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冻杀童案”引发了人们对产品责任的讨论。应否承担产品责任的关键是认定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缺陷判断标准具有二重性。标准的二重性易导致歧义。产品缺陷可分为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和警示缺陷。对于存在设计缺陷和生产缺陷的产品,生产商不得以已履行警示义务为由主张免责。  相似文献   

2.
开发缺陷在产品责任与召回制度中的法律冲突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哲 《消费经济》2006,22(3):87-89
开发缺陷属于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发现开发缺陷后制造商应予以召回,但如果不予召回,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是否仍然免责呢?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应当免责。但免责会纵容生产者对开发缺陷产品采取听之任之的消极态度,使召回难以实施,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文章认为免责应当是相对的。如果投入流通后的科学技术水平能够发现缺陷存在的,就应当及时告知用户和消费者,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缺陷,否则不应免责。为此,首先应修改《产品质量法》,明确开发缺陷的认定标准,限定开发缺陷的范围;其次,制定缺陷产品召回的一般性立法,控制和消除开发缺陷;再次,明确制造商对于开发缺陷产品在召回制度中的民事法律责任。责任方式以补偿性赔偿为主,惩罚性赔偿为辅。  相似文献   

3.
王大伟 《现代商业》2011,(24):275+274
产品缺陷致人损害,受害人有权向生产者或销售者主张赔偿,或要求他们共同承担产品损害赔偿责任。首先需要对产品存在缺陷与否进行认定,这是产品责任内的先决条件;其次在确定产品责任赔偿主体时,应适当考虑受害方是否存在过错,以最终确定赔偿方的责任承担;最后损害赔偿的范围应以受害人的合理损失为限,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4.
郑海英 《商场现代化》2006,14(34):317-318
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法》虽然制定和修改的时间都不是很长,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产品责任、产品的适用范围、缺陷的认定标准、归责原则、惩罚性赔偿、抗辩事由等问题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美产品责任法中产品缺陷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产品质量问题是十分突出的 ,而产品责任立法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加入WTO后 ,这种矛盾更加激化。美国的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是发展最为完善和迅速的 ,比较中美产品责任法中对产品缺陷的规定 ,找出异同 ,以期对我国产品责任立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商》2015,(21):205-206
产品瑕疵责任和产品缺陷责任都属于民事责任的一种,但是由于两者的性质各异,导致产品瑕疵责任与产品缺陷责任的归责原则的价值取向不同,因此以产品瑕疵责任与产品缺陷责任的归责原则为出发点,通过具体的分析,针对产品质量制度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进而使制度的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刘思齐 《消费导刊》2009,(14):156-156
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化产品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安全问题,产品安全就是其中之一。在产品责任制度中,产品缺陷是一个焦点问题,因为产品存在缺陷是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由此,加强有关产品缺陷的立法更成为重中之重。1993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规定产品质量的法律《产品质量法》,第一次在我国明确了产品缺陷的概念。但是在表述上仍不够精确,这造成了实践中的一定困难,不利于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本文旨在对我国产品缺陷制度进行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袁爱玲 《商业研究》2002,(7):132-133
产品缺陷是《产品质量法》中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其实质是产品缺乏合理的安全性。其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的民事侵权责任,以对产品之外的人身或财产有损害为构成要件。承担责任的方式为民事赔偿,主体是生产,销售只有在有过错 的情况下承担责任。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二在判断标准、承担责任的性质、方式、构成及责任主体、索赔途径等方面的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论产品召回制度中发展缺陷抗辩的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召回制度是公法为弥补私法事后救济的不足,完善消费者保护体系的产物,公法中不存在抗辩问题。发展缺陷是一种最为典型的系统性缺陷,规制发展缺陷是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的主要目的。发展缺陷抗辩是消费者保护体系上的危险缺口,产品召回制度则是防止其滥用的补救性制度安排。产品召回属于公法义务而非私法责任,发展缺陷有助于厂商私法责任的减免而无助于公法义务的免除。售后注意义务的设定排除了厂商利用科技水平逃避召回义务的可能,强化了对消费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袁爱玲 《商业研究》2002,(13):132-133
产品缺陷是《产品质量法》中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其实质是产品缺乏合理的安全性。其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民事侵权责任,以对产品之外的人身或财产有损害为构成要件。承担责任的方式为民事赔偿,主体是生产者,销售者只有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责任。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二者在判断标准、承担责任的性质、方式、构成要件及责任主体、索赔途径等方面均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检验检疫》2007,(12):58-58
国际消费者协会第18次世界大会评出2007年度四大最差商品。本次评选的目的,是为敦促国际知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障消费者权益。美国玩具业巨头美泰公司则因产品设计缺陷,5周内召回210万件玩具,它的产品也因此列入“黑名单”。该协会指出,美泰公司起初让中国厂商背负产品不合格责任,后来才承认召回是因为产品存在设计缺陷。玩具召回并非中国生产商之错,不要因此怀疑“中国制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法学和经济学理论,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产品缺陷责任与产品责任的同质性进行了类推。同时运用法学的产品责任理论和会计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解决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虚假陈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缺陷汽车召回制度的比较分析,剖析了我国汽车缺陷产品召回法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失,从而构建缺陷汽车产品惩罚性赔偿制度,并提出了立法须加强鉴定对象、范围、标准及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等立法规范。  相似文献   

14.
产品责任、产品质量责任以及产品缺陷和瑕疵不易区分,以至于消费者不能切实维护自己的权益。本文对这两组概念进行了比较和区分,以对消费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缺陷产品的法律责任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忠平  苗森 《商业时代》2005,(23):47-48
通过对不合格产品和缺陷产品的分析比较,文章阐述了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现状,比较借鉴了国外的产品责任法律制度,对如何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探讨剖析,以期达到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平衡的目的,建立起稳定有序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6.
赵美珠 《消费导刊》2009,(1):140-140
本文从民事责任的角度,重点分析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者对被假冒的生产者、销售者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以及对消费者应承但的产品瑕疵责任、产品缺陷责任,以期对制造、销售假冒伪劣者的民事责任有个清晰的脉络把握,避免法律适用中的混乱与不惑。  相似文献   

17.
浅谈产品责任诉讼成立的条件李艳岩,傅林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种类不断增加,产品使用方法也越来越复杂,致使消费者受到缺陷产品损害事件日益增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鞭策生产者、销售者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各国纷纷建立起产品责任法律制...  相似文献   

18.
一、产品责任的概念产品责任,简单说来,是由于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存在着缺陷或疏忽(defect or negligence)而造成了消费者或使用者或第三者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制造商、批发商或零售商分别或共同(severally or jointly)  相似文献   

19.
产品缺陷产品瑕疵产品质量不合格析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胜利  周军 《北方经贸》2001,(1):181-182
产品缺陷、产品瑕疵及产品质量不合格这三个概念都是我国法学界所经常使用的 ,而且都曾经大量地使用于产品责任法领域。但实际上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并不完全一致 ,产品缺陷强调的是产品的安全性 ,而产品瑕疵及产品质量不合格则注意某一产品是否符合既定标准。由于存在着这种关键性的差别 ,导致我们不能将其混用 ,以避免法律理解及适用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正> 当前,随着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蓬勃发展和贸易往来的日益增多,中国产品愈来愈多地走向国际市场,而因产品缺陷在国外引起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案件也日渐增多。由于世界各国对产品责任的理解和立法上存在差异,使得我国出口企业常常在国外被依当地的产品责任法要求赔偿,给我国产品出口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因此,了解各国的产品责任立法的特点,正确确定与之贸易所采取的相应的对策,显得极其重要。本文拟就美国产品责任法作些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