力的主力军;最后通过就业弹性分析了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就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明明 《经济师》2011,(10):80-81
文章从经济学中经典的周期波动理论出发,以贝叶斯估计方法为基础,结合我国近几年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现状,采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和三次产业产出等相关经济序列数据,确定了我国自1978年以来各次产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份额的Markov转移模型,并得到了模型参数的贝叶斯估计。最后,据实证结果得出结论,提出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27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堪称世界经济奇迹。这一奇迹的创造是伴随着中部地区逐步“沉陷”而来的。中部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中部地区为全国提供的廉价能源、廉价粮食和廉价劳动力,大大地降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本,却使中部地区自身陷入困境。中部“沉陷”已成为和正在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中部陷阱。解决这一问题,使中部地区重新崛起需要中央政府施行强有力的区域援助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一、河北省产业发展及趋势分析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又改变着产业结构。河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52~1978年,全省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3∶18.8∶18.9。这一阶段,河北省产业结构形式为一、二、三,说明当时河北省主要以农业为主,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相对薄弱,工业水平偏低。这一发展状况符合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1978年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5∶50.5∶21.0,产业结构形式为二、一、三,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说明河北省的工业化生产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非协调性。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选取1978-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江苏省总体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并根据分析的结论,从制度设计、产业结构优化和统筹城乡就业等方面提出促进江苏省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回顾以往相关研究成果及阐释广西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情况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广西1978~2011年间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进行阶段性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呈递增趋势,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依次递减。基于此,对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宇 《当代经济》2008,(9):98-99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地区吸收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诸如投资结构、投资方式、投资行业、投资关联度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引资结构和技术引进的创新来促进中部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文中的中部地区指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黑龙江、吉林八省。  相似文献   

19.
对外贸易依存度用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甚至出现过高的危险.本文观察1978年-2015年的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趋势,并同世界对外贸易依存度进行比较.从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出发,分析经济规模、加工贸易、汇率、产业结构等对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影响,最后对合理调控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林  杨俊 《经济经纬》2012,(2):32-36
笔者基于我国东、中、西部1978年~ 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的金融发展,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能助推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但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负效应;中西部的金融发展虽然在长期能引导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及城市化进程,但短期因果关系并不成立;中部金融塌陷明显,而西部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边际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