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长林 《经济师》2010,(3):96-97
文章旨在运用面板数据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黄河流域九省区在1985年—2005年间产出收敛性和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具有一定发散趋势,在加入四个控制变量(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水平)之后,模型呈现条件收敛趋势,收敛速度达到了15.5%。  相似文献   

2.
区域外部性、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空间自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的运用使我们可以就空间外溢对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地理分布进行有效的分析。本文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增长β收敛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框架,采用1978-2005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空间外部性和对外开放对β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考虑空间外部性和对外开放因素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3.
张明喜 《经济经纬》2007,22(1):137-139
经济增长的收敛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也没有条件收敛.三大地区中只有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地方财政支出总体上没有达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效果,并且突出表现在中部地区.地方科教文卫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的提升有利于区域经济收敛,地方行政管理费用则应该压缩.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1995-2008年山东省17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两种不同的收敛检验法来检验山东经济增长收敛性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17地市经济发展不存在绝时收敛的情况.而在加入外商投资变量后山东各市区经济增长出现较显著的条件收敛性,即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最后,再加入市场开放度这一指标后,市场开放度的系数并不显著,即这一因素对山东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无显著影响,但各市区经济增长的差距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综上,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条件收敛,要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就要采取措施大力引进外商投资,同时进一步开放市场,发展时外开放型经济.  相似文献   

5.
结合经济收敛文献中的条件收敛模型和面板单位根检验取得的进展,本文提出了检验条件收敛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研究中,发现我国区域经济整体上存在极弱的条件收敛,并且呈现出东部地区稍强、中部和西部较弱的态势,显示地理环境差异对中西部影响较大。通过分离数据的共同性成分,我们得到了各个省市的现代化进程密度函数图,发现图像在上世纪90年代前呈现出单峰态,之后演变成驼峰态,在2005年前后又回归于单峰态。根据这些事实结合汉森和普雷斯科特(Hansen和Prescott)模型,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95,自引:2,他引:195  
本文以经济增长文献中有关收敛性理论为基础 ,对中国自建国以来 ,特别是 1 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省际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 ,不仅存在着显著的“俱乐部收敛”(clubconvergence)特征 ,即按东中西划分的区域内部人均产出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而且存在着条件收敛 (conditionalconvergence)的特征 ,即在具有相同的人力资本、市场开放度等结构特征的经济地区间存在着一定的增长收敛趋势。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还显示 ,各地区间工业化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增长收敛性构成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质量反映增长的优劣程度.笔者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过去10年30个省市工业部门包含了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此作为各地区工业增长质量的度量指标,研究区域工业增长质量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工业增长质量呈梯度分布趋势,但界限已不再明显;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呈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东部各省份工业增长质量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步缩小,而全国总体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差距呈扩大趋势;全国总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存在条件收敛,对外开放水平和环境规制程度对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差异的缩小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市场化与中国地区差距--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扩展Solow模型的框架下,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方法研究了改革以来中国地区经济的收敛性问题,结果发现,在1992年以前我国地区之间呈现收敛,但此后地区经济趋于发散;三大地区之间不存在所谓的俱乐部收敛.在条件收敛回归中,城乡差距和财政赤字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非国有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和优惠政策等则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空间面板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区效应。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自相关固定效应模型,对1985~2006年中国省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化上看,中国经济增长差异呈现先趋同后趋异再趋同的趋势,并表现出两俱乐部趋同;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且收敛速度先减缓后加速。从空间演化上看,经济集聚和省域差距相伴随出现,增长过程中区域外溢显著存在,促进了经济的趋同演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增长分布动态法和Maudos面板模型研究了我国城市碳生产率的收敛特征和收敛机制,并提出政策建议。主要结论是:我国城市碳生产率呈现自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区域分布特征,东部地区城市碳生产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核密度分布下的中间组城市比例下降且大部分流向了高城市组,城市碳生产率存在条件收敛和两极双峰收敛趋势;要素投入结构是促进城市碳生产率增长趋同的主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是促进城市碳生产率增长趋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利用IPCC的方法,估算1995-2009年中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我国碳强度分布的地区差异进行测度并按照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进行了结构分解;同时借鉴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性检验方法,对我国碳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看,中国碳强度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且差异主要是来自于四大区域内部,其中中部地区对碳强度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对碳强度总体差异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大。(2)运用面板数据和横截面数据的估计结果均显示1995-2009年中国碳强度的地区分布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也无明显的σ收敛特征。以上结论表明中国碳强度水平不会自动降低到"稳态",政府对碳减排的政策干预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及收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晓珍  杨龙 《财经研究》2011,(4):123-134
文章利用熵值法拟合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作为经济的非理想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其时间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只有东部地区呈现较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在控制投资率、从业人员增长率与环境治理力度后,各地区均表现出条件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国粮食主产区1980、1990、1996、2000和2008年县域数据,通过分析其农村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演进特征,对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增长的政策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980年以来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增长区域差异整体趋于收敛,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之间的差异在1980—1990年有所降低,1990年之后逐年增大,表现出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的相对低谷性。1996—2008年,粮食主产区第一产业比重由38.6%降为19.9%,农业劳动力比重由73.4%减至57%,而乡村人口比重则由85.7%缓慢降至82.3%。粮食主产区总体发展缓慢的根源在于耕地保护制度、粮食生产约束等政策性限制对该区域发展权益的剥夺,而相关政策对于解决其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存在局限性,未能处理好国家、地方政府、农户三者的利益关系,导致粮食主产区难以发挥农业产量高和质量优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后发优势,从而陷入增产不增收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扩展农业部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农业生产率指数和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农村发展指标,以此来衡量农村发展水平及其变化状况.为了考察中国农村发展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我们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不同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了严格的计量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考虑了时间和省份特殊效应、序列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后,中国各省农村发展差距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内部差距均存在条件性β收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趋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荣斌 《经济地理》2011,(7):1076-1080
选择了地理环境、要素投入、增长过程、政策扰动4个稳态因子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趋同。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没有发生绝对趋同。但是,在要素投入、增长过程这两个稳态因子的分别作用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均发生了明显的条件趋同,趋同速度分别为1.2%和2.2%。而在地理环境、政策扰动因子的分别作用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均没有出现条件趋同。在上述4个稳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下,1978—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条件趋同,趋同速度仅仅为1.4%。这提示我们,要解决好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有效推进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外开放、信息化,以及增加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知识的投入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70,自引:3,他引:67  
许召元  李善同 《经济研究》2006,41(7):106-1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地区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持续扩大的历程。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近年来我国的地区差距发展趋势出现了一定的变化,2000—2004年,我国的地区差距仍然在持续扩大,但扩展的速度比20世纪90年代有所减缓,2004年出现了地区差距缩小的迹象。本文考察了地区差距变化的决定因素,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存在条件收敛性,同时也存在促使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的因素,通过对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分解,本文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地区差距发展变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velops an improved test of economic 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using time series methods by introducing nonlinear trends in the form of logarithmic trend functions into the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he usefulness of the method is illustrated in an analysis of the growth pattern between Chinese regions in 1952–2007. Comparing all combinations of regional pairs, the analysis yields support for economic divergence in roughly half of the cases. In the other half, we instead find that regions have grown while maintaining stable income differences. As such, the results show the co-existence of divergence and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among China’s regions.  相似文献   

