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0年以来,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日渐成熟,中国与东非共同体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经贸合作日益增多,表现在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对东非国家的直接投资和承包工程逐渐增多。2011年11月,中国与东非共同体签署《经贸合作框架协定》,标志着双方正式建立起经贸合作机制,这也是中国与非洲次区域组织建立的首个经贸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经济研究》2014,(11)
当前,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出发,分析了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并从落实五通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优化国内区域开放格局等方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重点进行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4.
区域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工业园区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园区是推进循环经济的主要载体之一,以工业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建立的生态工业园,在长期的发展中出现了产业结构同构化严重等诸多问题,影响着区域资源利用率和生态效益的提高。从区域经济的视角,提出依靠工业园区合作,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分析了园区合作模式和园区合作有效运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以期为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非洲大陆新能源资源丰富,而且开发程度较低,有可能成为新能源时代的"中东"。中非新能源合作是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等要素的结构性互补,合作前景广阔。中非新能源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发达国家抢占新能源技术和市场,中国、非洲能源结构转型压力大,国际机制存在不平等性和失衡状态,非洲新能源利用尚未广泛进入国家战略体系。当前,结合中非双方的实际,以援助带合作,进一步加大中国对非新能源技术的援助力度;通过"以技术换市场"的方式,推动中国新能源技术向非洲的转移;利用新能源技术促进中非间的产业转移;依托重点项目、优势技术、龙头企业,以集群的方式推动中国新能源企业进入非洲,加强中国与非洲新能源合作等,都应系统纳入"走出去"战略转型升级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7.
中非农业合作由来已久,农业长期是中非合作的优先领域。基于以往合作经验教训,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非农业合作举措更加系统化和多样化。以中非合作论坛为引领,中非双方共同努力,积极落实农业合作举措,在援助、投资、贸易领域开展了全面合作,帮助非洲提升粮食安全水平,加速农业发展和转型,中非农业合作的互补优势和发展空间进一步释放。由于中非农业合作在政策支持、援助设计、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等方面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落实好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举措,必须实现中非农业合作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以“地缘优势”为载体的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对落后的东亚地区为了寻求自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适应世界经济竞争的需要,“10+3”区域经济合作应运而生。本文具体分析了“10+3”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探讨了“10+3”合作的主要领域,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中国应如何利用开放的国际环境,参与新的区域经济分工格局,及时调整产业政策,适应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从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效应方面分析了合作的必要性,并着重探讨了如何创新,使旅游产业的区域经济合作效应得以释放,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是新形势下中国外交新常态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重大战略,是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有力推手. 相似文献
12.
区域合作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普遍形式,区域合作的逻辑起点在于有别于“经济人”理性的“合作理性”.在市场层面,长三角区域合作动力源主要来自市场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合作博弈所达成的“共同利益最大化”成为区域合作的基点;在政府层面,区域合作的动力来自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地方政府推动区域合作的动机,既有来自自身利益(包括地方利益)的追求,也有来自其承担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政府的推动和干预会导致区域合作的双重后果.通过区域善治式政府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是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理想状态,建立平等对话、多元参与和矛盾仲裁等机制对完善区域政府合作至关重要.能否将市场动力和政府推力有机整合,形成目标一致的驱动合力成为长三角区域合作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机制不完善、相关国家经济大多不发达、贸易规模不大等各种问题,但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与相关国家合作的不确定性与风险。今后,推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充分考虑与相关国家合作的可行性,创造推进合作条件,将相关国家纳入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为此,建议以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贸合作作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动力;将推进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作用,撬动欧美等国家的社会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主办的"2019中非经贸论坛"于2019年11月15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非投资合作及其影响"。一百余位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会议,从经济学视角对中非经贸合作特别是中非投资合作中的机遇、挑战及其对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影响,以及中非经贸合作如何与"一带一路"倡议对 相似文献
15.
我国纺织工业东、西部合作与产业转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纺织工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沿海地区生产要素的价格 ,特别是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使得沿海地区纺织工业的传统优势在逐渐丧失 ,纺织工业呈现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特别是纺织初加工业。纺织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主要是 :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 ;区域分工与协作的需要 ;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以及西部地区所具有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从纺织工业转移的前景看 ,棉纺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较为明显 ,而毛纺和化纤工业近期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推动中非金融合作机制建设是中非金融合作稳定长远发展的关键,有利于推动新时代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目前,中非金融合作机制包括中非金融合作银联体、双边协议或战略合作备忘录等双边金融合作机制,以及与中非金融合作相关的论坛或会议等。中非金融合作机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具备机制的规范性、系统性、常态性、连续性特征。应进一步完善中非金融合作银联体机制化建设,推动中非金融合作分论坛机制建设,建立中非金融监管合作机制,以及建立中非金融人才培养交流机制,并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合作机制等国际多边合作机制,进一步凝聚中非双方的合作共识,促进中非双方身份认同,并推动中非金融合作平台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屈指算来已过去三年。"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以来,赢得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形成了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油气合作也不断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18.
合作区域与地方政府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加快推进过程中,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关系和发展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由城市和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合作区域。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区域类型,应该引起关注;为适应和推进合作区域的发展,城市和区域政府必须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发展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台湾人在追求独立性的同时,并没有感觉自己不是中国人。今后,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会进一步深化,台湾人对大陆的亲近感将更加高涨。这就好比有“福建人”、“广东人”一样,“台湾人”很有可能被纳入中国人的意识中。 相似文献
20.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私有化改革,非洲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重新受到非洲国家政府的重视。非洲国家政府对待国有企业的态度反映了非洲市场环境的变化特点。基于非洲市场环境和产业链特点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践,非洲国有企业应是中国"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的重要对象。中非产业合作与非洲国有企业对接是实现中非合作战略目标,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