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新疆富蕴县168个农户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发现该地区的农牧民借贷需求强烈;农户所需要的借贷资金供给主要来自农村信用社和亲戚朋友;农户期盼改善贷款服务和简化贷款程序。针对农户借贷需求和供给的问题和成因,政府应以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为导向,增加农贷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能力;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建立新型民间金融组织;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信用保障机制;健全农业保险体系,落实好农村保险政策;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资源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温岭市379户农户借贷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户户均借款数额较大,且增长迅速;借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村合作银行,但民间借贷也是一个补充途径;约75%的借贷资金用于非农产业;以一年内的短期借款为主;农户之间的民间借贷以低息、借条形式为主,规范性较好。进一步地,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总收入、非农收入、借贷倾向、借贷次数、储蓄存款、从事行业和地理区域是对借贷需求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主流观点认为,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户借贷依赖于民间借贷,但是在对陕西省千阳县农户借贷行为进行实地调研后,得出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是来自正规金融渠道,是从农村信用社获得资金支持.通过对比分析农户从农信社借贷与亲友借贷的行为,发现影响农户从农信社借贷的不利因素,以寻求从农村信用社和政府两方面来解决农户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间借贷作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对正规金融的补充,在农村金融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四个地区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研究,发现处于我国经济边缘的农村地区虽然有正规金融的存在,但主体仍是非正规金融。这既源于农村复杂的亲友关系,也与正规银行繁琐的审批程序密切相关。为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必须要进行政策创新,通过推进"互联网+"农业等措施,引导资金服务农村,促进农村金融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浙江温岭市379户农户资金借贷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当地农户借贷资金供给主体是农村合作银行。尽管该行信贷服务创新显著,对农户的信贷供给较充分,但对农户潜在的资金借贷需求的满足率不到50%;当地60%左右农户对银行信贷服务满意度不高,但90%以上农户对民间借贷持认可态度;农村民间自由借贷比较普遍,规模较大,有一定规范性,主要用于补充农户生活消费资金不足;少数非传统农户通过营利性民间借贷获得较大规模的急需生产资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上海地区农户的调研数据研究发现,发达地区农户借贷需求仍然比较普遍,借款农户的产业分布以非农产业为主,借款农户主要集中于中等收入家庭,农户贷款基本用于消费,尤其以改善住房和子女教育为主。然而,上海正规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仍然非常有限,农户主要依赖传统的亲戚朋友借款来满足其融资需求。融资优先次序选择中亲朋好友借款为第一选择,正规金融的银行和信用社分别为第二和第三选择,银行排在信用社前面说明上海的银行体系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开发适合发达地区农民需要的新型消费性贷款产品。与此同时,逐步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让民间资本和融资行为合法化、正规化,使其更好服务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庞磊 《中国物价》2014,(10):61-63
本文通过对京津冀民间借贷行为研究,分析农户民间借入资金规模的影响因素、民间借贷的行为特征。民间借贷并不是非理性的、低效的一种融资方式,而是对正规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在正规金融融资条件不便利的情况下,民间借贷能够为借贷双方提供必要的资金融通渠道。应在法律上合理明确地定位民间借贷;加强金融监管以倡导金融市场的有序竞争;建立科学监测体系,跟踪民间借贷形势变化;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力度,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正本清源,加大对非法融资的打击力度;加快金融制度创新,改善民间借贷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8.
民间借贷是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信用行为,泛指存在于民间的企业、个人之间为解决资金需求而发生的资金借贷行为。民间借贷具有灵活、快捷、简便等优势,在正规金融服务空间收缩的欠发达地区较为活跃,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户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现有的金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户的外部融资需求很少能从金融机构得到满足;缺乏担保和抵押物;民间借贷行为较普遍;农户融资规模较小、期限短;当地农业保险体系较完善。浙江省可实行农作物与保单"捆绑式"抵押的新型贷款模式,并加快整合相关资源,建立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以充分发挥正规金融机构的供给主导作用,满足农户资金需求,支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农村借贷呈现出两种趋势—在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和民间借贷。本文分析了农村借贷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谢东鹰 《商业研究》2006,(13):178-183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着诸如贷款难、农村资金严重外流、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以及农村商业金融匮乏、市场缺乏竞争机制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产生矛盾与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农村金融的政府主导、而非市场主导。因此,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应在确保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始终贯穿竞争型、市场化的主线,建立我国以农村商业金融为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政府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对农村金融进行制度支持和恰当监管。为了拓展农业商业化融资渠道,应通过立法实现农业资源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立法使农业资源商品化,具有流通性;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2.