18.
Lijuan Huo  Yunmi Kim 《Applied economics》2013,45(36):3859-3873
We analyse the well-known issue of economic growth convergence using quantile regression. Most previous studies have used a least squares (LS) method or variation, which focuses on the issue only at the mean of the growth rate. Therefore, such results cannot provide a satisfactory answer to what can happen if the growth rate is far from the conditional mean level. For example, we consid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do we still have economic growth convergence or is the convergence speed changed in a low growth period such as the ‘Great Recession,’ that started in 2008? We propose using instrumental variable panel quantile regression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Our empirical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economic growth convergence occurs at all quantiles over the entire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but that the convergence speed does depend on quantiles; the convergence speed is much higher when the GDP growth rate is at either high or low quantiles.  相似文献   

19.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inter-region transportation costs in China,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model embedded with inter-region transportation costs based on the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Based on a balanced growth empirical model, this study verifies the correlation by conducting a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panel data of 29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from 1985 to 2015.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per capita GDP growth among the three regions (namely,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meets a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trend, and the decreasing of the inter-region transportation costs increases the convergence speed; (2) The per capita GDP growth is in line with the club convergence trend within each of the three regions; (3) The trend of the output elasticity of the inter-region transportation costs shows that the gradual decrease of inter-region transportation costs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arrowing of economic disparity after the year 2000, accelerating "common prosperity"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相似文献   

20.
能源效率方面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电力的角度分析能源效率的差异和收敛。研究发现:我国东部电力利用效率普遍较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且西部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电力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根据面板数据的PCSE估计的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与电力利用效率正相关,而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与之负相关;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会促使电力利用效率差距的缩小,而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标准差缩小则会扩大电力利用效率的差距;只有东部地区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存在条件β收敛,且东部的收敛速度最慢,而西部的收敛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