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政策性金融业务的特殊性,使得农业发展银行发生产生道德风险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信息交流机制,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2.
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银企之间的信贷关系中,存在着不对称信息和交易成本,使得银行在进行信贷管理时面临着道德风险管理的问题。道德风险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贷款的质量,侵害了银行的利益。本文通过建立激励模型,引导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出对银行有利的行动选择。  相似文献   

3.
一、中小企业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消极影响。中小企业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对企业投资项目的质量(期望收益和风险)和未来的还款能力,企业比银行具有更多的信息,从而使银行在信贷市场的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4.
汪君 《时代金融》2013,(18):255-256
本文从"寻租"理论的视角,对银行监督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认为盈余管理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寻租"行为,导致这种"寻租"行为存在的根源是银行与企业签订的不完全债务契约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让银行面临着来自企业管理层的道德风险。本文进而基于博弈论的思想对银行监督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公式化的分析,分析发现,银行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有监督效应,并且发现银行的监督力度越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就越低,但是永远不可能通过银行监督的手段完全消除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针对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可以实现出口企业、保险公司、银行三方共赢,但近年来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状况恶化、银行融资政策收紧、业务规模下滑等问题。现行机制下,保险公司的加入并未缓解传统信贷关系中银行与融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反而滋生了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过三方博弈分析可知,出口企业出于“理性”会选择不诚信行为,甚至与保险公司合谋骗取银行融资,特别是在银行管控无效的情况下。基于博弈过程及均衡结果,认为出口企业应积极向银行和保险公司传递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信号,保险公司制度设计上要建立与银行的风险信息共享与有效互动合作机制,银行应加强对出口企业贷前贷中贷后的全过程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银企信贷关系和银行信贷内部管理两个方面。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信贷管理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了借贷市场的效率,加剧了信贷风险。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机制,以实现对借款企业的有效监控;解决银行内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通过构筑银行企业文化、建立信贷激励机制和完善信贷内控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非物质补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补偿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只重视物质补偿,忽视非物质补偿的研究和运用。人在灾害面前,除了物质的需要,还有心灵的重建;在农业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过程中,除了需要物质补偿,还需要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在商业性保险补偿中,由于农业风险信息的严重不对称,道德风险因素增加,商业保险公司在进行农业风险事故赔偿时,迫切需要政府进行道德干预以减少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商业性银行的是,政策性银行在出现问题后,会以追求社会效益为借口,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使道德风险更加严重。如何在新的环境下防范政策性银行的道德风险,保证政策性银行的稳健经营已经成为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闻婷  曹百舸 《新金融》2004,(10):19-21
不良资产是困扰银行发展的难题。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间的利益冲突。所以,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建立“信誉机制”和“主办银行制度”等手段创造相对均衡信息。  相似文献   

10.
银行体系自身具有内在的脆弱性;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又导致金融市场的失灵;银行业在经营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上述原因使得银行监管成为一种必要,有效的监管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信贷收入构成了中国银行业机构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柠檬市场"客观存在于银行信贷业务中,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影响银行业利润。为了更好的分析银行信贷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中小企业借款的道德风险定价模型,并根据该定价模型提出防范中小企业道德风险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从信息不对称在银行信贷交易中的表现分析入手,指出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银行信贷效能的发挥,并针对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的现实,就如何减少银行信贷交易中逆向选择效应和防范道德风险,克服、消除信息不对称障碍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我国信贷风险管理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70年代后,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经济理论的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突破.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一方比另一方占有更多的相关信息;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相对地位都是清楚的,由此造成在交易完成前后分别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引发市场交易停顿.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银行等金融中介更为重要的存在价值在于其能够有效地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基本假设前提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现实生活中市场主体不可能占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行为在信息经济学上就称作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成因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如何将这种信息不对称降至最低,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亚洲金融危机表明,道德风险是导致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重要根源之一,突出表现为政府隐性担保机制下的过度投资、过度消费以及金融机构及大企业集团与政府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尽管从短期看,我国的金融安全不存在问题,但从长期看,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也源自道德风险。从银行体系来看,其脆弱性突出表现为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而其产生原因可归结为信贷市场上无所不在的道德风险。一方面是政府担保下道德风险的恶化,储户在选择银行的时候实际上是把信用集中在政府身上,银行负债实际上转化为政府负债;另一方面银行自身也存在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  相似文献   

16.
电子化条件下银行会计风险的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银行业务电子化时代,传统银行会计核算模式的理念、管理手段、监督机制都面临着根本性的冲击,与此同时银行会计风险也呈现出隐蔽化、多元化、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突出等新特点。本文分析了电子化条件下银行会计风险的特征与变化,并探讨了可行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政策性金融风险的产生 ,有其政策的原因所致。但是 ,从风险产生的过程来看 ,导致风险产生的主要症结是 :“道德风险”的日益加剧。因此 ,加强政策性银行道德风险的防范 ,不仅要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素质 ,更要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从而使政策性金融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特殊性理论表明,较低的透明度使银行风险资产具有较大模糊性。这使银行债权人和股东面临着更为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公开交易的信息揭示功能可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伴随着银行公开交易而产生的控制权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对银行经理所造成的竞争压力亦可缓解道德风险;它也为银行设计股票和股权等绩效状态依存的长期激励机制提供了方便。为进一步发挥公开交易的约束功能,需要完善透明度监管,建立控制权市场和经理人市场。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市场失效是中小企业融资产生"双缺口"的根本原因.作者认为,邮政储蓄银行不应肩负政策性和商业性双重身份,而应定位为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以疏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20.
梁欣然 《时代金融》2013,(21):233-234,293
私募股权基金在运作过程中存在双层委托代理结构,因信息不对称和合约不完全等原因,基金管理人和被投企业容易产生道德风险问题,从而给基金投资者带来利益损失。私募股权基金的道德风险表现形式多样,需要借助多种制度设计以及一些创新举措,以有效控制基金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