结合农户借贷行为特征,采用江苏省金湖县273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通过基于"直接意愿调查法"的二元Probit模型,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实证分析中国较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外出务工人数、农村家庭大额非日常支出、农户人际关系的强弱和正规社会资本资源显著影响农户小额信贷的需求,而非农收入比重、农户兼业类型及地区人均贷款显著影响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概率。因此,重视和挖掘农户潜在信贷需求,改进信贷产品服务和质量,满足农户多样化的资金需求,才是实现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农村金融中的常态“非中介化”和农户货币偏好规律进行了探讨,揭示伴随农户借贷行为而产生农户融资渠道的转变和货币偏好,这两种经济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信用的核心———普适性信任在发生作用,提出通过建立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和强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重构农户信用。同时,通过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和产权结构,优化对农户信用缺失约束的外部环境,以增强双方的信任度,从而达到消除农村金融中的常态“非中介化”等对农户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诠释农户的性质、行为及其生存环境是讨论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逻辑起点,本文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利用农户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对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个人与家庭特征、经济特征、环境特征均是影响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尤其是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农户的家庭规模、家庭主要支出、户主年龄、家庭劳动负担率、2008年是否发生重大事件等因素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消费信贷与国内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消费信贷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了关于消费信贷与国内需求内在关系的两个定理,即长期消费需求等效定理与短期国内需求不等效定理.根据这两个定理,作者认为,消费信贷既不能拉动长期消费需求,也不能拉动短期国内需求;因此,消费信贷不应成为刺激消费的首选之策,而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才是扩大国内需求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6.
Standard consumption-investment theory predicts counter-cyclical (pro-cyclical) behavior of household (corporate) credit whereby households' consumption smoothing and firms' investment motives are aligned. Counter to the theoretical symbiosis consistent with U.S. data, we demonstrate not only in South Korea, but also in 19 emerging economies that the pro-cyclical behavior of household credit dominates that of corporate credit. Our analysis further reveals that dominant, pro-cyclical household credit accompanied by (collateral) assets and fueled by external debt generates counter-cyclical behavior in interest rates, amplifies credit market fluctuation, and hinders the grow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 businesses in the South Korean economy.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农村信用社和贷款农户交易行为的博弈分析,发现贷款额度、违约成本、贷款追讨成功率、正常履约收益是影响违约行为的主要因素。为防范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改革管理体制,建立一个长期的切实可行的农户信用评级制度,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持,优化农村金融环境,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其长期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8.
1075 (Christoph Böhringer and Andreas Löschel) International climate policy has assigned the leading role in emissions abatement to the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while developing countries remain uncommitted to binding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However,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industrialised and the developing world through joint implementation of emission abatement promises substantial economic gains to both parties. In this context, the policy debate on joint implementation has addressed the question of how investment risks to project‐based emission crediting between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ffect the magnitude and distribution of such gains. In our quantitative analysis, we find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country‐specific investment risks induces rather small changes vis‐à‐vis a situation where investment risks are neglected. Only if investors go for high safety of returns is there a noticeable decline in the overall volume of emission crediting and the associated total economic benefits. While the welfare effects of risk incorporation for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are unequivocally negative, the implications across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ambiguous. Whereas low‐risk developing countries attract higher project volumes and benefit from higher effective prices per emission credit compared to a reference scenario without risk, the opposite applies to high‐risk countries. The – politically undesired – shift in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emission abatement against high‐risk, typically least‐developed, countries may become larger if risk‐averse investors perceive large differences in project‐based risks across countries. In this case, only very cheap mitigation projects in high‐risk countries will be realised, driving down the respective country's benefits from emission crediting to the advantage of low‐risk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区块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模式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块链技术具有信息共享、数据真实安全、信息与凭证可追溯、智能合约等特征,与农产品流通需求存在多重耦合,有助于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痛点问题,并在农产品流通中得以局部应用。不过,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全产业链应用整合程度较低、数据共享与可靠性未能完全实现、农业融资区块链落地难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具备可实现条件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区块链项目,一是跨境农产品交易联盟链,能够提高交易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降低交易风险,可由核心企业、产业基金、信息技术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开发,并建立上下游产业协同关系;二是跨境农产品物流联盟链,能够实现物流全程可控与费用自动结算,需要在行业内部增强互信并建立协调与激励机制,同时融合应用多种信息技术;三是农产品溯源联盟链,能够实现从生产源头直到消费者的农产品溯源,而为确保全链共查共享和监管,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赋予链上各方信任,应用多种技术、借助线上线下共同作用来防止一切造假;四是高效传递价值的农业融资区块链,其基于智能合约的融资征信与自动履约功能可有效满足农业融资需求,降低征信成本,需要建立风险控制制度、信用自证的认证标准、技术体系以及金融业内部技术业务标准,以实现征信信息跨链共享。农产品流通领域任何区块链具体项目的实施都要遵循严谨的实施步骤,依次是判断适用性、开展区块链培训、构思理论模型、寻找内外部资源合作、开发原型和项目实施。  相似文献   

20.
吴龙龙  黄丽明 《商业研究》2006,(14):146-149
银行信贷活动能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住房价格。信贷投向失当、信贷投量控制乏力和信贷对象筛选依据不充分,是造成近年来房价上涨过猛的信贷原因。要有效地调控住房价格,就必须调整住房建设项目贷款政策,用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引导住房需求,严格控制信贷投量,并强化信贷审查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