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全面小康:“富民强国”的宏大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浙江经济》2002,(23):10-14
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富民强国”之梦富民强国是上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不断追求的伟大目标。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一直是中国几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毛泽东同志早在195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天,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零零一年,也就是说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貌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他  相似文献   

3.
一、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挪威G.H.Brundtland夫人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87年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INCED)上取得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它的原文解释是:“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即为可持续发展。这一经典论述的背后包含了两个基本内容:一  相似文献   

4.
5.
6.
7.
8.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20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同时中国也出现了较大的贫富差别,这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  相似文献   

10.
11.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从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强大动力。为了实现“共富“、全面小康,就要引导“三农“往高处走,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彻底放开农民手脚,抓紧建设现代农业,寻求农产品突围,冲破农产品出口壁垒,使福建农业走出一条开放型的发展路子。在继续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中,把功夫下在创新上,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续创新,在新的征途中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与再就业,是一个带有长期性、艰巨性、全国性的难题。对西部地区来说,就业不仅是一个社会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严峻的政治课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处理得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就业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加快“三化”建设进程,能够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而发挥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双赢”目标。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支撑,也是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载体。从我国就业发展的长期走势来看,就业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如果就…  相似文献   

15.
何烨 《发展》2003,(12):14-1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把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作为一个拥有60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的奋斗目标和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社会发展模式提出,可见有其伟大的胆识,同时也标志着这一理论的成熟。这是面向新的世纪、新的阶段的指导性方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其全面性。鉴此,我们建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共16项指标。这些指标确定依据及其量值范围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社区服务是一项新兴产业,是城市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西方国家甚至把社区服务比作吸纳职工就业的"蓄水池"。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社区服务在困境中生存,"蓄水池"没有发挥应有的"蓄水"作用。社区服务的潜力有多大北京市政协曾作过一次调查,调查的结果令委员们自已都感到吃惊:虽然有95%的市民对社区服务有强烈要求,但目前得到服务的仅有2%,社区服务尚留巨大的开发空间。去年6月,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  相似文献   

1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援助和支持,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这在我们党的正式文件上是首次按经济发展程度界定地区差距。这是对当前我国各地区存在经济发展差距的现实状况更准确的表述及划分,有利于国家按经济发展差异程度而不是按地理区位或行政区划实行有区别的区域政策,特别是有利于国家实行有针对性、取向清晰的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全面小康”的基本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宇 《开放潮》2002,(12):47-48
对中国人来说,“小康”,是一个充满期望和梦想的字眼。从古至今,它凝聚了多少炎黄子孙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企盼。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确定了到20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奔小康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杯,为刚跨过小康门槛的中国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